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信息传播
辽沈大地逐梦来——2023海外华文媒体辽宁采访行侧记
2023年12月07日15:26  

“不久前,我在新闻中看到第十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而今,我能够亲手为他们敬献一枝鲜花,我的心情十分激动。”“没想到海城的直播带货产业链已经如此完善了,听完了产业园的介绍,我都想介绍朋友到这里来创业了。”“浑河岸边的K11购物艺术中心光彩夺目、‘大钻石’熠熠生辉,划破老北市夜空的‘金凤凰’飘逸灵动……沈阳之夜真是太惊艳了。”

11月27日-12月3日,“追梦中华·开放与创新的辽沈大地——2023海外华文媒体辽宁采访行”活动走进辽宁沈阳、鞍山等地,来自马来西亚、澳大利亚、俄罗斯、美国、德国、加拿大、法国、埃及等国家和地区的15家海外华文媒体和5家涉侨中央媒体的记者朋友们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用笔和镜头记录,大家要把辽宁振兴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探访双“六地” 共话辽沈情

您或许知道,辽宁曾创造过辉煌历史、做出了重要贡献,淬炼生成了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等红色“六地”。您或许不了解,今年,辽宁省委又提出努力将辽宁打造成为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的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

采访团到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缅怀先烈。 魏炯才 摄

在中共满洲省委旧址、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纪念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采访团团员们感佩于先烈们舍身为国的革命精神。“站在这片烈士们抛洒过热血的土地上,我们的心情沉重又自豪。生逢盛世,不能忘记历史,更要传承好红色精神,赓续英雄之志。”香港中外新闻常务副总编辑胡树萌说。

在中国工业博物馆、鞍钢集团博物馆,采访团团员们详细了解了新中国的工业发展历程。“这里被誉为‘共和国的装备部’,当之无愧。”“原来中国这么多钢铁厂都与鞍钢有着血缘关系,鞍钢是‘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名副其实。”

采访团参观沈阳中国工业博物馆。 魏炯才 摄

走进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团员们被企业从自主研发第一台中国CT到全球最快螺旋CT再到5G+医疗物联网、云医院平台的不懈努力而感动;走进新松,就来到了机器人的世界,自主完成国家重要科技攻关800余项,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了“中国速度”“中国水平”;走进沈鼓集团,记者们惊叹于这里的设备之大、产品之强。团员们说这样的“国家砝码”“大国重器”让人心安、令人振奋。

“重器”之外,新兴产业也在辽沈大地蓬勃发展。2016年,沈阳小伙单国峰与从英国学成归来的同学一道创立了拜澳泰克(沈阳)生物医学集团。这家专注于细胞药物与活体生物药研发及转化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改变人们的健康观念,开辟全新的医疗路径。“我们计划5年内在北交所挂牌上市,为更多人带来健康福音。”单国峰初心不改。

成立于2012年的亚世光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在鞍山成长起来的上市公司,公司主营业务为定制化液晶显示器件,在海内外市场享有盛誉。旗下奇新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电子纸显示屏耗电量极低、内容更新便捷、应用场景广泛,给记者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路行来,采访团团员们表示,对于辽宁来说不论是红色“六地”的归纳,还是新时代“六地”的定位,都展现出了辽沈大地的卓越风姿,预见着这片热土的美好未来。

中华文明源远 辽沈文脉相承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沈阳梨园剧场里,一场音舞诗画的艺术盛宴正在上演。这台名为《沈阳印记》的融合演出由沈阳演艺集团创排,观众们随着剧情展开,从远古到现代,看到的是沈阳厚重的文化底蕴,是共和国长子再次挺起钢铁脊梁的风采,整场演出时而激情澎湃、时而温婉动人。罗马尼亚欧洲侨报副社长孙雨梅用“高雅、唯美、感人,内涵丰富。”定义了这场演出。

采访团夜访沈阳老北市。 魏炯才 摄

剧场内,故事跌宕起伏;剧场外,辽宁历经了漫长的文化演进史。在辽宁省博物馆,团员们一边看文物,一边听讲解。“辽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辽沈大地上的三燕文化、辽金文化、清前文化,见证着民族融合。”

走进世界文化遗产沈阳故宫,仅从建筑来看,它就集萃了汉、满、蒙、藏多民族建筑装饰元素,融合了宫殿建筑与地方民居的建筑特征。其中,屹立至今的文溯阁,仿照明代宁波天一阁而建造,曾藏有《四库全书》与《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采访团成员在沈阳故宫历史文化街区合影留念。 魏炯才 摄

走出历史建筑,走进现代生活。拥有26座城市书房、116间城市书屋的沈阳,让文字工作者感受到了别样的幸福。闹中取静的汉字主题书房,依托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让你爱上中国字”,中华民族跨越千年的智慧跃然纸上。由工业遗产东贸库改造而成的时代文仓城市书房,颜值颇高,成为沈阳市新晋网红打卡地。用加拿大华文融媒体副主编王丽丽的话说,“坐下,就不想走了。”

中华文脉不仅在书房中延续。中断了300多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辽三彩烧造技艺,在“85后”青年艺术家孙天舒的手中得以复活。用传承340余年的“老龙口”白酒传统酿造技艺酿造出的美酒,依然甘洌芬芳。鞍山玉石艺术馆内,岫岩玉在与海派玉雕大师们的碰撞中,获得了新生。70岁的澳门中葡经贸导报总编辑王谷元还在1905文化创意园找到了一位小朋友——牙膏插画铺的创办人高雅。不久前,这位学美术的“00后”女孩,与朋友一道开始自主创业……

辽沈大地上,中华文脉生生不息。

山海关不住 投资到辽宁

杏林整形是一家在沈阳颇为知名的侨商企业,它创建于1996年,现已发展升级为辽宁杏林整形外科医院集团有限公司。在院长史灵芝带领下,企业不断更新专业技能,不断扩大投资规模,而今,从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求美者络绎不绝。2021年4月,杏林国际医疗大厦项目正式签约,目前正在建设之中。史灵芝说她热爱沈阳,所以才会将自己的事业植根沈阳。

与杏林整形同样热爱沈阳的还有香港新华集团。早在1990年9月,时任新华集团总裁的蔡冠深博士应邀访问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并于次年设立教育基金会。自20世纪90年代始,香港新华集团东北区区域总部便设在沈阳。30多年来,从蔡冠深的父亲蔡继有先生,到他的子女,祖孙三代,情系教育,心向辽宁。而今,蔡冠深的长子、新华集团执行董事蔡隽思担任辽宁省政协常委。香港新华集团用实际行动不断续写与辽宁“三代人,三十年”的深厚友谊。

采访团参观华晨宝马沈阳铁西工厂。 魏炯才 摄

热爱沈阳的,还有宝马集团。2003年,华晨宝马成立;2010年,宝马正式在沈阳投资建厂,从最初的大东工厂,到后来的铁西工厂、里达厂区。“2022年,华晨宝马在全国的零部件采购额超730亿元,其中60%来自辽宁。”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宝马沈阳生产基地集研发、采购、生产于一体,年产能达83万辆,成为宝马集团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和最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中心之一。在开启华晨宝马下一个20年之际,宝马沈阳研发中心二期扩建项目也正式启用。

其实不只是沈阳,辽宁的其他城市同样具有投资吸引力,比如鞍山。海城利尔麦格西塔材料有限公司就是北京利尔集团在鞍山投资建立的子公司之一。这家专注于高温工业用镁质耐火材料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依托辽宁的独特资源优势,逐步成为国内外领先的镁质耐火材料企业。去年12月,海城利尔还建成了“年产25万吨环保镁质不烧耐火制品智能化生产线项目”,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加强。

采访团到海城利尔麦格西塔材料有限公司参观访问。 魏炯才 摄

在采访中,记者们还接触到了许多类似的企业。2003年,李秀实作为海外归侨收购了传承百年、濒临破产的老字号“八王寺”,后来,又收购了濒临倒闭的拥有300多年历史的“老龙口”酒厂,并将企业带上良性发展的轨道;1998年,归侨吴金龙来到辽宁投资兴业,创办沈阳通之用酒店用品有限公司、沈阳通用厨房工程有限公司;2012年,从欧洲回国的任伟,在沈阳投资改造老厂房,创立了1905文化创意园……扎根辽宁数十年的侨商们,还在不断为辽宁招商引资。实际上,他们的经历已经为辽宁的投资环境做了注脚。

采访团在沈阳1905文创园前广场合影留念。 魏炯才 摄

来源:人民政协网

(责编:金一、韩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