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9日,“侨批、华侨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研讨会在厦门大学举办。这次研讨会由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和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学院、邹至庄经济研究院共同主办,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与“中国侨汇档案整理与研究课题组”承办。会议聚焦于侨批文化的历史价值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努力推动侨批研究的深入与拓展,深入探讨了华侨精神如何为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和文化支持。来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泰国格乐大学、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财大、华侨大学、金门大学、闽南师范大学、福建省档案馆、厦门市博物馆和漳州南风侨批馆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40余名嘉宾参会。
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副所长、《华侨华人历史研究》主编、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秀明出席会议并在开幕式致辞。她表示,侨批承载着厚重的华侨精神,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文化,是海外侨胞为家乡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做贡献的重要体现。近代历史上,特别是抗战期间,侨汇发挥了挽救国家破产和抵作纸币基金的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面对西方对华实行经济封锁的局面,侨汇有效缓解了我国外汇短缺的压力。研究、宣传、弘扬海外侨胞的爱国爱乡精神,助力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与使命。学界应当进一步拓展侨批研究视野,采用多学科研究方法,广泛开展横向与纵向的比较研究,推动侨批研究取得更多更新成果。
在主旨演讲环节,张秀明以“新世纪以来海外华商网络的拓展与互联”为题作了报告。她表示,进入新世纪,海外华商网络呈现多维度、多层次拓展。以东南亚为中心,华商网络内部运行机制不断延伸,互连平台与媒介多元化,连接频度与强度增强。同时,华商网络与中国侨务资源网络紧密联系,成为中国经济对外交流的重要力量,并受到所在地政府重视。世界华商大会、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世界华侨华人工商大会、国际潮团联谊年会、世界闽商大会等,都为全球华商提供了广泛的联系与支持,为促进对外开放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研讨会开幕式由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副主任李嘉楠副教授主持。厦门大学邹至庄经济研究院副院长余安旖介绍了厦门大学与厦大经济学科的发展。福建省档案馆副馆长马俊凡介绍了福建省对侨批等涉侨档案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情况。会议还邀请了多位知名学者进行主旨演讲。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研究员滨下武志,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学系系主任周建波教授,中国经济史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魏明孔,厦门大学历史系、嘉庚学院原副院长戴一峰教授分别作了题为《侨批金融市场与东南亚—华南贸易网络(1870-1940)》《近代山东华侨华人在海参崴的发展》《刍议华侨华人研究与中国经济史话语体系之构建》《史料、史观、史实与议题:侨批研究漫议》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