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基于深刻剖析新时代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特质与嘉庚精神“忠、公、诚、毅、闯”内涵的共通之处,有机结合厦门国际银行厦门分行在践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和赓续弘扬嘉庚精神的探索和实践经验,阐述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在陈嘉庚诞辰150周年之际大力弘扬嘉庚精神时代价值、积极践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对于当代金融行业应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金融强国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具有着重要的参考、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嘉庚精神;高质量发展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与魂,“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最根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在金融系统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为“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这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在金融领域的延展深化,是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是解决金融领域矛盾问题的力量源泉,更是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重要法宝。
而被毛泽东主席赞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先生,其精神内涵被高度提炼和生动诠释为“忠、公、诚、毅、闯”。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厦门市集美校友总会的回信中充分肯定了“嘉庚精神”的当代价值并提出“希望广大华侨华人弘扬‘嘉庚精神’,深怀爱国之情,坚守报国之志,同祖国人民一道不懈奋斗,共圆民族复兴之梦”。“嘉庚精神”既是陈嘉庚伟大品格和优秀内涵的生动展现,亦体现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嘉庚精神”所映射出的时代价值,也与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高度契合。
当前,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激烈竞争前所未有,在面临内外部挑战与机遇并存之时,赓续弘扬“嘉庚精神”的核心要义和时代价值、积极践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五大特质,对于新时代金融机构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助力金融强国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运用和实践借鉴意义。
一、“诚”即“诚实守信”,是当代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嘉庚精神”中浓墨重彩的“诚”既是我国传统美德的弘扬,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亦清晰展现于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所推崇的“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中。
在陈嘉庚看来,“做老实人,办老实事,说老实话,是为‘诚’”。他代父还债,在艰苦的创业初期将盈利大数用于偿清欠款的举动在当时广为流传并倍受赞誉,他为公司分行订立的章程上赫然印有“招待乡人,妥诚实”“待人勿欺诈,欺诈必败”等警语,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等精神伴随着他的经商、办学乃至他的一生。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得到不断传承和发扬,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新中国迈入新征程的坚定支撑。从金融行业来看,其实北宋初年成都产生的“交子”作为本身没有价值的纸,最终能承担货币功能,正是信用发展的结果。可以说,没有信用就没有金融。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主力军,要筑牢“诚信之基”,让“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融入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积极引导从业人员恪守职业操守和各类准则;对外诚信宣传,诚信经营,诚信待客,加大对守信企业的支持力度,通过宣传提升金融消费者的诚信理念,进而为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贡献金融力量。
厦门国际银行厦门分行努力将“诚实守信”的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和陈嘉庚“诚”之精神,探索和实践于经营发展过程中,融入于企业文化及各项业务中。诚信文化建设方面,建立清廉金融文化理念体系,提出“清蜂1+5”(即一个“清蜂”廉洁文化品牌,价值观、业绩观、管理观、监督观、家风观五项文化理念),其中业绩观具体阐释为“严守底线 担当作为:倡导员工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践行银行‘知行合一、爱拼会赢’的企业精神”。诚信对客服务方面,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坚决维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产品推介、业务开展过程中绝不搞虚假宣传,并拓宽金融消费者诉求反映渠道,建立“机构负责人接待日”工作机制,融合“金融高管讲消保”形式,每月定期接待来访市民客户,面对面向市民客户宣讲金融政策,做好金融服务问题收集、现场反馈以及跟踪督办,确保市民客户咨询的问题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连续3年获得“厦门金融业3.15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优秀单位”。
在加强对诚信客户金融服务支持方面,厦门分行推出基于客户信用水平的创新金融产品,成功接入厦门市新市民信用评分系统,成为首家接入该系统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并推出信用就医专属产品“信用就医-兴安花”,暖心助力新市民安心留“厦”;同时,积极运用厦门市中小微企业融资增信基金,有效建立“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打破“唯抵押”传统观念,2023年以来已累计支持小微企业35万余户,授信余额超600亿元,其“信e融”产品更是入围“中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2023)名单”,为厦门市中小微企业提供了有力的信用融资支持,充分激发“诚信”在金融资源优化配置中的积极作用。
二、“公”即“以义取利”,是当代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
在中国传统商业历史上,晋商“利以义制”的经营准则、徽商“以义为利”的行商理念、浙商“义利双行”的经商信条,都彰显出义利兼顾的价值观并深入人心、深得民意。而“嘉庚精神”核心要义中的“公”,展现出企业家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的使命与担当,也深刻反映出“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的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特质。
陈嘉庚始终恪守“不取不义之财,仁义莫交财”的展业信念以及“服务社会是吾人应尽之天职”的价值观,他制订的公司章程中明确指出其捐资设立的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占据公司股份数量的80%,并时刻感召公司员工为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及实业振兴而爱岗奉献、勤勉尽职,通过公司盈利来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留下了“立志一生所获财力,概办教育,为社会服务”的传世佳话,这也充分体现出了陈嘉庚以践行社会责任为宗旨,时刻秉承着坚守初心、担当有为、以义取利的崇高信念。
金融行业兼具着服务实体功能性和企业发展营利性的双重特性,更要正确认识到“义”与“利”的统一与辩证关系,坚定“为人民服务”的立场和宗旨,将“以义取利”作为金融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和决策准则,自觉摒弃唯利是图、见利忘义、金钱至上的思想糟粕,以纯正的动机和正当的手段取得应有的利益,并履行“忠诚报国、回馈社会”的更深层次的企业职能,做实支持企业发展的“助推器”、打好惠民便民的“组合拳”、走好回馈社会的“落脚点”,扛稳责任守正义、服务客户讲信义、回馈社会弘大义,实现“义利双收”,将履行社会责任融入金融机构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书写金融行业的精彩篇章。
厦门国际银行厦门分行深受“以义取利”金融文化及“嘉庚精神”启发,秉承“金融为民”初心,以使命感和担当意识助力企业、服务社会、惠泽民众。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厦门分行将防控疫情和金融服务保障作为首要任务,运用绿色通道、专项贷款、快速审批、特事特办等有力举措,累计实现减费让利6.6亿元,助力实体经济复工复产、共渡难关,尤其在疫情凶猛时期,厦门分行党委书记带头组建战“疫”突击队,主动对接厦门金融团工委、营业网点周边社区的疫情防控需求,多次前往抗疫一线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封村锁区的居民送去超万元的爱心蔬菜以及防护用品,以“弘扬大义”为抗击疫情贡献金融力量。
同时,厦门国际银行厦门分行基于“公益星火 汇爱成光”公益品牌推出“守护星行动”公益计划,围绕“守护生命、守护热血、守护侨心、守护未来”四大主开展公益活动超50场,持续推出“关爱烈日下的劳动者”主题活动,通过在各营业网点设置爱心驿站,配备雨伞、饮水机、微波炉、应急医药箱等常用设施,为周边劳动者和居民提供“歇歇脚”“充充电”等休憩之处,荣获“全国金融系统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省级户外劳动者示范休息室”等称号,在为民办好事办实事中站稳为民立场、解决实际问题,以担当奉献、回报社会的新时代金融企业形象传播正能量。
三、“毅”即“稳健审慎”,是当代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陈嘉庚在面对经营危机和发展困境时,展现出稳中求进的信念和不畏艰难的坚韧和充分凝结了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所蕴含的“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的经营智慧。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船只极其紧张,运输一度困难,陈嘉庚企业堆积的产品无法顺利运送,大量积压。在此危机下,陈嘉庚却看到新的商机,果断决定经营航运业,购得多艘轮船租给法国政府运营,极大降低经营风险,同时结合国际形势收缩黄梨罐头产业,在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不仅没有遭受损失还得利450多万元。世界大战结束后,陈嘉庚意识到航运业的危险性和短暂性,见好就收,停止航运业经营,继续拓展橡胶王国。审时度势、重视风险、稳健发展、理性取舍的经营智慧展现的淋漓尽致。
当前,我国经济在保持一定韧劲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加上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的国际大环境,也给金融行业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新考验。如何在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的同时积极强化风险管控,处置化解存量风险,已然成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金融机构要从重视速度和规模转变为更加重视质量和效益,审慎经营,驾驭风险,做好打硬仗的准备,在面对困难与逆境的时候,更要看到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的信心,保持稳健向前的步伐、坚忍不拔的毅力,心无旁骛做好主责主业。
厦门国际银行厦门分行秉承“稳中求进、稳健审慎”的发展理念,紧跟党中央决策及总行党委部署,团结带领全体员工将重心聚焦于高质量发展,找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维护金融稳定的结合点及落脚点,奋勇前行,积极作为。厦门分行坚持深耕本地,做“难而正确”的事,围绕厦门市“4+4+6”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投身深耕产业,深入调研厦门市的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理解产业特点、金融需求和风险管理,组建专业化的服务团队,推出产业专业化1.0和2.0的“四位一体”策略体系,制定33个细分行业领域的产业专业化赛道,为不同产业领域的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解决方案,精准助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已支持新能源、数字制造、大宗货物及贸易供应链、大基建建筑产业等领域,累计实现为800余家产业客户提供信贷支持623亿元,建立起差异化服务格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坚强走出特色发展之路。
同时,厦门分行始终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中心工作,传承“稳健诚心、审慎科学”的风险管理文化,确立全机构与全员风险管理、全过程风险控制和全方位风险管理战略,夯实业务经营条线承担第一责任的风险经营主责机制,强化风险高质量管理力度,用科技手段识别度量风险,推进风险管理业务流程自动化、决策智能化,加强在细分领域的风险研判和精耕细作,使银行的所有组织体系、所有业务和所有环节始终处于风险管控之中,在稳健前行的道路中将金融“风险资本”转化为支撑新质生产力的“耐心资本”,实现行稳致远。
四、“闯”即“守正创新”,是当代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肯取势者可为人先,能谋势者必有所成。自古闽商精神崇尚“敢闯敢拼、敢想敢干、敢为人先”,这与“嘉庚精神”所彰显的品质“闯”在不同时空维度中遥相呼应,亦生动影映于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所推崇的“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中。
守正为本,创新为要,实干为先。陈嘉庚敢为人先的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成就其“星马殖产拓荒人”的美誉,他敏锐捕捉商机进军橡胶种植行业,随着汽车工业逐步兴起和橡胶制品广泛运用,陈嘉庚创新研发轮胎、鞋帽、雨衣等系列橡胶制品,实现了从单一橡胶种植到兼有工业制造的产业飞跃,在橡胶业中开创出“种植、制造、销售”全产业链的生产模式。1922年,国际市场萧条,橡胶价格下滑,陈嘉庚以审时度势的环球化视野建立跨国、跨州的销售网络,实现产供销一条龙,完成了企业经营的又一次飞跃,直至1925年,陈嘉庚公司发展至鼎盛时期,在全球拥有100多家分公司,净资产高达1200万叻币。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近年来,我国金融改革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和突破,多元化的“金融创新因子”为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则更加要求金融行业充分汲取“守正创新”的金融文化内涵和“嘉庚精神”的“闯”字要义,在恪守正道、坚守根本的基础上提升金融发展眼界、加快金融转型升级、挖掘金融产品深度、拓宽金融服务半径,紧跟时代脉搏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积极引入“企业价值发现+挖掘+提升”的创投思维,以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助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持续解决传统金融供给与新时代企业发展需求错配的痛点和难点,发挥金融科技力量精准润泽产业转型、先进制造、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等重要领域,与时俱进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
厦门国际银行厦门分行赓续弘扬“守正创新”金融文化及“嘉庚精神”,主动投身新发展格局,敢闯敢拼、敢想敢干,切实打好“金融科技”牌,以产业专业化为抓手强化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联动整合内外部资源、挖掘金融科技创新场景、赋能科技创新办公室及数字专营团队、推进客户旅程重塑优化、提升线上自动化水平,多措并举激发“守正创新”的内生动力,近年来厦门分行实现场景金融立项超100项,其中,获得“厦门市支持民营企业十佳金融产品”的“建工易贷”贷款余额超24亿元;与合作单位联合申报的“基于‘信易贷’服务模式创新的首贷续贷增效解决方案”获得第四届厦门市金融科技大赛一等奖;惠企利民推出梦想贷、好康贷、房E贷、筑梦E贷、按揭E贷等系列数字化产品,持续提升普惠业务线上化水平,以金融科技力量为厦门市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动能。
同时,身具“华侨基因”的厦门国际银行积极成为投身华侨金融事业的先行者,厦门分行紧跟总行党委部署,高度重视传承厦门侨乡文化,不断开阔华侨金融事业的国际化视野与眼界,秉承“利侨惠民”宗旨,围绕“优侨服、聚侨心、树侨牌”三大体系,于2023年成立厦门国际银行首家华侨支行,加速构建多元化、国际化、特色化、差异化的华侨金融产品及服务体系,致力打造华侨金融优选银行,以打好对侨服务的“国际牌”提振海外华人及回乡创业侨胞的“闯劲”,全力以赴为厦门市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以及建设一带一路节点城市提供国际化的金融助力。
五、“忠”即“依法合规”,是当代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依法合规不仅是一项法律和管理概念,更是一项日积月累、内化沉淀的文化概念,而“嘉庚精神”所蕴含的“忠”字内涵,直接契合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的要求。
法律济道德之穷,规章作办事之镜。1940年,陈嘉庚创办新利川黄梨罐头厂不久后,恰逢市场竞争激烈,各罐头厂大打“价格战”,陈嘉庚“忠”于自小深受熏陶的依法合规经营之道,强调始终要将产品质量摆在首位,每日亲力亲为巡视工厂生产情况,按既定的生产规程严格把控黄梨罐头质量,不逾越规矩、不盲目逐利,优质的产品质量和企业经营管理革新所降低的成本,也使其经营的黄梨罐头厂从20多家同行的严峻竞争中脱颖而出,“明法于心、守法于行”已成为陈嘉庚企业经营发展的坚实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运营特别讲究依法合规。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要严格遵纪守法,遵守金融监管要求,自觉在监管许可的范围内依法经营,不能靠钻法规和制度空子、规避监管来逐利,更不能撞红线、冲底线,游走于法外。”强监督、重规章、严管控则是金融业发展的时代特质,内控合规管理成效则成为了金融机构能否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条件。新时代金融业的稳健运营要时刻以“依法合规”为准绳,将“遵纪守法、合规经营”融入提高公司治理能力、有效防范风险的各项环节,落实行业监管政策要求、建立健全合规管理体系、塑造弘扬合规管理文化,从行动上自觉合规依法经营,不断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和合规警示案例宣讲的常态化,长效提升合规内控管理水平,建立有效的制衡、约束及监督机制,助力金融机构健康可持续地稳健发展。
厦门国际银行厦门分行厚植“依法合规”的金融文化理念及“嘉庚精神”的“忠”字要义,积极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与人民性,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大管党治党力度,坚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把组织建设和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强化依法合规管控措施,以深入开展“合规文化深化年”“合规文化提升年”活动为契机,秉承“有规可依、自律受规”的经营理念,严抓合规展业氛围营造、狠抓合规管理长效机制建设、紧抓合规管理措施优化提升,全面筑牢主体责任网、思想防线网、宣传教育网、执纪监督网“四张网络”,严守依法合规高压线、职业道德底线、经营管理标准线“三线原则”,持续开展“党委书记讲合规”宣教活动,建立“九个一”内控合规管理机制,颁发“合规管理十必罚”专项监督要求,制发案件风险管理及分支行合规管理手册,以严明内控管理保障和依法合规文化建设,护航厦门分行高质量发展。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在五千多年积淀的文化沃土中生根发芽,已然成为当前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的内生动力。而“嘉庚精神”亦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又蕴含着当代先进文化的特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产生了新的时代价值,是人类文明的宝贵精神财富,历久弥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践过程中,积极践行“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的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赓续弘扬“忠、公、诚、毅、闯”的“嘉庚精神”,能更好地鼓舞新时代金融行业直面困难、应对挑战、加快变革、转型发展,坚定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更好地投身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浪潮中,书写新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参考文献:
[1]厦门国际银行.集友银行.华侨博物馆.陈嘉庚与集友银行[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23.
[2]木志荣.陈嘉庚:创业管理之道[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22.
[3]陈嘉庚.陈嘉庚回忆录[M].济南:泰山出版社,2022.
[4]薛卫民.华侨旗帜陈嘉庚[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22.
[5]何金龙.陈嘉庚与陈嘉庚精神:校本文化读本[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20.
[6]贺春旎.陈嘉庚: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5.
[7]厦门市集美区文化和旅游局.嘉庚精神范[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9.
[8]朱立文.陈嘉庚言论新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
来源:厦门国际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