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
据不完全统计
全球100多个城市有
“厦门路”或“厦门街”
其中就有一条在新加坡
它是新加坡最早建成的街道之一
由于大多数早期居民来自厦门
从而得名“厦门街”
厦门街上的书院
新加坡萃英书院位于新加坡厦门街134号,创办于1854年,是福建华侨陈金声会同12名华人建立的一所义学,无论贫富子弟,都可以入学。萃英书院每年都延请教师在此讲授华文教育课,使许多华侨子弟都能得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教育。
萃英书院牌匾
萃英书院是早期新加坡华人社会启蒙教育的开端,并足足维持了整个世纪之久,直到1954年才并入福建会馆主办的学校。
福建人在新加坡
要说福建人
对新加坡教育事业的贡献
那就不得不提到他们
陈嘉庚,出生于福建厦门,著名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他一生热心公益,在东南亚和中国倡办和资助了多所学校。
华侨中学陈嘉庚先生像
英国统治新加坡时,当地的学校既不教授中文,也不愿意招收华侨子女,导致大量华侨子女无学可上。陈嘉庚因此在当地积极倡导并亲自创办华文学校,资助多所华侨学校,自此新加坡有了第一所华文中学——南洋华侨中学。
曾经的南洋华侨中学,即今天的华侨中学,已经成为新加坡最顶尖的中学之一。2009年,学生进出校园必经的“礼门义路”被重新命名为“陈嘉庚通道”。2015年,学校旁新建的地铁站被命名为“陈嘉庚站”。
“陈嘉庚站”
林推迁出生于福建厦门,新加坡华侨领袖。他一生热心教育和公益慈善事业,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历任新加坡爱同学校、同济医院、同善医院、中华女校、南洋女校、华侨中学的赞助人、董事等职。
除了他们,福建人“下南洋”来到新加坡后,为新加坡医疗卫生、文教事业、市政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19世纪初的新加坡各种疾病泛滥,福建社群领袖陈笃生捐资在珍珠山上建立陈笃生贫民医院。另一福建社群领袖章芳琳于1876年捐资修建登文埔芳琳公园,作为市民游玩休憩之所……
来源:福建省侨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