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地方快讯
汇聚侨智献侨力 服务发展显担当
——四川省大竹县侨联深入探索“三强三共”校地合作新模式
2022年12月23日15:15  

近年来,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侨联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重要思想,坚定落实中、省、市侨联部署要求,围绕“地方侨联+高校侨联+企业”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深入实践,依托四川大学侨联专家工作站达州分站,在四川省首个建立“县级产业研究院”,为推动大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军中国西部百强县第一方阵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大竹县产业研究院发展模式先后多次获四川省委、达州市委领导肯定。

省侨联领导赴研究院调研

主动服务强保障,当好“平台共建”侨联纽带。一是靠前一步助力平台建设。主动站位全县发展大局,持续深化与四川大学的合作,推动建立起交流、需求、示范“三个平台”,打通县域企业与四川大学交流合作“最后一公里”。2021年,在民营企业相对集中的川渝合作(达州·大竹)示范园区内,与川大桥联共同建成集“科研、教学、云监测、远程服务”于一体的大竹县产业研究院,并成功牵线8家企业与四川大学深入合作。二是定期问诊助力企业解忧。建立与川大侨联的协调联动机制、县域民营企业家与川大侨联专家的联系交流机制,动态了解县域民企发展过程中的困难问题,每月定期收集民企在产品升级打造、核心技术更新等方面的需求,形成问题清单报送川大侨联,川大侨联组织专家通过产业研究院云平台进行“线上会诊”,为企业发展提供远程技术支持;主动联系川大侨联每季度派行业专家到企业开展“线下坐诊”,为企业长期发展保驾护航。截至目前,联系川大侨联通过产业研究院云平台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2个,派专家到企业交流指导20人次,与天宝锦湖等20余家企业达成发展需求共识50余项。三是深化运用助力园区发展。通过产业研究院,将川大前沿科技引入园区四川天使创业孵化器公司,提升园区整体孵化能力,吸引更多小微企业入住,提高科技对地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目前,共孵化50余家公司,其中数字经济类型30余家,工业设计5家,软件开发10余家。

引育并举强链条,发挥“人才共育”侨联作用。一是突出产业所要“引才”。聚集县域产业转型升级人才需求,县侨联深入分析大竹县电子信息和大数据、智能制造、苎麻新材料等重点产业人才缺口,主动联系四川大学专家团队、科研院所,成功引进急缺专业人才2名,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同时,柔性引进四川大学博士等高精尖人才10名,与企业进行“一对一”定期指导。二是紧扣企业所迫“育才”。聚集县域企业现代管理水平、信息技术应用、安全环保水平等方面的短板,依托四川大学的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研发力量,举办科研人才培训班,共同培育县域民企科研人才。截止目前,联系四川大学组织专家教授通过产业研究院开展业务培训4期,培训本土人才30余人次。选派5名县域企业管理人员到四川大学接受继续教育,实行半脱产深造。三是立足长远所需“练才”。聚集高校人才供给与企业岗位供需不匹配的现状,建立企业与高校人才培养对话对接机制,将天宝锦湖、川环科技、越洋电子和川东电缆等县域民营企业作为四川大学的实训基地,接受四川大学应届毕业生到企业定点实习,毕业后企业优先聘请录用。同时,探索在四川大学开设企业班,通过设立企业奖学金、定向考录培养等方式,鼓励高中毕业生攻读大竹企业发展急需专业,学成之后签约大竹企业,为大竹产业长远发展注入动力。

转化成果强质效,展现“发展共促”侨联担当。一是加快推动技术共用。充分发挥产业研究院平台优势、产业智库作用,加快四川大学专家团队的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到县域企业,实现企业发展有活力、专家团队研发有动力“双赢局面”。开发园区云智慧服务平台,为县域主要工业产业链建立行业大数据池,尝试对园区“两高”企业进行云监测,落实能耗“双控”任务,实现“双碳”目标。去年,天宝锦湖转化马瑶教授在充电设备研发上积累的科研成果,解决新型5G收集快速充电器瓶颈,年增速超过150%。二是全力保障项目共建。县侨联与四川大学互联化工学院签订5年专项技术服务协议,每年向产业研究院提供专项技术服务经费10万元,保障产业研究院日常工作开展。联合四川大学行业专家结对县域企业共同组建研发团队,完成项目申报和项目研发等。目前,共完成申报项目6个,项目资金达200万元。三是全面实现成果共享。依托产业研究与四川大学互联化工学院的深度融合,充分释放专家技术红利,破解企业发展瓶颈,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去年以来,产业研究院多次邀请四川大学专家到大竹指工作,为清水筑园、玉竹麻业、东汉醪糟等民营企业在产品升级换代、材料研发等方面进行全面指导,与东汉醪糟、万康农业、聚豪锦悦等农业民营企业,就提升糯稻种植产量品质以及竹食品开发、中草药药性萃取等项目达成了合作协议。同时,围绕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进行深入考察调研,为大竹高质量发展等提供科学的、可行的意见建议。

下一步,大竹县侨联将进一步强化侨联工作创新,持续深化“地方侨联+高校侨联+企业”工作模式,不断拓展产业研究院服务职能,优化运行管理机制,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将大竹产业研究院建成人才荟萃、交流合作的优质平台、助推大竹创新发展的科技高地,为全国、全省深化校地、校企合作,贡献更多“大竹侨联经验”。

来源:大竹县侨联

(责编:蔡雨荷、黄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