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侨刊乡讯>>《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书评书介】新视角、新主题、新史料——读《美洲华侨与抗日战争》有感
2022年11月16日16:40  来源:中国侨联

海外华侨倾力援助祖国抗日对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必不可少的作用。海外华侨抗日研究也成为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相关研究成果非常丰富,改革开放以来已有10多本专著出版,其中以全方位、综合性的论述居多,国别区域性的专题研究相对较少,并且所用资料主要来自国内。就美洲华侨与抗战来说,学者们关注的焦点集中在美国华侨身上,对加拿大及拉美华侨的研究极少。暨南大学潮龙起教授的新著《美洲华侨与抗日战争》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这一空白。全书共八章,围绕重大事件、重点社团、重要运动,以点带面地呈现了美洲华侨多种形式的抗日救国运动。该书不仅充分利用民国政府和广东侨乡创办的侨刊和美国、加拿大及其他南美国家发行的华文报纸,细致入微地再现了美洲华侨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图景,而且在理论上用民族主义话语解读了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海外动员工作与美洲华侨国家认同的建构,具有学术深度,对于深化华侨抗战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一、新视角:战时华侨民族主义的理论解读

华侨对祖国抗日战争的大力援助是继辛亥革命之后华侨的第二次民族主义高潮,这种看法已经被学界普遍接受。但是,对于这种民族主义高潮兴起的内在思想动因,学界并未深入加以分析,仅有台湾的李盈慧教授在《华侨政策与海外民族主义(1912—1949)》中有所涉及。《美洲华侨与抗日战争》一书则专设第四章探讨以南京国民政府为主体的各派政治力量和海外侨团、侨报,如何通过侨刊、广播、函电、演说等方式阐发民族主义,从思想和情感层面唤起美洲华侨对祖国的认同,从而投身到抗战建国的民族复兴大业中来,这可以说是全书的最大亮点。

对抗战时期民族主义话语的运用与美洲华侨祖国认同的构建的解读,一定程度上了弥补了华侨与抗日战争相关研究理论的欠缺。该书阐述了中国政府、社会各界以及美洲侨团和侨报,如何运用领土、主权和人民三位一体的民族国家理论,塑造华侨的领土主权观念和国民身份归属;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侵犯和人民生命财产的侵害,造成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以此构建美洲华侨与中国的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增强美洲华侨对祖国的认同,筑牢其情感和思想基础。

该书还通过运用血缘纽带、历史记忆及文化精神等层面上的联系,构建和唤醒华侨对祖国的集体记忆,增强华侨对祖国的骨肉亲情和精神归属。国民政府、爱国知识分子以及美洲侨团、侨报等,运用“炎黄子孙”“轩辕子孙”“中华儿女”“同胞”“兄弟姐妹”等富有亲缘色彩的称谓来指称包括华侨在内的全体民族成员,构建华侨与祖国的血缘关系,增强华侨的爱国精神、民族意识和团结信念。

二、新主题:研究领域的拓展

该书在研究领域方面有多方面拓展。一是着力呈现美国华侨战时国民外交的独特作为。该书第五章是对抗战时期美洲华侨开展国民外交的专题性分析,是研究内容上的一大创新之处。国民外交的主场是美国,其目的是揭露日本政府和在美日人对其侵华行径的虚假宣传和粉饰,继而争取美国政府和民众对中国抗战的同情和支援。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美国一直奉行孤立主义政策,不愿卷入中日战争之中。为争取美国舆论、道义乃至物质的支持,反击日本的虚假宣传,美国华侨借助其在地化优势,开展规模浩大的国民外交运动。其形式主要有:创办报刊和出版图书、游说美国政府、公开演讲、举行游行示威、与美国援华组织合作举办“一碗饭”筹款运动、阻止废铁运往日本等。这是美国华侨支持祖国抗战的一种独特而重要的方式,其成效显著、影响较大。

二是专章探讨美洲洪门对抗战的支持和贡献。该书第七章专门探讨了抗战时期美洲洪门以民族大义为重,摒弃过去对国民党和民国政府的成见和宿怨,组织动员全美洲洪门堂会成员乃至整个华侨社会竭尽全力支援抗战。现有华侨与抗日战争的相关成果多将洪门纳入整个华侨救国团体范畴进行研究,鲜少进行专题论述。该书则辟专章对美洲洪门的抗战贡献进行分析。作者认为,洪门堂会在东南亚大部分遭禁,而美洲洪门组织则基本自由发展,其成员往往与地缘会馆和宗亲会馆具有交叉重叠性,拥有较为发达的组织网络,在一些华埠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中华会馆(公所)。因此,美洲洪门在支援祖国抗战中的独特贡献不容低估,这也是致公堂领袖司徒美堂被国共两党均奉为座上宾的重要原因。

三是兼顾美洲华侨的救乡运动。该书第八章论述了战时美洲华侨的救乡运动,也是研究内容上的一大拓展。在日军侵袭广东沿海地区造成重大损失的背景下,广东侨乡官民以官府为主导,以民间组织为主体,通过各种渠道向侨胞寄发信函和侨刊乡讯,或派专员前往美洲募捐,动员美洲华侨开展救乡运动。在此过程,他们采用了一种“救乡即是救国”的叙事逻辑,将华侨的“救乡运动”统一到“救国运动”中来。美洲华侨社会已有的地缘性和血缘性社团网络,为救乡运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组织运行机制,使得筹款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三、新史料:对华文报刊和侨刊乡讯的深度挖掘

该书作者十分注意一手史料的挖掘利用,尤其体现在对抗战时期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当地出版的华文报刊资料的广泛搜罗和分析,国内学界在以往研究中较少用到这类资料。这些华文报刊有些是华侨自主创办的,有些是由国民党授意海外党支部主办的。其中比较知名的有:亲国民党的旧金山《少年中国晨报》、芝加哥的《三民晨报》,政治上中立的《世界日报》《中西日报》《大汉公报》,左翼进步人士创办的《先锋报》《美洲华侨日报》等。作者对这些华文报刊上有关抗战的内容分门别类加以整理,真实还原了美洲华侨全体参与抗日救亡运动的生动场景,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对于战时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外交部及国民党海外部主办的侨刊,包括《海外月刊》《华侨半月刊》《华侨动员》《华侨先锋》等,作者也对其中的相关内容细致甄选,深入解读战时国民政府的侨务政策及其对美洲华侨的宣传动员策略等。美洲华侨的故乡台山、开平、新会等地,也创办了不少侨刊乡讯,如《新宁杂志》(1909年创刊)。这类侨刊的主要功能是向海外华侨传递家乡的消息,被称为“集体家书”。抗战时期的侨刊乡对激发美洲华侨开展“救乡运动”的热情发挥了特殊作用。

当然,该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该书更多地关注美洲华侨对祖国抗日战争的参与和贡献,而忽视华侨在居住地国家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活动和作用。其次,该书对于抗日战争时期美洲华侨左翼团体,包括美西的加省华工合作会、加省华侨青年救国团、纽约华侨青年团支援祖国抗战的活动及其作用几乎没有涉及。最后,该书对于美洲侨社华文报刊资料的利用虽然值得称道,但对于英文档案文献和英文报刊的利用就稍显欠缺,所以在论述华侨开展国民外交时难免不够全面。比如,华裔女医生张玛珠(Margaret Chung)利用自己名义上收养的白人“义子”关系,为“飞虎队”招募了最初的200名美军飞行员,1945年她获得国民政府颁发的荣誉国民勋章,其传奇故事已被美国学者写成传记。

(摘自:李爱慧、阮显茜:《新视角、新主题、新史料——读<美洲华侨与抗日战争>有感》,《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22年第3期。注释从略,如有需要请参见原文。)

(责编:蔡雨荷、黄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