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经济科技>>科技服务
第九届侨界贡献奖人物风采录(七十七)
吴志军:梦想花开在武大
2023年07月07日15:57  来源:中国侨联

5.湖北省侨联+吴志军+证件照

吴志军,现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兼任湖北省青年联合会第十三届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岩石破碎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软岩与深部工程灾害分会副秘书长及常务理事,2021世界交通运输大会(WTC)隧道工程学部技术委员会主席,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学会会刊编委等。

矢志创新,勇攀高峰

吴志军积极响应国家“向地球深部进军”的发展需求,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新一轮推进,一直以“深部工程灾变机制及安全控制”为研究方向。近年来,围绕多场耦合岩土体本构理论、深部工程灾变机制及控制、深部复合地层TBM安全高效掘进控制等关键性技术难题,吴志军开展了大量理论与现场实践工作,揭示了岩石破裂灾变机制以及THM耦合作用下岩体力学特性演化机理,为我国地下空间开发与深部资源高效开采提供了分析工具与理论支撑。他建立了深部复合地层TBM掘进过程灾害分析预测高效跨尺度模拟系统,为我国深部工程建设提供了准确高效的预测预警手段。此外,他搭建形成了有效的注锚联合支护体系,为我国深埋隧道大变形灾害防控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手段。吴志军研发出了新型高流态注浆材料,开发了深埋岩体隧道注浆加固模拟算法,建立了深埋隧道的注浆加固效果分析预测平台,为实际工程中深埋隧道注浆加固效果的分析评价提供了有效手段。

围绕以上成果,吴志军在国内外岩石力学与工程地质主流学术期刊上共发表论文116篇,SCI论文被国内外学者累计引用2371次(scopus数据库)。他曾获中科院一区top期刊《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2017年度杰出论文奖,中科院一区期刊《Engineering Geology》2019年度高被引论文奖,中科院二区Top期刊《Engineering Analysis with Boundary Elements》2019和2021年度最佳论文奖,以及2017年度国际非连续变形分析组织杰出研究者奖(全球仅5人)。他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2项,出版专著1部,开发新型试验装置3项,有效实现了研究成果实践转化。相关研究成果获西藏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均排名2)和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排名15)。

视患如亲,热心公益

新时代青年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吴志军作为湖北省青年联合会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主动坚定政治自觉,参加秋季全省党内外处级干部培训班,提升自己的科学理论水平。他积极参与青联委员科技创新主题交流,集思广益促进学科发展。他主动加入青力扶贫项目,助力捐建“青联希望小屋”,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吴志军致力于推进“逐梦计划”实施,多渠道发掘人才、培养人才,鼓励更多的新兴青年筑梦荆楚,凝聚新兴力量。

立德树人者,要时刻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吴志军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用实际行动履行承诺——他主动捐款,用于志愿海外华侨华人和留学人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在接受疫情防控任务的同时,他严格履行教书育人的使命,指导和监督学生进行线上学习。吴志军还担任新年级同学的烛光导航师,排查有困难的同学点对点进行帮扶,每周开展谈心谈话,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立大先生志、做奋斗者、育时代新人,他诠释了新时代青年教师的使命与担当。

4.湖北省侨联+吴志军+工作照

锻铸团队,竭诚服务

坚守初心,让科研成果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在国家教育部、学校以及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吴志军于2016年组建了地下空间开发与深部资源开采研究团队,开展深部工程灾变机制及安全控制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在陕西、新疆、西藏等多个地区的深部地下工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例如:被评价为“综合难度世界罕见”的引汉济渭输水隧洞,其最大埋深段高达2012米,岩石隧道掘进面临破岩适应性、突涌水、有毒有害气体闪爆等多项世界级难题。吴志军无惧挑战,同团队开展了为期三年研究,通过现场测试和分析验证,提出了深部复合地层TBM掘进过程灾害预测方法与控制技术,为TBM安全高效掘进保驾护航。新疆ABH输水隧洞工程是施工过程中最具挑战性的隧洞,沿线施工伴随着超高地温的施工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获取工程现场第一手数据,吴志军与团队成员身着特定的防护服,顶着洞内达四十度的高温,坚守在隧道工程建设的第一线。团队成员默默付出、不懈努力,最终提出了有效的隧洞降温措施,让研究成果惠及更多的难点工程。川藏线铁路中山1号隧道工程位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地质条件复杂、地震活动频繁,极易出现岩爆灾害,危害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吴志军带领团队迎难而上,克服高海拔、低气温等恶劣自然环境,通过研究结果与现场实际工程情况的不断验证,最终开发了深埋隧道大变形灾害的分析预测方法,提出了隧道工程不同分级围岩变形协调控制技术,保证工程安全高效运行。

传道授业,用教学成果服务新工科人才培养。为顺应土木行业的更新升级,吴志军领导创新团队,积极促进学科交叉发展。依托武汉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一流的学科背景,吴志军带领创新团队开展研究改革和探索实践,完善新工科背景下土木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作为子项目负责人参与《“思政引领、目标导向、多方协同”机制下土木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教改实践项目,专业教学成果斐然,获评武汉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同年,土木工程专业入选国家“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他亲力亲为,以身作则,推动教师梯队建设,主讲师生午餐会,以新方式加强育人活力,培养出许多复合型人才,较好地服务于目前国家急需的“卡脖子”领域产业。

(责编:韩啸、黄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