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建党百年专题>>百年侨心
三代人跨洋接力,这份“中秋之约”27年从未中断
2022年09月13日14:18  

9月8日,农历八月十三。一大早,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新丰镇敬老院老人活动中心里,64位老人翘首以盼,期待着“老邻居”的探望。

8点多,一辆厢式货车开进院子,卸下了八宝粥、莲子粥、核桃露、月饼、面包、200斤鲢鱼、刚杀好的老鸭……来送礼物的是81岁的邹桂芳一家。自从1995年敬老院建成后,她就每年给老人们赠送中秋礼物。22年前,邹桂芳与丈夫移居美国,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就落在她的儿子何俊成、孙子何小静身上。正是三代人的跨洋接力,让温情的“中秋之约”27年从未中断。

27年前,邹桂芳家小商店的马路对面,新落成了新丰镇敬老院。天气好时,老人们喜欢到小店前晒太阳聊天。邹桂芳了解到,那时敬老院的12位老人,多是周围乡镇无儿无女的五保户,由国家供养。相熟之后,邹桂芳对老人们心生怜悯,到了中秋、春节这些团圆节,她就从自家店里拎着大包小包往敬老院送。

邹桂芳老人

2000年,邹桂芳和丈夫随女儿移居美国,临走前敬老院的老人们成了她最大的牵挂。她郑重嘱咐大儿子何俊成:“赚得多你就多送点,赚得少你就少送点,但每逢中秋、春节两节都要去看望老人。”即使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密歇根州,她也不忘电话遥控儿子“把这事给办了”。

2020年2月,邹桂芳夫妇回盐城参加孙子何小静的婚礼后,就一直与儿孙们同住。这期间她与孙子去过两趟敬老院,但因敬老院实施封闭管理,均未能入内探视。今年11月,邹桂芳即将回美国,临走前再去敬老院看看老邻居们,也成了她的一大心愿。

“这么多年未曾谋面,敬老院的老人不知道还认不认识我?”出发前邹桂芳有点忐忑。

“这个老太太我认识,20年前她还给我发了一百块钱红票子呢!”刚走进活动中心,邹桂芳就被人一眼认出。60岁的陈瑞刚老人激动地上前拉住邹桂芳的手:“我是新丰人,你也是新丰人,你就是我的亲人!”

陈瑞刚年轻时因高考落榜受了刺激,四十多岁就住进了敬老院,与邹桂芳算是老相识。有一次邹桂芳从美国回来探亲,给每人老人送了100元,这事儿陈瑞刚至今记忆犹新。

陈瑞刚和邹桂芳老熟人相认

“老太太你还认识我吗?”敬老院社工蔡兰琴也围了上来。2002年邹桂芳回国探亲,发现敬老院已搬家。她与老伴找到敬老院新址,给老人们每人发了100元“压岁钱”,就是蔡兰琴帮忙发放的。“那时新丰镇敬老院和龙堤镇敬老院合并,新院长也不认识您,都不知道是谁做的善事,就知道是一位美国老太太!”

“对对,是有这么回事。”邹桂芳老人与蔡兰琴手拉手回忆过往,说着笑着,继而又湿了眼眶。一旁,工作人员们忙着分发物资,敬老院里满是节日气氛与浓浓温情。

新丰镇敬老院院长杨立江介绍,2009年四家敬老院合并为一家,他就来当院长了。这些年,每逢中秋节、春节,何家人从未缺席。“活动中心的投影设备也是他们送的,可以放电影,丰富老人的文化生活。”

邹桂芳和敬老院院长杨立江

邹桂芳的善举还缘自自身经历。新中国成立前,父亲和大哥去了台湾,她与母亲失散后,跟着外公外婆长大。再次遇到母亲时,母亲已被安置在一家敬老院。而海峡对岸的大哥移民美国后,一直想方设法寻找大陆亲人。上世纪80年代,在大丰县人民政府的帮助下,大哥终于圆了回乡探亲梦,但遗憾的是母亲却在前一年撒手人寰,母子分离四十载终是天人永隔。2001年,大哥在芝加哥病重。弥留之际,大哥拉着邹桂芳的手说,大陆的“父母官”真好啊,当年正是他们送我到市政府跟你们见面,我们兄妹才得以骨肉团圆,你们以后要多做善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些年来,81岁的邹桂芳一直坚持做好事,帮助别人。她在美国和大丰的家门口都养了上百盆花,邻居若喜欢便可随便拿;春节期间她写了上百幅春联送给邻居;疫情期间她去超市给大家发放口罩……“帮助别人自己走路也好走,睡觉也踏实,心胸也更加开阔。”邹桂芳质朴的话语,道出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意味。而家门口经常有不知道是谁送来的豆角、花生,也正是邻居们对坚持行善的何家人的支持和喜爱。

母亲乐善好施的行为,在何俊成的心里早就种下了慈善的种子。随着家里超市经营规模的扩大,他也扩大了尊老敬老的范围,足迹遍及全区新丰、金墩、方强、龙堤等地敬老院,受助人群也扩大到了其他的困难群体、困境家庭。如今,他的儿子何小静也加入慈善行列,父子俩20余年累计捐款捐物130余万元。

何俊成给老人发放礼品

在何家客厅里,悬挂着邹桂芳老人手书的横幅“家风传承”,而“做好事、做好人”正是何家人一以贯之、身体力行的家风。今年4月,何俊成被评为“江苏好人”。8月,何小静被评为“大丰好人”。他们和更多的同道中人加入到了公益慈善的队伍。8月31日,江苏省侨联第八次代表大会上,“何氏父子二人同参会”被传为佳话。其中,何俊成荣获的“江苏省侨界杰出人物提名奖”,为当年苏北地区唯一。

父子二人共同出席江苏省侨联第八次代表大会 左一为何小静 左三为何俊成

27年,300多个月圆月缺。新丰镇敬老院经历了四次搬迁,老人们走了又来,但是邹老太太和全家对于老人们的这份牵挂,却无惧风雨,穿越时光,抚慰人心。

来源:新华日报

(责编:李雨桐、黄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