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推动广大侨界人士在新时代传承弘扬“嘉庚精神”,近日,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侨联在澄海科创中心Q+侨胞之家举行赓续红色血脉 弘扬嘉庚精神——“潮汕人笔下的陈嘉庚”座谈会暨纪念陈嘉庚诞辰150周年宣讲系列活动,与参与指导2024年“澄海华侨与侨乡社会调查”研学营的导师及学者,就如何引导侨界群众共同赓续红色血脉弘扬嘉庚精神展开座谈。
2024年是著名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陈嘉庚先生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等职,一生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不朽贡献,被毛泽东同志称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先生一生爱国、创业、兴学,他的实践和精神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嘉庚精神”。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给厦门市集美校友总会回信,希望广大华侨华人弘扬“嘉庚精神”,深怀爱国之情,坚守报国之志,同祖国人民一道不懈奋斗,共圆民族复兴之梦。
座谈会上, 中山大学历史学博士、研学营指导老师胡锐颖分享了出版于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的《爱国老人陈嘉庚》一书,展示潮汕人笔下的陈嘉庚先生。
1940年3月6日,南洋侨胞筹赈总会主席陈嘉庚率领南侨慰劳团一行50余人从新加坡出发,访问重庆、延安及西北、东南各地,积极为国内抗战募集资金和物品,此举引起国内外的极大关注。
次年夏天,在广东韶关工作的澄海人周召南奉命欢迎陈嘉庚所率领的南侨慰劳团。因感于陈嘉庚先生伟大的爱国精神和道德风范,他有意广徵文稿,为陈嘉庚先生刊出专集,以广宣传。1942年,新加坡沦陷以后,周召南整理出相关文稿约6万余字,并于1944年在福建永安刊行出版《爱国老人陈嘉庚》一书。该书发表有周召南的《陈嘉庚先生领导之南侨慰劳团》《陈嘉庚先生的第二故乡——星洲》以及他的弟弟周召钦所写的《怀陈校主》等文章。另一位澄海人蔡力行(福建永安《联合周报》社长)不仅供给不少宝贵材料,还由他所创办的永安联合书屋发行该书。《爱国老人陈嘉庚》出版以后,在东南地区引起极大的反响。
周召南的原籍为福建诏安,幼年随父周培源迁徙澄海港口居住。他毕业于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宣传科书记、澄海县立中学事务主任、澄海第一区港口乡副乡长等职。澄海县立中学原校长周英耀赞誉其“善写作,有干劲,为侪辈所称许。”他的四弟周召钦毕业于国立暨南大学教育系,曾任福建诏安县立中学校长。周召南兄弟生于诏安,长于澄海,长期往返闽粤之间,致力于教育事业,对于陈嘉庚先生兴学育才,爱国护乡的精神极为钦佩。
此外,1944年6月10日,蔡力行还在永安《联合周报》发表《怀念陈嘉庚先生》一文,称颂陈嘉庚在南洋数十年间,始终领导南洋华侨的爱国运动。1940年他所领导的南洋华侨慰劳团,“对于华侨救国运动负起推动与领导作用,使全南洋的华侨都集合在他的周围,为支持祖国抗战而努力。”蔡力行在文中盛赞“陈嘉庚先生不只是一个伟大的实业家,伟大的实业家,伟大的教育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而且是伟大的政治家。”
蔡力行祖籍广东澄海,曾在澄海县立中学就读初中。1932年起进入汕头《岭东民国日报》担任记者,曾先后任职于广州《救亡日报》、金华《东南日报》、永安《中央日报》福建版等,并创办广州《民族革命》、南雄《民生日报》、永安《联合周报》等。
2020年,《厦门晚报》记者陈满意出版《名人笔下的陈嘉庚》,专门介绍黄炎培、郑子瑜、郑贞文、邹韬奋、萨本栋、陶行知、胡愈之、赵家欣、蔡廷锴、许德珩、王亚南、曹聚仁、卢嘉锡、陈从周、蔡力行等人所写的关于陈嘉庚的怀念文章。《怀念陈嘉庚先生》一文重新浮出水面,再一次展示出潮汕人笔下的陈嘉庚先生受人钦敬的伟大形象。
来源:汕头市侨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