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在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大会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取得的各项成果,必将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发挥十分重要的指导和保证作用。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牢牢把握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牢牢把握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这五个“牢牢把握”是我们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金钥匙”,具有方法论的重要指导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基于中国国情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是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基于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以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依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根中国具体实践,对中国式现代化所作出的科学判断,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指南。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第一次单独成章把教育、科技、人才三者放在一起,一体部署,这是意义深远的重大创新。更加突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关乎人民的美好生活,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更加突出了教育、科技、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必须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并付诸实践。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新认识。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需要以创新来驱动,创新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必须依靠人才,人才又必须依靠教育。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把三者放在一起,体现了党的大教育、大科技、大人才观,体现了党对教育、科技、人才相互作用及其与高质量发展相互作用规律的深刻把握。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深入领悟其中的逻辑内涵,并将所学、所思、所悟运用到教学育人实践中。要将其融会贯通到教学科研中,有效落实课程思政,进一步提升政治引领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切实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堪当时代重任的人才。在具体教学中,更应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不移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和推动我们的教学实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的结合;深刻把握党的二十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领会新时代新征程对教育提出的新使命新任务,更新教育观念,通过课程、教材的改革,不断实现教学创新。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事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事关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北京篇章。
(作者系北京市侨联委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侨联秘书长)
来源:北京市侨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