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经济科技>>科技服务
第九届侨界贡献奖人物风采录(四十三)
方真:无私奉献 科学报国
2023年05月19日09:45  来源:中国侨联

方真,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农业机械化系教授、博导。2007年怀着满腔热情回国后,方真教授一直以忘我的境界投身到教学科研中,成绩斐然,在国际、国内相关研究领域内享有很高的学术声望,促进了相关领域国际间的合作交流,为提高国内相关研究水平作出了杰出贡献。

教书育人,英才辈出

任职期间,方真教授领导了生物质水解、生物柴油合成、液体燃料生产、超临界流体工艺、催化剂合成和纳米材料等多学科项目,培养研究生95名,发表高质量论文141篇,获中国专利25项和美国专利3项,出版20多部英文专著。自2014年以来,连续7年进入“中国高被引学者”能源领域榜单。先后获得云南省政府外籍专家“彩云奖”、贵州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施普林格-自然“中国新发展奖”等重要奖项。现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农业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加拿大化工学会会员、国际燃烧学会加拿大分会会员、英国化学工业学会会员、美国化学工业学会会员、美国化学学会会员、国际超临界流体促进会会员。2021年当选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作为南京农业大学的引进人才,他是既有科研实践经验,又有学术背景和国际影响力的老师,属于复合型人才。作为快速水解技术发明人(美国发明专利号US 8268126,2012;US 9115215,2015;US 9243303,2016),连续7年进入“中国高被引学者”能源领域榜单(Elsevier-Scopus),荣获2012年云南省政府“彩云奖”和2017年“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中科院百篇优博论文《碳基磁性催化剂制备及其催化合成生物柴油绿色工艺研究》指导教师)。他有近100篇论文(大多为Q1区)发表于国际著名的能源、化工、农业工程刊物,近8年在国际著名出版社出版生物能源领域英文专著15部(Springer10部)。在他作为第一发明人或其研究小组获得的发明专利中,21项中国发明和3项美国发明专利已授权。期间培养数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并与马来西亚国立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4名。毕业生全部顺利找到了研究工作,或经介绍赴国外相关研究领域继续深造。他的几位博士毕业生仍与他在科研方面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取得成绩和科研进展之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告诉他,与他分享获得成果的喜悦。

教诲谆谆 关怀满满

方真的实验室有一项雷打不动的例行会议——每两周一次分享研究进展的组会。每次组会他必定准时来到实验室,精神饱满地与学生共同讨论。在他看来,守时也是做科研严谨认真的态度的体现,他认为开展这种主题讨论活动对推动研究生的学习进展非常重要。除了集体探讨,他还要抽出时间,至少每两周对学生进行一次一对一的辅导(“1v1 meeting”)。他时刻关注学生的实验进展,以鼓励为主,用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及时给予研究生启发和指导,以唤起学生们对科研事业的热情。

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集体意识和团队意识,方真每次来实验室必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实验室和仪器分析室是否清洁有序。在他的要求下,学生们在实验后都必须自行清洁试验台的卫生,养成爱劳动爱整洁的习惯。

在科研工作上他为学生做出了表率。来到工学院后,他用最高的效率对学校先期给研究组提供的200㎡的实验室进行了改造和建设。迎来首批研究生后,他以身作则,每晚都工作到深夜,及时从海量的国际相关研究论文中找到所需文章并介绍给学生阅读,通过论文的翻译和精读,引导不同学习背景的学生入行,学生也在收获知识的过程中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用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开阔眼界,看到世界高水准的研究目标,坚定学习的力量。

方真注重培养学生认真撰写实验报告的习惯。新到实验室的学生大都没有写实验报告的经历,为了培养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又不增加其负担,从教以来,方真每学期都会提醒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为每位学生领些笔记本并在首页打印好实验记录的要求,提供优秀的实验报告作为范例。如此一来既增进了师生情谊,也督促学生养成了写好实验记录和报告的习惯,这为学生日后取得实验成果奠定了扎实准确的数据基础。

无私奉献 勇挑重担

Springer是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出版社,方真作为该社“生物燃料和生物炼制”总编辑,在8年内先后组织本领域的世界知名教授和科研人员共同撰写了10部科研专著,为数十个国际科研期刊审稿数百篇论文。这些工作全部是义务的,没有报酬,但他一干就是10余年。他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任劳任怨,赢得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和尊重。诸多审稿任务也提升了他的科研能力和视野,丰富了他的教学内容,使他能够更好地把教学实践相结合,把最前沿的知识和理念传授给学生,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成为备受学生尊敬的好老师。为了配合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大型仪器设备公用平台的管理,方真为每个共用需求高的仪器设备都安排了专人负责管理,最大限度发挥了仪器设备的各项功能,保障了仪器设备安全高效的使用,实现了大型仪器设备资源的校内外的开放,为其他部门提升现有科研条件提供有力支持。在他看来,教书育人需要潜心问道的精神与服务社会的公德心相结合,仪器共享工作虽是小事,却培养了学生用知识和技能反馈社会的奉献意识。

(责编:韩啸、黄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