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至23日,“追梦中华·扬帆浦江”2024海外华文媒体上海采访行活动举办,来自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印尼、科特迪瓦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文媒体人士以及相关涉侨中央媒体记者相聚沪上,进行了为期6天的深度采访。
活动由中国侨联指导,上海市侨联主办,旨在通过海外华文媒体人士笔触和镜头,向世界展示上海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化建设新成就,让广大海外侨胞和各国公众更好认识上海、读懂中国、开展合作,助力上海加快“五个中心”建设、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从改革前沿浦东,到“上海之根”松江,从“滨江家园”杨浦、徐汇,到普陀、虹口的苏河万象,最后走进青浦、相聚进博,采访团用他们的视角记录和展示了上海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改革前沿
采风首日,采访团来到改革开放桥头堡——浦东新区。在浦东改革开放主题展上,海外华文媒体记者透过图文并茂的展示和实景还原装置,感受浦东在自贸试验区建设、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提升、硬核产业聚焦以及高品质生活建设方面的努力与成就。随后,采访团登上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俯瞰这座城市的天际线,领略中国制造和工程建设的巨大进步。采访团一行还参观了浦东国际人才港和张江机器人谷,近距离接触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并在康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感受到侨界企业家的爱国情怀与创新实力。
上海之根
松江,被誉为“上海之根”。在这里,海外华文媒体记者走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规划展示馆,了解松江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带动区域协同发展,在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先进产业跨区域联动上取得突破。广富林文化遗址公园的水下展览馆、考古遗址博物馆让采访团穿越时空,探寻上海的历史根脉。漫步融合中西风情的泰晤士小镇,采访团走进坐落在小镇的燕归来集团,在互动交流中了解侨界企业家在松江的创业历程。
滨江家园
杨浦区不仅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还肩负着创新发展的使命。采访团在杨浦滨江留法勤工俭学出发地重温了那段激励人心的历史,而后参观的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则展示了杨浦如何从工业重镇转变为现代宜居城区的过程。世界技能博物馆里丰富的藏品和互动体验更让采访团见识了技能创新的力量。
当日下午,采访团走进徐汇滨江,在西岸智塔规划展示厅了解徐汇滨江十年磨一剑,实现“工业锈带”的转变,打造开放生活型岸线,以AI和ART“双A”引擎赋能地区转型发展的经验。在西岸美术馆和徐汇滨江党群服务中心,采访团深入了解徐汇在促进文化艺术国际对话、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实践和成果。
苏河万象
走进普陀,采访团通过参观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了解了这条河流从工业摇篮到现代宜居乐土的转变历程。乘坐苏河游船,沿途欣赏着两岸的美景,大家不禁赞叹苏州河畔的历史变迁与生态保护。哪吒汽车作为“苏河芯湾”上下游的核心企业,向大家展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强劲势头及其在全球市场上的战略布局。
在坐落虹口区的厦门国际银行上海分行,采访团了解到厦门国际银行与爱国华侨陈嘉庚的渊源。走进中国证券博物馆,采访团重温了新中国证券市场的诞生与发展。在白玉兰广场北外滩街道“侨之家”,采访团了解到侨联组织多元化服务侨胞的经验。
侨连五洲·沪上进博
采访行的最后一站,海外华文媒体人士来到青浦区,这里是进博会的举办地。在进博文化展示中心,大家详细了解了进博会所取得的各项丰硕成果,并就进博会的意义与影响进行了座谈交流。海外华媒人士纷纷表示,进博会的成功举办彰显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与活力,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共享中国市场机遇的大平台。
采访行活动后,海外华媒人士分享了自己的感受。表示,五天时间,仿佛五段精心编排的乐章,每一章节都奏响了上海高科技与自然人文和谐共舞的华彩篇章,愿将这份感受传递到世界每一个角落,让更多人感受到上海的魅力与风采。
加拿大共生国际传媒副总编胡海说,浦东经过30多年的开发开放,每一座建筑都展现出现代化都市的蓬勃生命力,机器人谷展示的科技成果仿佛是从科幻片中走出,让人感受到上海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深厚底蕴与前瞻视野。
《澳门商报》新媒体编辑中心主任洪小雅认为,上海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成就值得澳门借鉴,期望沪澳两地能在更多领域展开合作。她表示,此行对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创新成果的走访以及与松江归侨企业家的交流,让人耳目一新,对两地合作发展充满期待。
日本《东瀛新视野》总编辑蒙令华表示,从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参观中,感受到上海城市建设和治理的高水平,苏州河沿岸的生态改造与大阪的堂岛川有着相似之处,都是城市更新的成功案例。
《德国侨报》副总编俞光馥提到,作为生在上海的华文媒体人,通过此次活动,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上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窗口的重要性和发展速度,他将会把上海高质量发展的故事带回德国,向海外推广。
埃及《中国周报》副社长朱新娥在参观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后表示,杨浦区的变化令人惊叹,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从过去的旧城区到如今的现代化城区,人民城市建设的成果打动人心。
加拿大搜罗传媒集团执行董事陈林说,每次到访西岸美术馆,都能让人深切感受到上海的独特变化。这里多元的建筑形态、和谐融洽的氛围、悠然舒适的节奏,使得每一个人都发自内心地愿意为上海作传播,来到上海、扎根上海。
《西非华声》主编金浩表示,科特迪瓦是西非发展引擎,这点跟浦东在中国一样,“我要好好观察浦东,观察上海,把浦东怎么从农田转变为现代化都市的经验,用有分量、接地气的作品,带给西非那片生机勃勃的土地。”
墨西哥《视界拉美》驻上海总代表楼亚莎表示,上海的城市建设和治理水平令人敬佩,希望通过华文媒体的报道,让更多拉美地区读者了解上海。拉美华侨华人历史悠久,在人文交流历史方面有很多共通、共享之处,希望通过人文交流促进经贸往来。每年进博会食品及农产品展区是人气最高的展区之一,拉美地区普遍气候适宜,雨水充足、土壤肥沃,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市场,将借助海外华媒平台,促进双向奔赴,共创未来。
《财视澳洲》社长詹金龙表示,对此次采访行充满期待,将充分利用这次机会,走进上海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感受历史底蕴与现代气息的交融,挖掘上海的发展经验和人文故事,为海外了解上海提供丰富多元的信息。
印尼《国际日报》新媒体社长章维佳说,走进上海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感受历史底蕴与现代气息的交融,挖掘了很多上海的发展经验和人文故事,未来将努力为海外了解上海提供更多丰富多元的信息。
加拿大24小时新闻社编辑尹萃键表示,上海不仅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也是文化斑斓多彩的典范,希望可以通过此次采访行将上海的现代化成果与厚重、丰富的文化传递给加拿大的读者。
奋斗在韩国网站实习编辑胡清逸说,探访上海徐汇区,深感其魅力非凡。徐汇滨江以AI和ART为翼,实现了从传统工业区到现代活动区的华丽蜕变。西岸智塔等汇聚了顶尖的科技力量与创意灵感,让人对上海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北欧时报》副总编赵娟说,上海的开放和包容让我印象深刻,我会将这些经历和见闻写成报道,让更多北欧的读者了解上海,感受上海的独特魅力。
《东盟头条新闻社》副总编辑黎石海说,此行让我看到了中国在科技创新和国际化方面的坚定步伐,我将把这些宝贵的经验和见闻带回去,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以及上海如何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欧洲新侨网总编高翔感慨地说,此次上海之行让我亲身感受到上海是一个充满现代科技感的国际大都会。特别是在G60云智天地科创园的参观中,看到德国和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合作的广阔前景。我将通过媒体平台,把这些见闻传递给德国乃至欧洲的读者,促进中德之间的科技交流,也为海外华侨华人提供了更多参与祖(籍)国建设的机会。
来源:上海侨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