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经济科技>>科技服务
第九届侨界贡献奖人物风采录(九十六)
胡晓松:让中国新能源动力电池领跑全球
2023年08月03日10:28  来源:中国侨联

胡晓松,现任重庆大学教授。他是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杰出学者,一直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控制与优化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他攻克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安全管控、机电复合动力系统设计优化、整车运动规划与能量管理领域的多项卡脖子技术,为我国,尤其是西部地区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自主创新作出了突出贡献,推动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助力我国电气化交通系统的快速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

科研创新,学术引领

胡晓松瞄准我国“交通强国”目标,聚焦低碳运载工具关键瓶颈技术开展了10余年的科学研究,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学术成果。

科研贡献一:在国际上率先提出锂离子动力电池模型有用性概念及基于此概念的状态估计、健康预测与最优充电算法,对动力电池系统安全管控这一瓶颈技术的突破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相关研究成果共发表高水平SCI论文80余篇,引用达9000余次(正面他引8500余次),ESI高被引论文20余篇(工程领域引用全球前1%),影响因子大于10的12篇,含Cell子刊Joule(影响因子41.248)和世界能源顶级期刊《Progress in Energy and Combustion Science》(影响因子29.394)。两篇论文获《Journal of Power Sources》和《Energy》杂志高影响力文章奖(被引1489和541次),申请/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先后获得知名SCI期刊高被引/最佳论文奖6次。在中国科学院《2019研究前沿》报告中,胡晓松团队在“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的荷电状态估计”的研究成果入选重点热点前沿,学术影响力位列全球第二。胡晓松团队与北京理工大学孙逢春院士团队联合攻关,面向冬奥低温环境的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开发,助力2022北京冬奥会交通运输保障工作。

科研贡献二:创新提出机电复合动力传动系统的优化和控制方法,解决了构型分析、部件配置和能量管理的快速优化难题。

相关研究成果共发表高水平SCI论文70余篇,引用达7500余次(正面他引7000余次),ESI高被引论文10余篇(工程领域引用全球前1%),影响因子大于10的4篇,英文专著1部(Springer出版)、中文专著1部、译著2部,申请/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三篇论文获《Applied Energy》杂志高被引/高影响力论文奖(引用分别为314/255/166次),先后获得知名SCI期刊高被引/最佳论文奖5次(含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胡晓松受世界能源顶级期刊《Progress in Energy and Combustion Science》(影响因子:29.394)主编/斯坦福大学Hai Wang教授邀请,发表综述文章《Energy management strategies of connected HEVs and PHEVs:Recent progress and outlook》,彰显了他在机电复合动力系统能量管理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受中南大学钟掘院士和浙江大学杨华勇院士邀请,其列出的两个车辆机电复合传动系统优化难题成功入选“液压与传动”学科方向的关键科学难题(教育部制造科学领域“10000个科学难题”),获得20余名各国院士及会士正面引用和评价,施引文献包括《Nature Energy》等国际顶级杂志。胡晓松获2020年IEEE智能交通系统杰出青年学者奖(每年仅一人获奖,他是第一位获得此奖的中国籍学者)、2019年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SAE Ralph Teetor教育成就奖(新能源汽车领域第一位获此荣誉的中国籍学者)、2019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第十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个人一等奖。

鉴于其在车辆工程领域的突出科研成绩与贡献,胡晓松受邀担任SAE新能源汽车技术委员会主席、10余个SCI期刊副主编/编委等学术职位,主导多个有影响力的学术专刊/专栏,担任多个学术组织的重要职位、高级会员、技术委员会骨干委员,他还多次受邀做会议主题报告或分论坛报告,多次获得最佳编辑、杰出审稿人奖。他入选了欧盟“玛丽居里夫人”学者、日本学术振兴会外籍特别研究员、英国工程与技术学会会士IET Fellow、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美国斯坦福大学评选的全球前2%高影响力学者,在国际科技舞台上充分展现出中国学者的力量。

立德树人,锻铸团队

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坚持学生的思想引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育学生健全人格是树立师德师风的价值内涵。胡晓松以“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构建教学-科研相融合的育人方式,将爱国主义情怀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过程,秉承“全员全程全方位”和“绿色未来,教育先行”的育人理念,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努力培养能够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人才。近年来,他指导研究生30余人,本科生10余人,指导学生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唐立新奖学金、重庆市优秀硕士学位论文、首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优秀论文奖等奖励10余项。其教学成果《行业引领、学科交叉、多元协同的汽车领域复合型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围绕“车辆新型储能系统、车辆电气化推进系统、智能网联化控制”等行业热点领域,他依托重庆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2011计划”重庆自主品牌汽车协同创新中心和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两个国家级科研平台),作为负责人组建了“重庆大学车辆动力系统团队”。团队现有教授3名,副教授2名,讲师2名,在校博士/硕士共计80余名,承担国家级、省部科研项目20余项,获得多项重要科学技术奖励(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团队毕业生大多就业于西部地区央企、国企、行业龙头企业,或者前往国外著名高校求学。胡晓松为西部的汽车相关产业链培养了高端复合型人才,助力了西南地区能源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他曾获重庆青年五四奖章、全球科研教育网荣誉导师(目前全球仅400人获此荣誉)、国际汽车工程学会SAE Ralph Teetor教育成就奖(新能源汽车领域第一位中国籍获奖者)、河钢奖教金二等奖、重庆大学先进工作者等。

扎根西部,服务社会

胡晓松扎根西部,与重庆市汽车工业紧密协同,与长安汽车、中国汽研、小康工业、华为公司、宁德新能源等知名企业开展了多年的技术攻关,多项关键技术得到大规模产业化应用。他联合长安新能源自主开发智能车载电池管理系统,累计销售55000套,新增销售额超过49亿元;他联合长安汽车自主研制混合动力汽车整车控制器,已成功搭载于长安CS75、杰勋HEV、逸动PHEV等混合动力汽车,累计新增销售额超50亿元;他联合重庆青山工业与泸州容大,自主研发多款高性能新能源变速器,累计销售突破10万台,累计新增销售额达10亿元。这些技术为我国,特别是重庆市在新能源汽车关键瓶颈技术突破以及重庆自主品牌汽车产业升级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胡晓松积极践行科学家精神,推广普及新能源汽车技术。他受重庆团市委邀请参加重庆市永川区的创新创业人才专场,作为主讲嘉宾分享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心得体会;他受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邀请参加“重庆市青年科学家专题报告会”,讲述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伟大事业中的先进事迹;他还受邀参加重庆市科协与重庆科教频道联合推出的科普大讲堂栏目和重庆广电“重庆专访”栏目,作为主讲人为大众科普电动汽车技术,身体力行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推广。

胡晓松还担任了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重庆市电源学会理事、工业和信息化部“长风”计划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专家智库成员、重庆市长安新能源汽车技术咨询委员会特聘专家等专家委员,助力行业在技术应用普及、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不断进步。

(责编:刘湘铨、黄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