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经济科技>>科技服务
第九届侨界贡献奖人物风采录(三十二)
王慧:德“医”双馨除病魔,白衣红心战疫情
2023年05月05日10:46  来源:中国侨联

王慧,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单细胞组学与疾病研究中心中方主任,上海交通大学数字医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侨联副主席,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市三八红旗手。

立德树人,深耕三尺讲台

王慧教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卓越公共卫生人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人师表,潜心做好学生的引路人,累计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60余名。率先开展教学改革,受邀讲授《健康中国》课程,开展“健康中国2030国策下公共卫生发展战略与策略”“后疫情时代我国公共卫生应急防控救治体系建设”等多项课程培训。获上海交通大学“智能+”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基地评估优秀。近三年培养国家级及省部级高层次人才20余名,培养10余名上海市“超级博士后”和优秀毕业生。牵头获批“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上海市教委公共卫生博士专业学位培育点,并负责上海市级虚拟教研室和上海市重点课程(营养与食品卫生)建设,领衔组建“智能+公共卫生”实践基地评估工作,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其他专著6部。此外主讲“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全球营养”“全球食品安全”等课程;指导学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Nat Microb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在全国与上海市大赛中获得全国大学生科普竞赛特等奖。获批上海交通大学“慧科学网络育人工作室”,牵头“服务健康中国,创建“三全+五维”卓越公共卫生人才综合培养体系”项目,获上海交通大学2021年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科技创新,勇攀医学高峰

王慧教授聚焦主动健康与慢病防控领域,筛选发现肿瘤防控新靶标,重点探究遗传(如肿瘤关键的易感基因和驱动基因等)与环境因素(如环境化学污染物、致病微生物、膳食营养、情绪压力等)如何调控癌前病变及肿瘤免疫微环境进而影响肿瘤发生发展及药物应答,发现化学预防和免疫预防的新靶点;研究营养和食源性危害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在肿瘤等慢病个体化诊断、预防和预后预测中的功能和作用;筛选发现肿瘤防控新靶标,开展基于靶点的营养和植物化学物的健康效应和分级预防与治疗研究,探讨营养和药物靶向防控肿瘤的新机制和新方法,形成肿瘤预防“易感因素发现-功能研究-靶点确证-营养和药物干预”核心研究新思路;创建基于主动健康指数的基层慢病管理家庭医生助手平台,探索新型数字化主动健康和慢病管理新模式,促进医防融合,推动精准健康管理的应用示范,研究成果对有效预防和控制我国肿瘤等慢病的发生发展和促进健康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JAMA、Nature Genetics、Nature Microbiology等国际杂志发表SCI论文160余篇,主编专著8部,申请专利54项(授权23项),形成国家、行业标准25项,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2项。

健康科普,助力疾病防治

牵头构建“教学+科普+智库+作品+大赛+培训+活动”多维度、立体化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学平台与社会科普实践体系,主持上海市“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科普服务平台”和上海市“健康教育与健康传播”重点学科建设,作为召集人负责组建上海市健康科普“健康教育与健康传播”领域专家库。自2020年1月12日起,在全国公共卫生院校中率先创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科普模式,推进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科普服务平台建设,发送数量和点击量排名稳定在上海前十;创建的“1+X多维融合创新应用”模式已在400多个社区、中小学落地,成为智慧健康(科普)体验示范点,线下服务人数突破5000;联合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等主办上海市民健康生活新风尚推选活动。与上海开放大学合作,形成全生命周期健康教育闭环;推进“科学训练营”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院校合作,获团市委颁发的“十佳公益”称号;获《公卫食验室》《健康守卫者》《还原传染病的真相》等系列视频著作权3项,并发布中英文电子版,获科技部全国优秀科普微视频作品奖(2018)、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品奖(2021)和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健康科普(个人)二等奖(2021)。原创品牌科普作品申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版权,全系列被学习强国、央媒、澳门电视台等收录播放。牵头出版《食品安全学生读本》与《还原传染病的真相》,受到联合国粮农组织与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法典关注。举办“全健康”共享教育论坛,助推后疫情时代公共卫生通识教育;受邀参加“名医话养生”“36.7℃?赛出百万健康”等品牌电视节目、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合作录制《问不倒TV》抗疫专题节目等;参加2021年进博会“人民会客厅之进博时刻”专访等活动。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紧紧围绕国家“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决策,高起点谋划、全方位布局,2021年立足学科基础,牵头申报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紧密对接上海交通大学“大健康”战略布局,“公共和环境及职业健康”和“公共卫生”等相关学科分别在US News和ARWU两大国际排名中显著提升并名列国内高校前列,逐步形成“医防融合、医工交叉”特色发展道路,成为国内最具活力的公共卫生学院。带领学院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金委重点项目等重大项目立项以及Nature,JAMA等顶级期刊发文实现零的突破。担任医学院单细胞组学与疾病研究中心中方负责人,构建该中心成为世界一流的国际化研究机构,重点聚焦单细胞研究和衰老与疾病研究领域,完成单细胞分离与鉴定、基因组学、蛋白质组与代谢组、多组学生物信息分析等中心四大技术平台的建设,引进Jan Vijg教授、Christopher Heeschen教授等国际知名专家,两年时间实现中心从初建到快速发展的跨越。

积极抗疫,服务公共安全

在新冠疫情面前,王慧同志主动担当,带领团队深入流调一线,科学抗疫、科普防疫,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和归侨的初心使命。在2022年上海新冠疫情形势严峻形势下,为有效应对疫情,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的王慧同志主动请战,火速组建了90多名师生员工的疫情流调组(50多名教师和40多名研究生及本科生),同时带领钟文泽和郑黎强两位系主任奔赴疫情防控一线,忘我投身工作。王慧同志牵头与上海市疾控中心合作,在闵行区疾控中心、黄浦区疾控中心、嘉定区疾控中心成立联合流调工作组,对接三个区域的流调工作,建立有效沟通工作机制,落实个人分管工作和责任。在一线抗疫的同时,通过联合攻关开展科技抗疫。利用人肺和肠类器官模型创新性发现系列新冠病毒抑制剂,相关研究成果以共同通讯作者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杂志(Nature 2021);作为通讯作者领衔组织全球顶尖公共卫生专家,应邀在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数字健康》以“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沟通”为主题在国际发声,提出多国已经进入实时和点对点的资讯交换模式,呼吁建立新的全球数字信息框架(Lancet Digit Health 2020)。同时探讨新冠疫情发展趋势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措施(CCDT 2020;Front Med.2020a/b/c;Front Cell Dev Biol.)。在《中国科学院院刊》《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上海教育》《上海预防医学杂志》发表文章,反思疫情之下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对重大传染病疫情下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职能进行思考。此外,王慧同志还面向学校、社会、政府开展一系列的科普防疫和咨政建言工作。

(责编:黄煜、黄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