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由中国侨联与河南省侨联共同主办的2025“亲情中华·童心欢畅”六一主题营——中原文化寻根网上营活动收到一大批海内外华裔青少年们的创意作品。本期为第三课“黄河之光·诗韵长存”部分作品,小营员们创意纷呈,用绘画、书法、朗诵、歌唱等灵动方式,将诗歌的隽永韵味与情感力量精彩呈现。
诗词是千年文化的瑰宝,是流淌在中华儿女血脉中的情感基因。在第三课上,郑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毛雪老师巧妙地将诗歌艺术与黄河文明相联结,通过声情并茂的黄河诗篇朗诵、深入浅出地解析唐诗宋词中黄河的壮阔意象,以及引领赏析历代吟咏黄河的经典诗作,带领营员沉浸式地品味先祖笔下对黄河的礼赞与敬畏。这趟诗意的旅程,让海外华裔青少年得以解读“文明之源”的文化密码,在溯源中深化作为“黄河儿女”的身份认同。小营员们深受触动,以不同的创作形式展现他们对不朽诗篇的独特领悟。
黄河与诗歌是中华精神的壮阔画卷,澎湃的意象与隽永的诗韵是其不朽灵魂。小营员们根据自己对诗词意象的理解,用水墨、重彩、线描等多元画风,让诗词所描绘的景象跃然纸上。
供稿:南晶曦、金雅婷、戴梓珊、权九桓、白子淳、周恩娜、熊楚兮、孔墨悉、張瑀倢、于丝丽等
部分营员通过书法作品,在一笔一画中,体会着诗词的意境与书法的韵味,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喜爱凝聚在墨香之中。
供稿:叶彬铭、何佳伊、李诗情、陈心甜、叶英浩等
不少营员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将黄河的波澜壮阔与诗词的铿锵韵律相融合,真切地表达对古典诗词的喜爱和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供稿:赵佳玉、王嘉时、卢晨宇、陈语晗、黄明坤、陈铭乾等。
还有营员以深厚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想象力,用文字写下对历史人物的所思所感,仿佛与古人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供稿:徐涵
黄河浩荡,诗韵长存。黄河与诗词将民族精神的“根脉”融汇进他们的心田。“情所系、根所在”的精神图谱,深深照亮了新一代华裔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