“撇、横、竖钩,‘和’字大家尤其要注意起笔……”大理大学肖友兴老师正在为“寻根之旅”夏令营的60名华裔青少上一堂以“承袭文化之脉、探寻书法之美”为主题的书法课,从中国书法知识、书法鉴赏、汉字书写等方面系统讲授。营员们听得津津有味,在墨香与纸张的交融中,在书写的一笔一划中,他们不仅领略到汉字结构的精妙与和谐,更在无形中探寻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网络课堂上,法国欧洲时报文化中心中文学校的学生,与来自20个国家的2871名华裔青少年一起,正在参加大理营“百鸟朝凤”和“白族三道茶”的教学,他们用心绘制思维导图和凤凰来打卡“百鸟朝凤”作业,亲手冲泡品尝“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沉浸于多元文化的知识海洋。
大理,是一座拥有千年历史与文化的古城,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风花雪月的苍洱美景,是被习近平主席称赞为“让人颇为羡慕、舍不得离开、记得住乡愁”的地方。近年来,大理州发挥深厚的文化和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以线上课堂+线下实践,为海外华裔青少年搭建起学汉语品文化寻根魂好平台,向海外传播、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寻根之旅”夏令营和“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营实践“大理模式”。
中华传统经典+地方特色课件,为华裔青少年备下“文化盛宴”。海外华裔青少年是链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也是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力量。为了让更多的海外华裔青少年学习中华文化,了解祖籍国的发展变化,大理州认真落实中国侨联的要求,每年紧扣“汉语、文化、寻根”主题,举办“寻根之旅”夏令营和“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营活动。历史长河中,海内外中华儿女深深依存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对华裔青少年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大理州在中华故事库中,精心选取富有哲理、代表中国元素并适合青少年的传统文化经典作为教学课件,营员们徜徉在先锋人物、成语故事、寓言、古诗词和云游中国的文化经典中,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感知中华文化,享用来自祖籍国的文化盛宴。每期网上营,大理州邀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专题拍摄制作地方特色课件,《白族扎染》、《羊毛变成小物件—大理白族羊毛毡》、《巧夺天工—鹤庆白族银器锻造技艺》、《巍山一股面》等一大批地方特色浓郁的课件,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深受海外华校的好评和喜爱。
强大教师团队+深厚苍洱文脉,为华裔青少年打开“寻根之窗”。大理州高度重视“寻根之旅”夏令营、“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营活动,统筹协调宣传、教育、文化、外事等部门力量,形成强大工作合力。用好大理大学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教育优势和教师队伍资源,为夏令营、网上营活动优选了一大批优秀教师、学生志愿者专项参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民歌》等文化课程均由大理大学教授、博士团队讲授,学生志愿者担任网上营班主任老师,与营员们在“云端”互动交流,为华裔青少年提供强大师资阵容。用好大理民间技艺大师,2023“中国非遗年度人物”银器锻制技艺大师李福明、白族扎染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段银开、省级白族手工造纸非遗传承人尹旺松、州级乳扇技艺非遗传承人杨琼等一大批民间工艺大师、手工匠人,作为传播大理声音民间师资团队的“主力”,亲自授课,成为苍洱文脉的讲故事人。大理同时拥有大理、巍山、剑川3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州市,文化深厚、文脉深远。了解一个地方最好的方式,就是融入一座城,大理古城、巍山古城、沙溪古镇、喜洲古镇、双廊古镇等等,都是夏令营生动的实践课堂,在璞真扎染博物馆亲手制作扎染手帕、体验手工喜洲粑粑和鲜花饼、在大理沱茶博物馆为亲人做专属沱茶、在国家方志馆大理石博物馆绘制大理石画……大理的体验课堂丰富多彩、不胜枚举。到大理古城追寻大理国文脉、寻味巍山南诏文化、探访洱海生态廊道、体验田园小火车等等参访课程,让华裔青少年心灵震撼、赞不绝口、流连忘返。
开放包容姿态+海外侨界力量,为华裔青少年与祖籍国系紧“情感纽带”。大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随着电影《五朵金花》和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的持续热播,越来越多来自海内外的游客来到大理、旅居大理,大理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迎接世界各地友人。大理州构建起大理籍、与大理联系紧密的海外资源信息库,主动与25个海外华校华社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有效推荐华裔青少年参加活动,越来越多的华裔青少年通过不同类别的夏令营、参访交流活动回到祖籍国、来到云南、来到大理,通过“云端”认识大理,与祖籍国的“情感纽带”越系越紧。2020年以来,来自20个国家、40个海外华校华社的14252名海外华裔青少年参加了“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大理营;2018年以来,来自12个国家的294名华裔青少年参加了“寻根之旅”夏令营大理营。活动得到了海外华校和营员的一致好评,大理成为海外华裔青少年最向往参营的目的地,大理营也办成云南最聚人气的活动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