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经济科技>>科技服务
第九届侨界贡献奖人物风采录(三十八)
刘加平:开拓材料革新之路,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2023年05月12日10:07  来源:中国侨联

刘加平,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东南大学首席教授,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从事混凝土收缩裂缝控制和超高性能化相关方面的工作20余年,积极开展理论创新、教学变革和技术改革。先后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20余项,国际专利10余件。突破了收缩裂缝控制的国际难题,引领了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工程化应用,为土木工程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科研难关勇当先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刘加平同志始终将“解决工程难题,推动技术进步”作为奋斗方向。他主持完成科研课题30余项,研究成果应用于京沪高铁、田湾核电、港珠澳大桥等国家重大工程,参与解决了高铁、水电、核电、国防、建筑等领域100余项重大工程的技术难题,成果辐射到欧美、东南亚和非洲等地区,为土木工程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

为了解决长期困扰工程界而未能有效解决的现代混凝土收缩开裂难题,刘加平同志带领科研团队将材料与结构和环境相结合,率先提出了复杂胶凝体系的活化能计算方法,解决了室内与实际工程的性能对应、材料收缩与结构应力计算之间存在的难题,创建了混凝土水化温度-湿度-约束耦合作用模型,突破了开裂风险量化评估的理论瓶颈,填补了收缩裂缝专项设计的空白。成果应用于无锡太湖隧道、兰新高铁和上海地铁14号线地下车站等50多项重大工程,实现了地下空间、隧道、长大结构等无可见裂缝,推动了收缩裂缝由被动修复转向为主动防治。刘加平团队还发明了水分蒸发抑制、水化热调控、补偿收缩和化学减缩等核心功能材料,定向、高效补偿现代混凝土多种收缩;建立了低温升、高抗裂混凝土设计方法,率先发明现代混凝土抗裂性精准控制成套技术,解决了大面积结构、强约束结构、高强及大体积混凝土收缩开裂等难题。他的理论成果与方法被20多个国家的知名大学和机构采用,提升了国际影响力。

针对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亟待解决的流动性差、养护工艺复杂和脆性大等难题,从分子和微纳观层次调控浆体、基体和界面区的微结构,从本源上提高混凝土宏观性能,解决了高强混凝土粘度大、韧性差,以及常温养护早期强度低、刚度不足等难题。建立了流变性能调控和力学性能提升两个关键技术群,研发了免蒸养的含粗骨料UHPC,突破了UHPC不使用粗骨料的国际惯例,实现了高流变性、超高强度和超高韧性的统一,为满足工程结构的特殊需求和体系创新提供了新材料。

创业征程开新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创新是民族的进步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不仅如此,创新更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最锋利的剑。刘加平同志曾担任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及下属博特公司董事长等职务。作为领导班子成员,身先士卒努力创新,牵头了由30多位教授级高工、150名高级工程师组成的科研队伍,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工作理念,理清工作思路,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在他的引领下,江苏博特从产值几百万的建筑材料公司发展成为行业“全国第一、全球前三”的单项冠军示范企业,销售额连续10年全国第一,并成功登陆上交所主板。将材料产业拓展,成立“江苏博睿光电有限公司”,公司已成长为国内LED荧光粉领域的龙头企业。同时,还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成立“江苏博特新材料创业园”、“材智汇”众创空间,两者分别被认定为国家级孵化器和国家级众创空间,已成功孵化新材料企业100多家,为新材料企业在南京集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服务人民敢实践

刘加平同志始终将提高自身修养,加强政治学习作为对自己的要求,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极参与各级党委、人大常委等部门组织的学习活动。他连续担任南京市第十四、十五和十六届人大代表,积极参与四级人大代表论坛,结合其工作特点形成《充分利用科教资源优势,服务创新鼓楼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创新发展活力》等调研报告;提出了《关于协调解决公交场站的相关问题的建议》《推进既有住宅增设电梯》等建议;撰写的《坚持创新驱动,促进转型发展》咨询论文获南京市人民政府批复转发;《推进既有住宅增设电梯》被评为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当年度优秀代表建议。

刘加平同志根据南京市人大代表在原选举单位联系基层“123”活动的精神,建立了云南路社区联系点,并联系社区积极分子王圣桃、骨干张智兰;结对联系残疾困难的叶仲家庭,借助中秋等节日走访,并提供帮助。他通过走访、座谈和调研等方式,经常联系选民和选举单位,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其愿望和要求并认真回答有关询问,并通过建议等方式加以反映,切实履行人大代表职责。他用坚持不懈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人大代表的光荣使命,践行了“为民服务孺子牛”的精神。

作为东南大学土木工程材料的学术带头人,他引领青年同志努力拼搏,锐意进取,获评“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被东南大学评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积极分子”。他不仅是一名艰苦奋斗、献身科研事业的科研工作者,是一名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优秀教师,更是一名有党性、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优秀共产党员。

(责编:韩啸、黄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