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经济科技>>科技服务
第九届侨界贡献奖人物风采录(四十)
余钟波:让中国声音在全球水治理中越唱越响
2023年05月16日10:30  来源:中国侨联

余钟波,现任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作为中国专家首次当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水文计划(UNESCO-IHP)主席,实现了我国专家自该项目1975年设立以来首次担任IHP理事会主席的突破,提升了中国专家在国际水文平台的话语权,为进一步推动国际水文科技合作行动、水文教育计划等提供了有利条件。

理论创新,揭示水文奥秘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余钟波教授长期从事水文水资源领域科学研究,尤其在水文过程机理与演变规律、水文模型基础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方面,取得了具有国际影响的创新性成果。在 WRR、JH等杂志发表论文400余篇,SCI 321篇,总引8700次,单篇229次,授权发明专利20项。主持了基金委重点项目、长江学者创新团队等50多项项目。获国家科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水利部大禹水利科技一等奖3项。2004年入选为美国地质协会Fellow,2015年获美国地下水协会John Hem科学与工程杰出贡献奖,2016年获国家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7年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2019年被中国水利学会推选为院士候选人。主要学术成就与贡献归纳如下:

1.首次揭示了蓄满、超渗动态组合的产流机理,探明了多水源多维转换的汇流机制,提出了高维异质相似的资料匮乏地区水文物理过程的时空推衍方法,发展了水文多要素产汇流理论。在WRR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7项。美国工程院Lettenmaier院士评价说,该项成果全面考虑了水文多要素物理耦合机制及参数化,有效解决了地表-土壤-地下水相互作用及其尺度不相容问题,推动水文学理论的发展,提升了中国水文科学研究的国际学术地位。鉴于在水文机理等方面做出的成绩,被美国国家地下水协会授予2015年科学与工程杰出贡献奖。成果获2020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3年和2021年水利部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一等奖。

2.创建了流域多尺度水文耦合模型系统,揭示了大气陆面水文双向反馈机理,解决了模型相容、异参同效、尺度效应和不确定性等水文模拟难题,创新了多尺度水文多要素耦合理论和方法。在JH等期刊上发表论文90余篇,水文模拟和预测理论入选美国科学研究会主席G.R.North教授主编的《Encyclopedia of Atmospheric Sciences》(<世界大气科学百科全书>),创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气陆面水文过程耦合模型系统HMS,被收入V.P.Singh院士主编的“Mathematical Models of Large Watershed Hydrology”国际流域水文模型集,成为全球水文模型指南,被中科院大气所曾庆存院士主导创建的地球系统模式及美国、德国等多家权威机构采用,广泛应用于国内外不同流域,显著提高了洪水预报精度,有效延长了预见期。成果获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探明了稳态非稳态交替下极端降雨与洪水的形成机制,量化了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叠加影响下流域径流响应,揭示了水利工程群对流域水文系统的复合影响机制及伴生效应,为防洪减灾和水量水质联合调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在JGR等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国内外同行认为该成果对于揭示变化环境下多尺度径流影响规律具有重要意义,被刘昌明院士团队作为典型成果在黄河流域水循环研究中借鉴应用,加拿大Simonovic院士高度评价了综合考虑水文气象物理过程的成果在气候变化下洪水风险分析中的重要性。成果获2016年水利部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一等奖。

成果转化,支撑生态治理

自2015年开始,相关科技成果已应用到长江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西藏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等数十家行业单位的水文预报、水环境评价和水资源管理中,为各大流域洪水实时预报、防汛抗旱、水资源规划利用与评价和水量水质联合优化调度等提供了基础理论和技术支撑。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把余钟波团队的部分成果应用于流域水文气象业务预报系统中,定量判别了模型误差在洪水预报中的传播特性及其对径流模拟的影响,有效延长了洪水预见期,提高了预报精度。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充分肯定该团队水热冰多相耦合的分布式水文模型系统及大气-陆面-水文过程耦合模型等相关成果,并应用于黄河源区径流预报与水资源预测评估、中游三花间洪水预报以及中下游干流主要控制站洪水预报等业务工作和课题研究中。

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充分发挥余钟波团队科技成果在信息处理、分析和预测等功能,应用于西藏自治区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管理工作,提出了未来区域极端洪旱灾害和水资源时空变异的应对措施,为区域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对策提供重要科学判据。西藏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把该团队构建的水热多相耦合分布式水文模型技术方法应用于雅鲁藏布江防洪预报调度与管理(耦合)系统,把数值天气预报、洪水预报、防洪调度和指挥调度等耦合在一个应用平台上,提高了效益。

在推动行业进步方面,余钟波团队针对变化环境下水文循环演变及响应机理这一关键科学问题,通过多年研究积累,形成了一套多要素水文过程循环机理、模型和理论体系,为流域洪水预报和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了理论与方法。水利部水文司在全国大江大河的流域水文预报预测预警的实践应用中,验证了余钟波团队研究成果的科学性、适用性及可靠性,显著提高了流域水文过程模拟精度,推动了水利行业科技进步。

在引领学科发展方面,余钟波教授担任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水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主导创建“全球变化与水循环”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积极推动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与发展,推进河海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以及“一带一路”水与可持续发展科技基金工作。同时,主持河海大学水文学科发展和建设,水利工程学科排名A+,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连续评估优秀,推动了水文水资源学科发展。

在主导平台建设方面,推动平台及基地建设不断深入,持续维护新安江野外实验基地的运行管理。同时,高原寒区水科学研究重要平台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步,西藏高原寒区实验室已投入使用。2021年新增了高原寒区实验基地平台3个,即昌都生态监测站、雅拉香波冰冻圈水文生态观测站和长江源区沱沱河流域冰川冻土水文观测系统。开展了冻土水热动态变化、植被土壤水碳运移、多源水体温室气体排放野外连续观测,显著提升了高原寒区水文机理研究水平。

在团队人才培养方面,余钟波教授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江苏省双创团队。培养博士生41名,博士后16名,获全国优博论文提名、江苏省优博论文、挑战杯全国一等奖各1项。培养了一批入选青年长江的优秀科技人才。获得河海大学首届“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入选江苏省第二届“十佳研究生导师团队”。

在科研教学工作方面,余钟波教授长期工作在教研第一线,勤奋敬业、学风正派、品行端正、团结协作,率领研究团队攻克了水文学科的关键科技难题,取得了创造性成就并作出重大贡献,荣获国家优秀科技工作者和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

(责编:韩啸、黄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