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心书苑”、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创作基地揭牌,《这里是潼侨》新书发布……9月29日,仲恺高新区潼侨镇侨文化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帷幕。中国华侨出版社社长杨伯勋,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会长刘迪生,惠州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黄小锐等参加活动。
双平台落地
架起海内外侨文化交流桥梁
当天,仲恺高新区潼侨镇“侨心书苑”和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仲恺高新区潼侨镇创作基地同步揭牌,拉开了此次侨文化系列活动的序幕。
据悉,“侨心书苑”是经中国侨联党组批准,由中国侨联基层建设部、中国华侨出版社和各级侨联共同打造的文化品牌,旨在为海内外华侨、归侨侨眷营造一个心灵的港湾和搭建文化交流的平台。
潼侨镇“侨心书苑”是惠州市首家“侨心书苑”,集阅读推广、学术交流、创作辅导、成果展示等功能于一体。这里不仅收藏了大量涉侨文献、地方史料和文学佳作,还设有专门的史料展览区,为侨界文化爱好者提供切磋技艺、展示才华的平台。
此外,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仲恺高新区潼侨镇创作基地的成立,也将凝聚更多会员,共同开拓、挖掘侨乡资源,讲好侨乡故事,谱写美丽侨乡新篇章。双平台的落地,为连接海内外侨胞建立了文化桥梁。
接下来,“侨心书苑”和创作基地将定期举办读书会、创作采风、文化讲座等活动,继续挖掘侨乡历史、人文等领域资源,助推华侨题材文学创作,以侨文化赋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新书发布
让侨乡故事传得更广更远
作为潼侨镇侨文化系列活动的重头戏,《这里是潼侨》新书发布会在惠州侨文化展览馆举行。
此番推出的新书《这里是潼侨》,是由潼侨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写,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这本书用近26万字,将潼侨镇从百废待兴到侨乡新城的变迁史娓娓道来。
全书以时间为脉络,通过“不忘来时路”“耕耘正当时”“奋进新征程”三大篇章,回顾了潼湖华侨农场筚路蓝缕的37年,记录了潼侨镇“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快速发展的20年,并展望了潼侨镇“砥砺前行又廿载,继往开来谱新篇”令人期待的下一个20年。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是潼侨》将依托新落成的“侨心书苑”这一国家级平台进行发布和展示。作为潼侨镇“侨心书苑”首批重点推介的本地文化成果,该书还将借助“侨心书苑”的网络渠道,让潼侨故事传得更广更远。
当天的发布会还举行了赠书活动。潼侨镇政府向小学教育系统代表、中学教师代表、归侨代表、图书馆分馆负责人、农家书屋负责人等受赠单位代表赠书,让潼侨故事在校园、社区、侨团组织中广泛传播。
观茶园、品秋茗
深化“侨文化+绿茶”发展模式
在潼侨公园,有一片老树茶园。这里不仅是茶叶的标志性生产基地,更是归侨与知青辛勤耕耘、坚守创业的历史见证。
茶园始建于1967年,由潼湖华侨农场的归侨与知青开垦种植。茶园鼎盛时期面积曾达2000亩,现存约50亩,园内种有水仙、黄旦、茗花、梅占、云南大叶等优良品种。
当天,在老树茶园挂红花仪式上,与会嘉宾共同为茶树系上象征吉祥的红色绸带,并采摘秋茶。此次采摘的茶叶将通过特殊工艺制成滴胶纪念品,留存这场侨乡茶文化活动的珍贵记忆。
随后,与会人员还参加了“品秋茗”活动。暖杯、投茶、冲茶、静待、分茶……现场,茶艺师行云流水般展示了完整的冲泡技艺,生动展现了潼侨绿茶的制作精髓与文化内涵。
像这样将茶园观光、茶事体验融入侨文化活动,是潼侨镇探索“文化+生态+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的积极探索。接下来,潼侨绿茶的品牌故事与发展成果,还将通过“侨心书苑”和创作基地两大平台进行展示和推广。
据悉,潼侨镇将持续深化“侨文化+”融合发展模式,依托“侨心书苑”等国家级平台优势,进一步团结海内外侨胞力量,共同谱写侨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来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