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经济科技>>科技服务
第九届侨界贡献奖人物风采录(一)
陆林:共建精神与睡眠的命运共同体
2023年03月20日14:23  来源:中国侨联

陆林是中国精神医学领域唯一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深耕于精神卫生领域,为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目前担任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主任。

理论突破创造应用价值

陆林院士长期从事精神医学和睡眠医学领域的公共卫生政策、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特征和干预策略研究,在 Science、Lancet、Lancet Psychiatry、JAMA Psychiatry 等著名国际期刊上发表 SCI 论文 360 余篇,总引用 2.7 万余次,连续入选 Elsevier 发布的医学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他提出了干预病理性记忆的新模式和成瘾防复吸治疗的新理念,发现了快速抗抑郁的新靶点,建立了在睡眠中治疗精神心理疾病的新方法,对于精神心理疾病和睡眠障碍的防治和学科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进行研究工作期间,陆林院士因在成瘾潜伏心理渴求机制探索中的重要发现改变了药物成瘾的传统治疗理念,获得美国成瘾学会青年研究学者奖,并于 2004 年和 2005 年分别获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优秀青年研究者奖。回国后先后担任药物依赖性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和痴呆诊治转化医学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成果先后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等,为推动全国精神医学和睡眠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交流合作提升国际地位

陆林院士始终致力于推动我国与海内外科技交流与合作,极大提高了我国精神医学和睡眠医学研究水平,并当选国际麻醉品管制局委员(全球 13 位委员之一),对于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提升相关领域的国际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在陆林院士的不懈努力下,我国现已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丹麦、韩国、克罗地亚、巴拿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精神心理疾病和睡眠障碍的科学研究方面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成果。为践行“命运共同体”理念、加强精神医学和睡眠医学在我国及国际的学科影响力,陆林院士牵头组建了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建立了辐射全国的跨学科、跨地域的临床协同研究网络体系,是国家制定精神心理疾病防治战略目标和引领学科发展的关键平台;成立了美国 Lieber-北京大学转化神经精神医学联合研究所,标志着中美双方在神经精神医学领域的合作深化,为全球精神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助力;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建立合作,转化和改进现有的针对疼痛和物质滥用的认知行为疗法等干预方式,以解决中美两国共患艾滋病和疼痛的物质滥用患者的需求,有助于降低因艾滋病管理不善和高危行为所导致的社会成本;与伦敦国王学院、墨尔本大学等签署备忘录,推动双方在精神医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医教研领域多维度的合作,促进了脑科学联合研究中心的建设;开展了北京大学-墨尔本大学精神病学研究与培训中心项目,为全国培养临床精神病学、生物精神病学、精神病流行病学以及社会流行病学等在内的精神卫生领域各个方面的高水平人才奠定基础;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合作开展精神疾病预防和干预措施推广研究,促进全国多个地区精神健康教育、筛查和干预的多水平综合措施的实行;与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大学物质滥用研究和干预中心展开合作,系统分析了加拿大的心理干预方法和中国生物-社会治疗模式的差异及其原因,为阿片类药物成瘾治疗手段的广泛应用和发展提供了经验。此外,陆林院士还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牛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乌尔姆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开展广泛合作,积极向世界推广我国本土的科研成果,显著提升了我国在国际精神医学和睡眠医学领域的影响力。

悬壶济世托举人才建设

作为归侨,陆林院士不仅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还参与侨界多项活动, 围绕专业专长建言献策,积极推动全国心理健康政策制定、精神障碍患者诊疗以及精神医学和睡眠医学领域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

(1)在政策制定方面,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委托组织编写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睡眠健康倡议书》,提高全国人民的睡眠健康意识;作为国家禁毒委智库——中国毒品滥用防治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参与《禁毒法》等政策制定;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等,主持编制了《中国睡眠医学中心标准化建设指南》《中国失眠障碍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国失眠障碍综合防治指南》《中国物质使用障碍防治指南》等一系列临床指南,极大促进了我国公共卫生政策制定、相关疾病临床诊疗和精神专科体系的完善。

(2)在临床诊疗方面,作为医院院长,带领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连续十二年蝉联全国精神医学专科医院声誉排行榜榜首,为精神心理疾病患者提供最优质的临床服务。陆林院士本人作为精神科医生,长期坚守在临床一线,用精湛的医术为广大病患减轻痛苦、为他们的亲人减少负担;多次通过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媒体呼吁人民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加强心理健康意识;经常开展义诊和咨询服务,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科学的精神卫生防治知识和专业的解答;定期举办精神卫生科普宣传以及媒体开放日等活动,为社会大众普及精神医学和睡眠医学常识,促进社会和大众理解、接纳、关爱精神障碍患者;积极参与禁毒宣传工作,号召大众认清危害、远离毒品,加强和谐社会的建设。

(3)在人才培养方面,作为教育部高等学校临床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精神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创建了国内首个《睡眠医学》和《药物滥用与成瘾》课程,主编《沈渔邨精神病学》《精神病学》等多部精神医学领域权威著作和供全国高校研究生和本科生使用的规范教材;向全国输送近百名优秀博士后、博士研究生等,学生论文多次被评选为“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为精神医学和睡眠医学领域后备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一线抗疫守护精神健康

2020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及全球迅速蔓延,给国家、社会、大众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除了疾病本身,由此引发的精神心理问题亦是疫情防控中的重点工作之一。自疫情暴发后,陆林院士始终坚守在临床和科研一线,系统深入地研究疫情下精神心理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干预策略,为全球抗疫建言献策,为降低因疫情导致的精神疾病负担和经济损失作出了重要贡献。陆林院士作为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研究专家组成员参与制定“新冠肺炎全球研究路线图”,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国家联合举办疫情防控交流会,代表中国介绍疫情相关心理疏导经验及研究进展,并在 Lancet 等权威杂志发文介绍我国为应对疫情下精神心理问题采取的措施,带领国内专家成立心理救援队,深入一线,为新冠感染者提供心理援助,实地调研疫情对不同人群心理状态的影响,为建立精准、有效的心理干预奠定基础。这一系列工作是改善疫情相关精神心理问题、降低自杀自残的重要保障,对促进灾后国际经济和社会秩序恢复具有显著意义。因疫情期间的突出贡献,陆林院士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和“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责编:纪博珩、蔡雨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