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品牌活动>>亲情中华>>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亲情中华·云上基地”福建土楼博物馆
2023年01月16日16:23  来源:中国侨联

在福建省内,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郁郁葱葱的山脚下,一群群建筑,或方或圆,沿溪而建,如花朵般静静绽放在闽西南的绿水青山间,与山水交融,与天地参合,这便是客家土楼。

西晋永嘉年间,北方战火频仍,天灾肆虐,民众大举南迁,拉开了中原汉人举族迁徙的序幕,辗转迁入闽西的中原汉人逐渐形成一支客家民系。

土楼,随客家民系形成而生,起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种类繁多,内部功能齐全、结构奇巧,已成为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围一方天地,兴世代家族,在千百年的历史变迁中,客家人在此聚族而居,敦亲睦邻,客家文化也得以在这里发展与传承。

“尔居外境犹吾境,身往他乡即故乡。”随着时间流转,方圆之间孕育出的独特客家精神,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努力拼搏、不断进取,被一代代走出土楼的客家人,带到了更广阔的天地中。

福建土楼博物馆,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凤城镇龙兴路的客家博览园中,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在建设和布展时因地制宜,采用了客家土楼中最恢宏精美的五凤楼形制,造型似飞鹏展翅,典雅大气。

博物馆内常设的基本陈列为“客家梦·土楼情”,通过文物与大量关于土楼的沿革、品类、建筑等文字材料、模型及照片,将福建土楼这一建筑工程的高超技术与艺术价值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馆内分为序厅、文化瑰宝、源远流长、薪火相传、梦中故土、守望家园6个部分。从精妙绝伦的土楼建筑技艺,悠久深厚的客家民系历史,灿烂辉煌的客家文化,爱国怀乡的客家人物事迹,到土楼保护的艰难历程,展览以福建土楼为主线,将客家人与土楼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

截至目前,馆内已有馆藏文物1万余件(套),其中珍贵文物1080件(套)。诸多能够反映土楼文化历史背景的牌匾、石屏等文物被珍藏在馆中。

其中,藏品清红底金漆儒林第牌匾,采用素边、红底阳工金漆工艺,独板楠木制作,金水饱满,字体大气有力。“儒林”即儒林郎,是古代文官名,“儒林第”彰显了府第的文化气息。这块牌匾出自奎聚楼,这座宫殿式结构的方形大土楼建成于清道光十四年,一百多年来,奎聚楼鸾翔凤集,人才辈出,土楼里考取进士和官至七品以上的有4人,大学生有20多人,海外华侨有40多人。

藏品清光绪四季竹诗阴刻石屏板,长59厘米,宽32厘米,厚6厘米,质地为青黑石,楷体阴刻,由五块诗竹雕板组成,展现出竹子在风、晴、雨、雪时的形态特征,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巧夺天工,保存完整,具有较高历史与艺术价值。

福建土楼,蕴含着以客家精神为内核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客家文化,是客家人薪火相传的精神家园,是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福建土楼博物馆,将土楼的久远深邃、客家文化的魅力多彩,呈现给更多的人。

2015年,福建土楼博物馆被中国侨联确认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责编:韩啸、皮博)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