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充分发挥侨的独特优势,更好服务大局、服务地方、服务侨胞,2025年2月,中国侨联在上海举办2025部分省市侨联“一带一路”工作交流活动,研究部署侨联系统“一带一路”工作,提出实施“侨助千企万品出海”行动。4月初,中国侨联在福建泉州正式启动“侨助千企万品出海”行动。行动将联合全国侨联系统,整合海内外侨界渠道和力量,大力打造侨界服务企业出海、推动“一带一路”经贸交流合作的平台与体系,重点支持国内企业和优质产品走向全球。
行动启动后,各地侨联迅速响应、紧抓落实,因地制宜以各种形式参与“侨助千企万品出海”行动,共同打造侨界服务出海拓市、助推高水平开放的新平台和新载体。现收集各地讯息作系列转载报道如下。
上海市侨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迅速响应中国侨联“侨助千企万品出海”行动部署,聚焦共建“一带一路”,助力推进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团结动员全市16个区侨联积极参与到“侨助千企万品出海”行动中来。其中,浦东新区侨联和虹口区侨联形成了一系列较有特色的经验和做法。
经验交流一:上海市浦东新区侨联——深化临港华侨华商合作交流平台建设,汇聚侨界力量共建“一带一路”
上海市浦东新区侨联依托浦东引领区和临港新片区两项国家战略叠加放大优势,积极搭建“一带一路”华侨华商合作交流平台,通过参展参会、构建服务网络等方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侨社加强互访互动,在助力千企万品出海进程中用心用情,找到聚焦点,绘好“工笔画”。
(一)搭建常态交流平台,书写合作“大写意”。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论述,依托制度型开放优势和华侨华商资源,率先提出并成功举办“一带一路”沿线海湾五国侨商与浦东侨商合作交流会,科威特、阿联酋、阿曼苏丹、巴林王国等华侨华人协会,以及卡塔尔龙城商会等海外华人华侨组织代表参会,开辟了浦东同海湾国家深化“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平台新通道。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临港新片区成立后,举办第二次合作交流会,来自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阿联酋、卡塔尔、日本、巴拿马、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15个国家的华侨华人参会。随后相继邀请100余位“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华侨华商代表以及委内瑞拉、巴基斯坦、古巴、伊朗、土耳其等五国驻沪总领事和外交官出席会议,进一步提升了“一带一路”合作交流品牌影响力和辐射面。下图为2025年7月,中国泰国商会携泰国华侨华商走进临港开展考察交流。
(二)完善合作组织机构,强化合作“硬设施”。
围绕完善组织机构、落实服务空间、增强专业能力,着力构建“1+X”服务网络(即1个联络中心、X个工作站),不断提升服务,引导“一带一路”华侨华商合作交流的意愿和水平。一方面,打造侨商商务联络中心,并落实办公接待场所,引入产业管理、投资服务、园区服务、专业服务等机构,协同做好华侨华商来访交流、项目落地等工作,为华侨华商提供优质、贴心的合作交流服务。另一方面,建立“一带一路”合作交流工作站,并已在马达加斯加、斯里兰卡等8个国家设立站点,作为进一步团结凝聚“一带一路”华侨华商力量的前沿阵地,吸引更多优质侨企融入浦东引领区和临港新片区建设发展。下图为2025年4月,在塔吉克斯坦华人华侨联合会授牌成立“一带一路”合作交流工作站。
(三)深化“引进来”“走出去”,镌刻合作“工笔画”。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讲好创新故事、增进发展共识、推动项目落地,持续提升“一带一路”合作交流工作实效。一方面,引进来,向世界展示浦东临港。累计接待250余个团组、近1500余人考察交流,累计引进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俄罗斯、意大利等20多个国家的60多家企业。另一方面,走出去,让浦东临港听见世界。持续提升民间交流的穿透力,赴埃及等中东国家举办国际民间交流活动,参与“中阿友好峰会”。组织23名企业家代表到斯里兰卡商务考察。加强同“一带一路”国家华侨华人社团的联系,推动科威特华侨华人协会与南汇新城镇侨联、商会签定《萨米--穆特拉公路项目》协议,由中国企业完成了承建。下图为2025年3月,发起成立临港新片区侨商侨企服务联盟进一步提升“引进来”“走出去”服务水平。
经验交流二:上海市虹口区侨联——以法治为基、实业为梁、人文架桥,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千企万品出海注入“侨”动力
虹口区紧紧围绕加快建设“上海北外滩 都市新标杆”蓝图,从北外滩法律服务港的全球布局,到侨资企业的标杆项目,再到侨界代表人士的国际传播,充分展现新时代侨界“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独特优势,探索构建服务“一带一路”的立体化支撑体系。
(一)法护侨益,筑牢企业出海“防护网”。
虹口区提出建设“北外滩国际法律服务港”目标,加大企业出海法律服务力度。一是支持本区侨界人士到“一带一路”国家“走出去”交流,与国外仲裁机构、律师事务所和法律服务中介机构建立广泛联系。在2024-2025年“侨界法治宣传月”活动期间,虹口区侨联与区司法局、区检察院、区法院分别签署合作共建协议,建立“侨商投资发展法律服务中心”,依托本区9家律师事务所在“一带一路”沿线37个国家的联络点,推出“北外滩-一带一路”经贸投资考察路线,为有意在海外进行投资和开展业务的中资企业提供深入了解当地市场、文化和商业环境的机会。区侨联常委、区女侨胞联谊会理事、法律顾问、侨界律师代表等先后组团赴老挝、越南、印尼、新加坡等东南亚“一带一路”国家考察交流,了解各国投资、营商以及法律服务市场的情况,重点调研中国企业最关心的外汇管制问题,以及工程项目领域中资企业面临的挑战。北外滩国际法律服务港发布《海外法律服务地图》,为出海企业提供国别合规指引、知识产权维权等精准服务。二是创新“国别(地区)服务月”机制,打造精准服务新范式。今年5月以来,先后开展“中国香港月”“新加坡月”“非洲月”“中东月”专场活动,举办“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争议解决”专题论坛、“贸易战下的跨境新航道”主题论坛、“虹观天下”之“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法律分享会、“聚焦跨境重组与争议解决”圆桌论坛、北外滩企业出海服务中心服务商座谈交流会、“中东蓝海机遇”——2025中企出海迪拜战略研讨会、“投资摩洛哥的机遇与挑战”活动、“中沙合作新机遇:投资沙特的法律环境与实务分享”活动、中俄跨境公证协作与企业出海法律保障合作交流研讨会。政府部门、侨界社团、资深法律专家及成功企业代表分别围绕涉外法律服务实践、APEC商务旅行卡政策、企业出海合规要点等主题开展讨论交流。活动采取“线上直播+线下参与”形式,吸引了来自企业界、学术界、法律界等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参与人数达到近两千人。下图为2025年8月,中俄跨境公证协作与企业出海法律保障合作交流研讨会在虹口区北外滩街道新侨驿站举行。
(二)实业筑基,侨资企业参与“一带一路”高质量共建。
印尼是东盟最大的国家,是“一带一路”的东南亚桥头堡,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RCEP成员国。作为印尼与祖(籍)国连接桥梁的侨资代表企业,金光集团也是最早一批支持并参与到“一带一路”倡议的侨资企业。企业与中国国家开发银行成功达成18亿美元的贷款协议,此项贷款用于在印尼南苏门答腊省纸浆厂的发展项目,该厂建成后成为印尼最大的纸浆厂之一,也是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在“一带一路”发展中于海外第一个落地的投资项目。金光集团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原材料、辅料和包装物料等,生产的纸产品再出口行销至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资源互补。近年来,企业以北外滩总部为依托,先后在长三角地区投资建设了多个大型制浆造纸基地,与苏州工业园区就金光科技产业园合作签署补充协议暨中国-印度尼西亚“一带一路”科技产业园合作备忘录。企业作为原始权益人主导的“国金-金光‘一带一路’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成功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审议通过。该项目是国内首单“一带一路”资产证券化项目,用于支持金光如东科技产业基地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各种主营业务,填补了境外供应链空白,助力跨国供应链优化升级。
(三)人文架桥,推动侨界民间交往的“软联通”。
一是在国际舞台讲好中国故事。上海市虹口区侨联推荐青年归侨代表赴“一带一路”伙伴国家巴西参加二十国集团民间社会会议,展示中国在脱贫攻坚、气候治理等方面的工作经验和成果。2025年6月,虹口区侨商会赴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参加“包罗上海”文旅推介会,开展“双招双引”工作。近年来,虹口区先后与澳大利亚、美国、德国、日本、丹麦、斯洛文尼亚、爱尔兰、阿联酋、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侨领、侨界青年代表建立了联系,扩大了“一带一路”华侨华商合作交流朋友圈。二是依托“侨胞之家”建设,开展专业对话,凝聚国际规则共识。在虹口区北外滩街道“新侨驿站”(中国侨联“侨胞之家”),虹口区侨联先后举办“中英女法律人对话”“新加坡知识产权运营”等专题研讨会,接待来自澳大利亚西澳大学以及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波兰、秘鲁、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学术代表团来访,相关活动纳入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华东政法大学主办的“邂逅法治中国”项目。通过向来访团组介绍中国政府吸引外商投资的政策和态度,加深海外友人对上海的美好印象,彰显侨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