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7日,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八届四次理事会议在广东省江门市召开。中国华侨历史学会理事,来自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及相关部门同志近100人参加了会议。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副所长张秀明主持会议。
会议书面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八届四次理事会工作报告。八届三次理事会以来,学会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是深化理论阐释,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研究;二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三是加强平台建设,做好中国侨联课题管理工作;四是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学会影响力;五是彰显社团优势,发挥智库作用,提升服务水平;六是高质量编辑出版涉侨书刊,加强侨情信息交流;七是地方侨史学会积极开展活动,服务地方社会;八是相关高校科研机构学术活动特色鲜明,成果显著;九是强化政治引领,加强学会自身建设。报告提出了学会下一步工作考虑:一是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展学术研究工作;二是坚持学术为本,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三是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做好编辑出版工作;四是加强学会自身建设,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张春旺简要介绍了学会的发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果,感谢学会理事和相关专家学者多年以来对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工作的大力支持与无私奉献,希望大家能够一如既往地支持学会发展,为推动华侨华人研究事业繁荣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华侨大学副校长林宏宇教授,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张振江分别进行了主旨发言。
林宏宇教授以“2024年美国大选对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与国际安全环境的影响”为题进行分析。他认为,美国大选可能造成的国际影响主要有三方面:在国际政治力量格局上,有利于“全球非西方”(Global Rest)的兴起;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上,美国版的新型全球化呼之欲出;在国际安全环境上,进一步加剧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张振江教授在题为“从‘华侨华人研究’到‘华侨华人学’:为什么?是什么?凭什么?”的发言中提出,在当代中国的大学设置中,“学”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组织单位。只有进入教育部颁发的人才培养专业目录,“XX研究”才能成为“XX学”,才能在大学中成为一个学科和一个人才培养单位。“华侨华人学”的呼吁由来已久,但由于各种原因,始终难以正式“登堂入室”。2022年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中新设了“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而具有知识理论积累和人才培养实践的华侨华人“研究”,符合并将大大有助于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建设,理应成为一门具有中国特色的“华侨华人学”。
宏伟蓝图催人奋进,征程再启未来可期。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将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始终把加强学术研究、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学术发展作为中心任务,更加自觉地担当繁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责任,更加积极地发挥华侨华人智库功能,以更加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