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7日—8日,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ISSCO)2024年学术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此次会议的主题是“东南亚华人政治经济文化的包容性进步:适应与挑战”。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副所长张秀明带领由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学术交流研究部主任胡修雷、理论政策研究部助理研究员董庆霞3人组成的团组参加了此次会议,并在分组讨论中分别宣读论文、主持小组讨论。
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成立于1992年,致力于推广海外华人历史与现状的研究,拥有来自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会员。该学会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球性国际会议,期间每年召开一次地区性学术研讨会,是世界各国华人研究领域的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加强学术探讨的重要平台。2024年的万隆国际会议由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主办、印尼玛拉拿达基督教大学承办。
本次会议上,张秀明在分组会中作了题为“回归移民的反向文化传播:以印尼归侨为例的分析”的发言。她认为,人口流动被证明是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文化传播载体,国际移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华侨华人也不例外。作为中国移民及其后裔组成的群体,华侨华人在传承与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应该是双向的,而非单向的。事实上,回归移民,也就是归侨,通过多种路径,自觉不自觉地将东南亚文化传播到了中国,发挥了文化双向交流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包括华侨华人在内的国际移民在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双重(多重)作用,他们既是祖籍国也是侨居国的宝贵财富。
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廖建裕教授发表了题为“21世纪以来中国的海外华人政策及其对东盟的影响”的主旨演讲,认为中国的软实力对东南亚地区产生深远影响,东盟国家将根据本国利益做出不同的回应,但应对措施不会一致,因为东南亚国家各自有不同的国家利益,当东南亚国家对华人政策做出回应时,中国对海外华人的政策也会相应调整,因此,中国和东南亚国家都必须根据形势变化调整其对海外华人的立场。马来亚大学的黄子坚教授发表了题为“中国的兴起和东南亚华人”的主旨演讲,探讨了东南亚华人、中国的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中文复兴、商机增多和新移民等现象,认为尽管华人作为各自国家的公民在东南亚会长期存在,但华人地位仍然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怀疑,中国的兴起对华人的作用、地位及其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有六位学者在大会交流阶段发言,其报告题目分别是“抖音上‘中印(Chindo)’一代华人的睿智回应”“浅析泰国艺术设计中的中华文化元素”“再探日军占据爪哇时期的移民和旅游管制法案”“后疫情时期海外华人的重新定位”“试析日军占领爪哇时期的华文学校(1942—1945)”“重振古老的三马林达唐人街——论华人社区和市政府的合作”。他们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华侨华人在东南亚地区的历史和现状,并对华侨华人在融入和适应当地社会等方面分享了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
会议共收到来自多个国家专家学者的150余篇论文,主题涵盖了历史、经济、社会、艺术、文化、语言等多个领域,内容涉及华人社会历史与现状、文化遗产、教育、宗教、新移民等议题。大会共分16个小组进行讨论,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
会议开幕式上,大会秘书长、玛拉拿达基督教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院院长克里斯曼托·库斯比安特罗介绍了会议筹备情况。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主席李明欢教授致开幕辞。玛拉拿达基督教大学副校长斯里·维迪安托罗(Sri Widiyantoro)教授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闭幕式上,李明欢做了总结发言。会议并宣布,2025年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年会将由马来西亚的马来亚大学承办,李明欢与本次会议印尼承办方代表向马来亚大学文学院黄子坚院长移交了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承办方会旗。
11月9日,会议主办方组织与会专家学者考察了1955年万隆会议旧址和纪念馆、百氏祠以及1885年建立的关帝庙等,使与会人员实地感受老一辈政治家推动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万隆精神,体会到海外华侨华人传承中华文化、保存华族之根的坚守与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