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经济科技>>科技服务
第九届侨界贡献奖人物风采录(一百零六)
马伟:“韧”性如苇
2023年08月17日09:41  来源:中国侨联

马伟,现任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物理化学系主任、西安交通大学侨联副主席、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理事、《中国化学》青年编委等。他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ure Energy》《J.Am.Chem.Soc.》等影响因子大于15的期刊发表研究论文30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总共40余篇,SCI引用2.7万次,H因子76。马伟入选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他曾受邀参加ACS Meeting等国际会议9次,并做邀请报告。

为国育人:扎根西部,坚守立德树人职责

马伟出生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通过知识改变了自己命运,因此他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归国前夕,马伟决定加入西安交通大学,立志为西部培养更多的人才。他全身心投身于他热爱的教育事业当中,潜心教改、因材施教,将立德树人融入教育的每个环节。在长期的育人过程中,马伟遵循“坚持厚植家国情怀、坚持增强品德修养、坚持提升综合素质、坚持塑造时代新人”的教育理念,打造了“课堂+实践”“国际化+中国特色”“基础+创新”的育人体系。他担任班主任/学业导师/“越杰计划”导师,为100多名本科生提供学业和品德上的指导,被学生们亲切地誉为“人生导师”。

在课堂教学中,马伟以身作则,发挥勤奋治学的优秀品质,通过自身的勤奋感染学生,用自身的刻苦钻研精神向学生传递“勤奋出真知”“勤奋出才干”“勤奋出成果”的道理。近年,他主讲本科生与研究生的专业主干课程《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与《材料专业导论》,3个学年累计总学时数分别达136学时,选学总人次分别达723人次。他指导本科生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分别超过15人。他指导的本科生多次在《Adv.Mater.》《Adv.Energy Mater.》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毕业论文,获得了西安交通大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同时成功申请到了香港科技大学、美国普渡大学入学资格。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马伟注重基础理论与国际研究前沿相结合的指导方式,突出专业知识点在实际科研工作中的奇异现象,指导学生敏锐捕捉实验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规律,进而取得创新性成果。他共指导博士生10名、硕士生14名,连续三年指导学生获得优秀硕士研究生标兵2次、优秀博士研究生标兵1次(每年全校共10人)、国家奖学金5次。他指导1人获得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1人获西安交通大学优秀博士论文,4人获得西安交通大学优秀研究生论文,1人获西安交通大学优秀本科生论文。毕业学生均在材料著名期刊《Adv.Mater.》《J.Am.Chem.Soc.》上发表高水平文章,一名博士生毕业后即入职985高校获教授职称(为当时国内为数不多的90后教授)。

科技报国:深耕基础科研,坚持国际前沿原始创新

马伟分别于2007年和2010年在法国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之后在法国最负盛名的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从事教职,2011年赴美国从事先进测试技术开发和新型光伏能源器件制备研究。在美国期间,他的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开发了共振软X射线散射技术,该技术被成功应用在开发新型高效光伏能源器件中。

2014年,马伟回到西安交通大学从事薄膜太阳能电池凝聚态结构精细解析及高效大面积器件制备工作。他面向纳米结构精细化表征的国际前沿和新型光伏能源器件开发的国家重大需求,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他率先在国内开展利用大科学装置同步辐射技术及原位测试手段,深入理解了溶液法加工太阳电池的成膜动力学过程与器件物理过程的关系,解决了光伏器件结构—性能关系不清晰、形貌优化盲目等问题。在此基础上,马伟利用大面积加工方法实现了活性层结构的精细化调控,从而大幅度提升了光伏转化效率,使得该类器件在打印型航空航天曲面光伏发电、弱光下深海能源供给等极端条件下为光伏器件和潜在应用呈现光明前景。这为我国抢占新型光伏器件技术制高点,为提升可再生能源自主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表征技术的开发到能源器件的设计制备,在过去的15年中,马伟一直聚焦能源材料发展,探索新型器件结构制造工艺、微纳结构表征、新型能源材料,研究比头发丝还小千倍、肉眼看不到的纳米结构。尤其在聚合物光伏半导体方面,马伟及其团队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成果,是这一领域内国际领先的研究小组之一。马伟在《自然能源》《自然材料》等顶级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2018-2021年连续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弘扬西迁精神:凝聚侨力,服务地方

习总书记于2020年4月22日到西安交通大学鼓励师生:充分发扬“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高校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是国家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作为校侨联副主席,马伟充分发挥学校高层次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结合侨联工作“一手携国内、一手联海外”的特色,依托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秦创原”等平台,同“一带一路”沿线高校、国内其他省市地区、领军企业等开展务实合作,为学校和陕西发展引才、引智、引技、引资。他搭建了学校侨界人士和归国留学人员凝聚共识、启迪智慧、推动科研创新、服务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平台,打造富有交大特色、陕西特色的“留学报国人才库”“建言献策智囊团”,为加快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服务国家及陕西发展重大战略需求、经济社会进步以及科教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责编:付可、黄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