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纪念陈嘉庚诞辰150周年>>侨界反响
追忆嘉庚 | 寻根之旅告一段落,他们满载而归
2024年08月06日22:47  

8月2日,2024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厦门营暨第六届“嘉庚风·中华情”香港集美校友后裔夏令营顺利结营。7月24日-8月2日,为期十天的“寻根之旅”中,来自香港集美校友后裔近40名学生在万千研学老师的带领下,走访厦门及周边地区,亲身领略家乡风情,深刻感受“嘉庚风·中华情”。

开营破冰 旅程起航

7月24日上午,营员们背上行囊、满怀期待,乘坐动车由香港西九龙前往鹭岛厦门,“寻根之旅”正式起航。晚上,营员们到达厦门第一站——集美区少年宫,参加嘉庚故里集结营活动。活动现场,《二十四节令鼓》等特色表演让营员们大饱眼福,让他们对集美文化、闽南文化有了初步认识。探寻家乡文化的种子在他们心里悄悄生根发芽。

7月25日上午,2024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厦门营暨第六届“嘉庚风·中华情”香港集美校友后裔夏令营在福建省港澳青年(厦门)同心交流基地正式开营。仪式上,厦门市侨联副主席杜瑞田、集美区侨联主席陈群英、香港集美校友会会长李凤翔、香港领队老师陈芳萍先后上台发言,他们期望营员们能够在此次夏令营中亲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悟“嘉庚精神”,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奋斗。随后,福建省侨联文化交流部部长林遵,厦门市侨联副主席杜瑞田,集美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江彩蓉,集美区侨联主席陈群英向夏令营授营旗,共同开启“寻根之旅”。

开营式后,营员们在集美闽台研学总部万千集美营地进行了团建,开展欢乐的游戏互动,在欢声笑语中感受团队配合的默契,收获了友谊,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走访嘉庚故里 感悟嘉庚精神

“鳌园博物大观百闻不如一见”,营员们步入由陈嘉庚先生花费十年时间亲自设计、督建而成的“博物观”——鳌园,认真瞻仰集美解放纪念碑的每一处石雕,在嘉庚墓前默哀敬礼、献上鲜花,共同缅怀这位伟大的华侨领袖,歌颂他不朽的爱国情怀。

营员们走进陈嘉庚纪念馆,了解陈嘉庚先生“经商南洋,情深乡国”“倾资兴学,百折不挠”的光辉事迹,深刻体会陈嘉庚先生爱国爱乡、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大家纷纷表示,今后也将把“嘉庚精神”作为引领自己未来前行的旗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刻苦努力。

一座城,一段历史。走进集美塔,营员们用心感受集美“一精神三文化”的人文特质。营员们认真聆听讲解员的专业介绍,更深入地了解了陈嘉庚先生爱国爱乡、捐资助学、舍己为公的光辉事迹,领会了“忠公、诚毅、勤俭、创新”的“嘉庚精神”深刻内涵。

鼓浪屿素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誉,拥有各式各样中西结合的建筑。营员们带上寻宝图在鼓浪屿上进行海岛探秘寻宝,通过定向探寻,了解鼓浪屿的人文历史、美食风味、建筑风格、名人事迹等,穿梭在万国建筑之间,感受多元文化的魅力。

龙舟竞渡不仅是一项传统的水上运动,更是中华民族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精神的生动体现。在集美,龙舟文化更是与地域特色紧密相连,成为了传承和弘扬集美文化的重要载体。

营员们来到集美学村龙舟池,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了龙舟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了热身活动,并开展了有趣刺激的划龙舟比赛。营员们在一次次的划桨中感受着竞技精神和团队力量,领悟到了龙舟文化的精髓和龙舟精神的内涵。

体验非遗文化 浸润闽南民俗

木偶戏被称为“百戏之祖”,是中国古老珍稀的优秀艺术。营员们进入木偶戏知识讲堂,聆听老师讲解木偶戏的发展历史、不同角色的区别及演绎形式,更加深刻地了解和感受到木偶戏的神奇之处。在研学老师们的指导和帮助下,同学们亲手制作布袋木偶、自创木偶脸谱、学习操作木偶的表演技巧,从中感受到非遗技艺之美,加深了对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提升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

中国剪纸是一门古老悠远的镂空艺术。为了让营员们对这项传统非遗技艺有更深入的认识, 万千极美营地的非遗老师带领同学们共同鉴赏了不同类型的中国优秀剪纸作品。在初步了解非遗剪纸的基本刀法、纹样及基础折剪知识后,营员们开始动手实操。在这一过程中,营员们不仅提升了艺术素养和动手能力,也增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喜爱。

营员们来到惠和石文化园,对栩栩如生的精美石雕作品连连称赞,深入了解到中华民族闽南文化和石雕文化的发展变化。看着精美的艺术作品,营员们也跃跃欲试。在老师的带领下,体验了非遗影雕制作。这不仅让营员们体会到非遗影雕所蕴含的智慧和艺术魅力,也让他们在亲自动手中,进一步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营员们还品尝了惠和石文化园中别出心裁的石头饭。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美食,这份石头饭巧妙地结合了闽南地区的特色美食与石头器皿的独特魅力,让营员们感受着这份来自石头与食材的奇妙碰撞,也认识到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走进老院子,营员们共同欣赏了视听盛宴《闽南传奇秀》,了解闽南人的家国情怀,以及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中华民族精神。在老院子景区的水上乐园内大家快乐玩耍,在欢声笑语中增进友谊。

博饼,俗称“博状元”,是源于厦门的特色闽南民俗活动。营员们在骰子与瓷碗相碰撞的清脆声中,重温一次古老意义的博“会饼”,体验厦门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感受家乡民俗风情。

探寻海丝起点 领略泉港风情

泉州是闽南文化的发祥地,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营员们在泉州晋江五店市、泉州西街、开元寺等地,近距离感受闽南风情。

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是闽南地区最早成片开发的红砖古厝建筑群,有“闽南建筑博物馆”之称,雨中漫步在红砖古厝间,别有一番趣味。营员们认真参观五店市传统民居,聆听五店市建筑背后的故事,深入了解闽南传统建筑及营造技艺的深刻内涵,身临其境地体会闽南特色建筑文化的智慧和独特魅力。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海事博物馆。营员们参观了“泉州古船馆”“泉州海交民俗文化陈列馆”等区域,观看独特的海交文物,了解当时领先世界的造船技术,以及我国古代悠久辉煌的海洋文化,感受千年海丝韵味。

开元寺作为古泉州刺桐史迹,文化底蕴丰富。营员们认真观摩享誉海内外的东西塔,在文庙中领略千年古寺的文化底蕴,还在开元寺的邮局中收获了特别的文创纪念品,进一步认识了闽南古建筑文化。

观赏土楼神韵 品尝客家风味

漳州南靖县自然环境秀美,历史文化遗产众多,南靖土楼更是被誉为“神话版的山区建筑”。营员们前往南靖土楼,观赏土楼神韵,品尝客家风味。营员们在土楼内体验了客家特色打糍粑活动,在清福楼楼主的带领下学习如何捶打、翻转、粘水。除此之外,营员们还亲手做了馅料满满的芋子包,在学习闽南美食的制作过程中,也感受到源远流长的客家美食文化。

云水谣是一幅山川织锦,人文织梦的绝美画卷。营员们来到云水谣,直抵和贵楼与怀远楼的古朴怀抱,观赏中国土楼的独特神韵,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土楼承载着的历史深邃与民族智慧,共同编织着一个关于土楼、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梦幻篇章。

营员们化身小小茶农,手持竹篮,穿上采茶服,满怀期待地踏上采茶之旅。在专业茶农的指导下,他们穿梭于茶树间,小心翼翼地采摘着嫩绿的茶叶。随着茶叶的满载而归,营员们来到传统手工制茶体验间,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学习摇青、炒青、揉捻等工序,亲身感受每一片叶子的神奇转变,更深刻理解了“茶以载道,茶中有情”的文化内涵,对闽南茶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深厚的情感。

亲近自然风光 满载欢乐而归

作为英雄三岛之一的小嶝岛是赶海体验的好去处。营员们化身小渔民,在小嶝岛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开展了有趣的赶海捕捞活动。

营员们不仅学会了如何识别各种海洋生物,还亲身体验了挖螃蟹、抓章鱼、捡海螺的乐趣!大家近距离接触到奇幻的海岛世界,感受到了海岛人民与大海相依为命的深厚情感,以及世代传承的海洋智慧。

被称为“水上大观园”的厦门园博苑,是营员们感受集美风光的“自然课堂”。伴随着清脆的鸟叫虫鸣,营员们们走进园博苑,欣赏着自然与人文建筑相映成趣的美丽景致,感叹中华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被阳光拥抱的夏日里,营员们开启了环集美新城的骑行之旅,不仅锻炼了身体,更深刻地感受到家乡集美的变化发展,对集美的乡土情怀更加浓厚了!

探秘宇宙世界 发散思维想象

浩瀚神秘的宇宙总是令人向往,营员们前往诚毅科技探索中心,近距离感受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和成就,深入了解“两弹一星精神”等航天精神。营员们在万千集美营地内开展妙趣横生的奇思秒想会,不仅锻炼了思维想象能力,更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难舍美好回忆 启程再赴山海

8月1日,闭营仪式在万千集美营地举行。营员们共同回忆这几天的点点滴滴,分享自己的收获和心得。老师代表上台发言,对营员们几天来的表现给予肯定,也希望营员们能够将这趟旅程的收获转化为今后前行的动力。营员们挥舞荧光棒,开启了欢乐满满的荧光晚会。大家在歌声、舞蹈等才艺展示中,进一步增进了对彼此的了解,加深了相互之间的情谊。晚会的最后,营员们共同观看回顾影片,回忆本次研学旅程中的点点滴滴,不舍之情溢满心头。

至此,为期十天的2024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厦门营暨第六届“嘉庚风·中华情”香港集美校友后裔夏令营圆满落下帷幕。本次夏令营由中国侨联主办,福建省侨联、厦门市侨联、集美区侨联共同承办,万千研学基地协办。夏令营精心设置了内容丰富的研学课程,提供了周到细致的服务,让营员们收获满满。营员们走进嘉庚故里,共赏闽南风情,感悟“嘉庚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增强对祖国和家乡的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

来源:万千研学

(责编:刘琼、张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