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侨刊乡讯>>《海内与海外》
李小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文、图 / 张泽华 文兰
2025年07月10日15:55  来源:中国侨联

春日的广州市花都区,城乡上下,车水马龙,“烟火气”满满。应花都区政协委员罗会长之邀,我与几位侨界代表、当地企业界名家欢聚一堂,共叙桑梓情谊,共商合作发展。其中,美国华人体育家协会副会长、广东省侨联委员李小燕接受笔者专访。她表示,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是她始终如一的心愿。

凝聚侨力量共谱时代新篇

刚踏进金碧辉煌的茶座,一位身着运动衣的中年女性在罗会长陪同下起身相迎。“衣着鲜艳、明眸红唇、笑语盈盈”,这是我对她的第一印象。当听到罗会长介绍我是来自汕头的老统战工作者,这位女士脸上不禁露出欣喜之色,她就是李小燕。

回国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观礼

李小燕曾获第四届世界杯赛女子全能技巧冠军。“我的父亲是潮州人,母亲是梅州人。”李小燕说,家乡的旧居仍在。当谈及多年来作为侨联工作者的坚持与付出,李小燕笑了笑说:“我觉得我有责任做这些事,华侨华人也非常支持我。”

时间指针回拨到2004年,李小燕移居美国洛杉矶,创办美国理想牙科。“为当地居民特别是华侨华人提供服务。”李小燕回忆,她们不仅配备了先进的医疗设备,还拥有经验丰富的医护团队,致力于提供全面、专业的口腔医疗服务,逐渐积累了一些认可与信任。

在外打拼多年,李小燕深知海外创业不易,也深感中国崛起为华侨华人事业发展带来机遇。她决心用自己的经验,帮助更多回国创业的华侨华人少走弯路。她的身影持续出现在两国民间交往活动中,先后担任过美国大洛杉矶促进统一委员会秘书长、洛杉矶广州同学会会长,逐渐成长为侨联工作实干家、侨胞侨眷贴心人。

“每年中国国庆节前夕,我们洛杉矶华侨华人在当地广场上升起五星红旗,唱中国国歌。”李小燕说,国歌响起、国旗飘扬的一瞬间,大家都很感动,还有人流下眼泪。

在李小燕看来,积极开展民间交流对两国关系友好发展意义重大,一方面助力中国企业实现跨国梦,另一方面也为海外当地的发展搭建一座桥梁。她告诉笔者,她身边有一些优秀的华人企业家朋友,经常给员工和合作伙伴讲中国故事,他们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智慧融入公司管理和日常言行,让他们了解中国。

运动生涯里最难忘的记忆

走下竞技赛场,踏上人生新赛道是每个运动员的必经阶段,回顾了过去10多载运动生涯的点滴,李小燕感慨万千。“从运动员到创业者,我始终保持着对体育的热爱。”她说,竞技体育带给她的积极心态和强大内心,不管从事哪一行哪一业,拼搏的精神从未退场。

1963年出生的李小燕,曾是广东省技巧队的运动员。1975年,李小燕到广州市业余体校参加训练,两年后被选拔到广东省技巧队,并逐渐在全国大赛中崭露头角。“每天的训练强度都很高,一点也轻松不起来。”李小燕回忆说,翻腾、抛接、平衡、舞蹈……动作不断重复进行,场场都是硬仗。

功夫不负有心人,从1978年到1987年间,李小燕先后获得10个全国冠军,书写了技巧赛场的传奇纪录。1984年,她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最高荣誉证书及奖章。而令她印象特别深刻的是1983年,5月份她参加在波兰举行的国际技巧赛中获得女子双人技巧全能冠军并获得最佳运动员称号;10月份她参加在美国举行的第四届世界杯赛获得女子双人技巧全能冠军及单项冠军。时至今日,李小燕依然无法用言语描述那时的盛大场面,她清楚记得:她激动地挥拳呐喊,那种喜悦和自豪的表情感染了现场所有观众,全场欢呼声不断。

也正是从那时起,“国家荣誉高于一切”的信念深深融入了李小燕骨血。她坦言,运动生涯带给她的,除了领奖台那一刻,主要是每一次的成长,以及成长背后要经历的很多磨难。在她看来,成长的过程其实是最值得回味的。对于那些难忘场面,她常谦虚地说:“我当年更多是幸运,赢得冠军,归根结底是因为祖国越来越强大,是因为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

退役不褪色换个赛道出发

1988年,李小燕退役后就读于广州体育学院,毕业后她走进商界。坊间常有人说,职业运动员只懂单项技能,当退役后来到复杂多变的职场上,会显得力不从心。然而,李小燕退役后在新的领域开创出自己的事业,以自己成功转型的故事告诉大家,凭着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退役后可一如既往在商界大放异彩。

采访中笔者获悉,李小燕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火炬手,参与圣火传递。“作为代表参与火炬传递,我感到很骄傲。”李小燕说,火炬代表了勇往直前,沿途的体育爱好者、亚运会支持者一路为火炬手加油鼓劲,她被深深感染。

到天安门广场看阅兵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李小燕也不例外,她曾两次受邀到现场观看阅兵式。“观后感觉非常震撼。人生能有这样的机会,接受精神的洗礼,我感到特别骄傲和自豪。”一提起那两次北京之行,李小燕仍然难以掩饰内心的激动,她说,现场气氛热烈,盛大的阅兵式展示了我们强大的国防力量,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倍感激动,增加民族自豪感。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前,李小燕组织了系列活动,与美国几个城市开展交流,她还带着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到现场,给美国民众讲北京冬奥会的亮点,请他们谈对北京冬奥会的感想。令李小燕欣慰的是,那些美国地方官员和百姓,在交流互动中纷纷表达了对北京冬奥会的兴趣和支持,以及对体育健儿在北京冬奥会赛场上精彩拼搏、取得好成绩的期待。

用实际行动传递深情大爱

尽管离开了体育界,李小燕依然心系技巧运动,她多年赞助广州市技巧队,还先后多次捐款、捐物支持体育事业的发展。“广东体育的商业化进程走在全国前列,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李小燕回忆说,2001年,第九届全运会在广州盛大开幕,这届盛会的承办工作,积极探索并尝试了按市场化、社会化运作办大型运动会的新路子。在1999年到2001年筹办期间,她积极参与集资工作,并向九运会赞助200万元。

本文作者(右)采访李小燕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李小燕通过网络了解灾情,看到同胞受难,她心中十分难过,带头捐款,并运用自己在侨界的影响力,广泛呼吁各界人士踊跃捐款、捐物,为灾区重建尽一份力量。

2020年疫情暴发,李小燕刚好回国参加侨代会。她第一时间联系了在全球各地的华人朋友,请他们帮忙购买口罩。李小燕表示,在那非常时候,医疗物资困难紧缺,她就想为祖国的疫情防控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几经周转,多方采购,向广东中山医科大学、广州红十字会等单位捐赠了15600只N95口罩,为抗“疫”雪中送炭。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每当祖国人民遭受自然灾害和遇到重大困难时,李小燕都会组织华侨华人捐款、捐物,倾情相助。而当说起这些往事,李小燕三番四次地强调“其实钱不多”“成绩也很小”,“我们只是想力所能及地为祖国建设尽自己的一点心意。”

(责编:李慧博、张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