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日,为进一步推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分馆体系合作共享机制走深走实,侨博召开分馆工作交流会,中国侨联副主席高峰出席会议并讲话,广州分馆(广州华侨博物馆)、潮州分馆(潮州市博物馆)、黑河分馆(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德宏分馆(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主管单位及馆领导、地方侨联代表等参加会议,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副馆长(主持工作)宁一主持会议。
自2020年《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设立分馆的实施办法(试行)》出台以来,侨博严格实行准入制度,经过材料审核、实地考察、专家评审等程序,先后挂牌了广州、潮州、黑河、德宏4家分馆。4年间,分馆制度框架日益完善,总分馆布局初步成型,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得到中国侨联认可。
广州华侨博物馆(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广州分馆)
潮州市博物馆(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潮州分馆)
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黑河分馆)
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德宏分馆)
高峰指出,为建设高质量的侨博分馆体系,要强化政治引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和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要构建全方位合作格局,在总分馆之间建立高效的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文物藏品、展览策划、宣传展示、信息化建设、学术研究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形成互补共赢的发展模式;要推动华侨文化传承创新,发挥分馆体系独特优势,深入挖掘当地华侨文化遗产资源,结合地域特色和华侨群体特点,通过创新联合办展、数字化展示、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学术研究成果转化等多元化手段实现华侨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宁一介绍了近年来侨博分馆建设的有关情况。4家分馆挂牌后,打破了地域空间限制和不同主管系统的壁垒,建立起全方位共建共享体制机制,在资源融合和业务合作上取得显著成效。在藏品资源共享方面,总分馆模式打破了藏品共享的障碍,实现了藏品资源的信息共享和按需调配;在展览交流深化方面,总馆与广州分馆联合举办的“华侨华人与中医药文化展”依托总馆的专业策展思路,充分整合两馆馆藏品资源,成为总分馆共建共享的成功案例;在参加专项活动方面,总分馆相互支持,形成聚集效应,共同提升影响力。2024年,总馆积极支持各分馆参与“共和国印记——侨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活动,支持广州分馆“以侨为桥”协力讲好华侨故事项目成功列入国家文物局、教育部“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名单。
与会代表围绕总分馆合作机制的深化探索展开了深入交流讨论,认为未来总分馆可以在博物馆规范化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展览合作机制、共享藏品数据库资源、共同开发文创IP、联合申报研究课题等多个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形成更加紧密、高效的联动机制。基于此,总馆4个业务部门负责人分别提出了未来的合作方向,包括:建立总分馆联合办展常态化机制,探索“总馆首展+分馆巡展”“总馆主创+分馆特色补充”等多元办展模式,支持分馆特色展览在总馆展出,持续打造“在首都遇见侨乡”品牌活动;构建高效的总分馆藏品资源共享平台,实现藏品跨馆调配便捷化,共同加强藏品的保护、研究、利用和管理;搭建总分馆学术交流平台,共同参加、联合举办学术会议和研讨会,共同参与组织学术培训,联合出版学术成果,共同申报承担学术研究课题,共享学术委员会资源;建立博物馆信息化协同机制,共同推进智慧文博建设,在信息化人才培养、信息平台共享、图书管理系统、新媒体矩阵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各与会代表发言
总馆四个业务部门负责人发言
下一步,侨博总分馆将持续畅通合作渠道,深挖合作潜力,探索更多创新合作模式。努力打造有活力、有创新、有成效的侨博分馆品牌,充分整合海内外涉侨文博资源,为传承和弘扬华侨历史文化、促进文化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