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经济科技>>科技服务
第九届侨界贡献奖人物风采录(一百零九)
张俊彦:桑梓情深赤子心,砥砺奋进报国情
2023年08月22日14:44  来源:中国侨联

6.1甘肃省侨联+张俊彦+证件照(1)

张俊彦,现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回国以来,他主要从事纳米结构超滑固体润滑薄膜及表面防护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解决了行业发展中的难点和关键问题,为我国高技术、高端装备技术和相关基础研究等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先后获得十余项国家和省部级表彰及荣誉,充分体现了一个归侨满腔赤诚、科技报国的情怀。

满腔赤诚,负笈海外

1968年6月,张俊彦出生于甘肃省榆中县,并在这里度过了十几年的求学生涯,“成为对家乡、对祖国有贡献的人”是他最初的梦想。他勤奋刻苦、努力学习,顺利考取兰州大学化学系。1990年,从兰州大学毕业的张俊彦来到兰州化物所工作学习,“成为一名优秀的科研人员,为祖国科技事业的进步作出贡献”是彼时张俊彦最为坚定的信念。伴随着这个信念,他努力工作、勤奋学习,一方面在从事科研项目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从科研实践中汲取营养、提高自我;另一方面进一步深造攻读、夯实基础知识,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不断提高能力。这个阶段,从传统的宏观力学、机械、材料研究到以摩擦化学和物理为代表的材料表面界面的微观研究,张俊彦扎实系统地完成了摩擦学和固体润滑学科的学习,并选取交叉前沿领域开展研究,于1999年顺利取得了物理化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

为探索世界摩擦学研究前沿,将来更好地报效国家,张俊彦于博士毕业后远渡重洋,前往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5年多时间里,他分别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美国莱斯大学等高校,跟随美国工程院院士Bogy教授等著名科学家从事摩擦润滑失效等研究。在美期间,他珍惜在世界著名科研机构的宝贵学习机会,争分夺秒地忘我工作,如饥似渴地学习前沿理论和技术,不断开阔学术视野,锻炼提升科研能力。

探索创新,矢志报国

2005年,在美国工作5年多的张俊彦怀揣科技报国的理想和对导师“润物无声”教泽启迪的深深感恩,带着家人从大洋彼岸回到了祖国的大西北,回到了培养他的兰州化物所。归国以后,张俊彦带着强烈的使命感和为国奉献的抱负,扎根西部、披荆斩棘,不断探索创新,致力于纳米润滑材料微观结构调控、摩擦表界面微纳演化机制、超滑固体薄膜及关键装备研制和工程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我国高技术、高端装备技术和相关基础研究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传统汽车产业基础薄弱,尤其是作为汽车“心脏”的发动机技术落后,普遍存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欠缺、能耗较高的问题,这既不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又因发动机燃油经济性问题降低了国产品牌汽车的市场竞争力。因此,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找到张俊彦,希望能够解决国产汽车发动机高压共轨柱塞这一核心部件摩擦磨损问题。突破问题的关键在于研制出低摩擦固体润滑薄膜材料,使其既能保持机械零部件的固有强度和尺寸特征,又能赋予其低摩擦低磨损特性。面对挑战,张俊彦带领团队经过10年锲而不舍的产学研联合攻关,成功研制出“低摩擦固体润滑薄膜材料”,突破了超低摩擦碳薄膜可控制备、低温下(<150℃)轴承钢等表面的高结合力沉积、批量一致性工艺与装备一体化集成等技术难题,破解了共轨系统高速高压摩擦熔焊和高压柱塞泵等磨损泄压问题。还与一汽技术中心联合成立了“汽车摩擦学联合实验室”,集成低摩擦技术的共轨系统配套应用于发动机,制定了汽车摩擦副固体润滑膜应用技术和工艺流程标准,显著提高了我国发动机相关技术,带动我国汽车工业从零部件到整车质量的快速发展。

6.2甘肃省侨联+张俊彦+工作照(1)

国之所需,迎难而上

科研报国充满光荣,科研道路却遍布荆棘,但在张俊彦这里,“只要国家需要,就一往无前”。2012年,张俊彦带领团队承担解决国家重大工程核心部件摩擦磨损失效的难题。在首次按照提前详细研究制订的方案完成工作后,信心满满的张俊彦和团队受到了一次巨大打击——上台架后实验完全失败。面对挫折,张俊彦鼓励团队成员勇敢走出失败阴影,重新开始攻关。因为时间紧、任务重,那段时间他和团队成员分析失败原因,讨论新的研究方案,基本每天都工作到凌晨两三点。他和团队共设计制备了800多组不同材料设计样品,最终经过反复实验筛选出十多组进行台架实验,在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重新设计方案,最终取得了实验的圆满成功,顺利完成攻关任务。

张俊彦常说:“对科研工作者来说,要站在更高的层面考虑问题,思考对国家、对学界以及对家乡的贡献。”2019年,张俊彦开始担任兰州化物所先进润滑与防护材料研发中心主任,在他的带领下,争取重大项目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成功建设中科院材料磨损与防护重点实验室、兰州润滑材料与技术创新中心。他牢记“国家队”“国家人”的职责使命,一方面紧盯国家战略需求,大胆开拓,努力争取和承担国家高科技项目课题任务;一方面带着团队心无旁骛搞科研、脚踏实地攻难关。张俊彦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办公室和实验室度过的,平时除了出差就是在所工作,往往出差回来不管多晚,都第一时间回所看实验、查邮件、改论文,专心致志地“浸没”在科研工作中。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对科技报国的长期坚持、对科研探索的不懈追求终于收获丰硕成果。张俊彦的科研成果得到广泛认可,他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二完成人)。他发表SCI论文200多篇、英文专著2部(2章),获得50多项授权中国发明专利。他个人获得甘肃省先进工作者(2020)、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8)、中科院王宽诚西部学者突出贡献奖(2014)、第九届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2013)等荣誉。

甘为人梯,乐育英才

张俊彦深刻领悟:科研创新要协同攻关,科学家精神需要不断赓续,科技事业要代代传承。他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培养和支持,不遗余力地提携后进,敢于大胆起用优秀青年人才,积极为他们提供充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和发展空间。多年的团队作战中,他锻炼出了一支有扎实科研素质也有拼搏精神的科技队伍,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固体润滑与表面防护人才。他以渊博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治学作风,以身作则,教育、感染了一批又一批学生。至今已在固体润滑、表面防护等领域培养博士21名、硕士7名、博士后4名。在他的培育下,许多学生已经成长为科研领域、企业界的技术骨干并取得了喜人成绩。

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张俊彦在科研和教学工作中以身作则,处处发挥模范先锋作用。他认真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指导分管联系和所在党支部认真开展工作,带头给支部党员讲党课,积极联系动员青年科研和管理骨干向党组织靠拢。他牢记中科院科技工作者“创新科技、报国为民”的初心和使命,他常说:“从事科研工作就是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解决基础科学问题,立地就是解决实际的工程技术问题,从而推动祖国科技事业的进步。”

(责编:韩啸、黄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