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建党百年专题>>百年侨心
归侨专家李克欣:退而不休作奉献 引才科普乐陶陶
2022年07月12日11:06  来源:上海侨联

2018年,我办了退休手续,从纷繁的事务中抽离出来,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如何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再为社会做一点儿事。

做事先调研,是我的习惯。在走访国外多个城市与乡村、国内十几个省市之后,慢慢地找到了一件自己既想做、又能做,既对年轻人有帮助、又对社会有益处的小事——引领留学生等高层次人才下乡,助力乡村振兴。

说做就做,这件事很快付诸行动:我为召集人,由上海中国留学生博物馆主导发起一项公益活动——“客居乡贤行动”,在各地共建“客居乡贤驿站”,引领留学生等高层次人才在新时代“上山下乡”,成为当地“客居乡贤”,对接城市优质资源与当地经济发展需求,带动“四个下乡”,服务人才、文旅、康养、技术等领域的新兴产业项目落地发展,送人、送钱、送项目,助力乡村振兴,成就合作伙伴,促进共同富裕。

一是人才下乡,引智客居乡贤,帮助招商引资。引领留学生等高层次人才走进当地参观学习,考察交流,推荐留学生等高层次人才成为当地的客居乡贤,服务当地发展,帮助引智引资。

二是文旅下乡,促进当地的研学、游学等文旅产业发展。结合“非国有博物馆馆长国际论坛”及当地乡村遗产资源,共建主题博物馆群,打造融合展、教、研、购、吃、喝、玩、乐为一体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博物馆大世界-生活美学空间,提供特色研学、游学服务,形成网红打卡地,提升当地人气,导入城乡人流。

三是康养下乡,提供定制康养服务,共享医疗资源。引进治未病、健皮肤等保健设施,举办“名医坐堂”“康养讲座”等品牌活动,提供专家会诊等定制服务,吸引海内外高端人群走进当地休闲度假,保健康养,高端消费。对接当地医疗资源,开设当地医企保健合作、城乡医疗合作的“绿色通道”,共享城乡优质保健医疗资源。

四是技术下乡,落地碳中和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帮助拓宽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通道。发挥留学生群体的海内外资源优势,融合农村电商及跨境电商,帮助完善当地的生产加工、储运营销服务体系,提供直播带货及定制销售服务,全球销售当地网红产品。

现在,“客居乡贤”行动的合作伙伴队伍在不断扩大,已与内蒙古阿尔山市人民政府、上海国际医学中心等多地政府、多家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签署合作协议,多地开展客居乡贤行动试点。“客居乡贤”行动模式也得到社会认可。2021年,我在上海中国留学生博物馆主办的第四届非国有博物馆馆长国际论坛上,作了题为《客居乡贤行动》的主旨发言,新华社记者采访报道后,当天的阅读量就超过100万,东方网等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转发,中国网、中国侨网进行了宣传报道。

我出生在河南西部的一个小村庄,小时候没有条件,读书不多。缺啥爱啥,少啥补啥,长大后读书、写作就成了我的乐趣之一。前些年,结合自己专业研究,先后出版了《低碳化生存——城市更美好》《低碳思想》等专著,主编了《中国留学生在上海》等文献。退休后依然以读书、写作、讲课为乐,在几所大学开办通识教育讲座,在中小学校举办科普知识讲座,产生了写本基础性专业通俗读物的想法,为自己的研究生涯“盖棺定论”,为社会贡献低碳智慧,也算是一种“没事找事”吧。

对我来说,创作学术研究类书籍不易,专业通俗读物的写作更难,需要大量阅读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恶补社会人文知识,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系列化、通俗化。2022年3月上海疫情发生后,我把人生少遇的居家100多天的日子当作一次“长假”,每天起早贪黑,读书、思考、写作,让自己变成了专业“作家”。功夫不负读书人,在“长假”结束的时候,基本完成了大纲稿,书名暂定为《环境和学:碳中和的理论基础》。

说起来也真是有趣,上世纪末,我开始低碳研究时,除业内少数行家之外,没有多少人对此有兴趣。没想到20多年后,“碳中和”竟会变成一个全地球人都能参与讨论的大课题。碳中和是什么?如何才能实现碳中和?拙著试图从“站在月球看地球,上下万年问世界”的视野与角度,从地球系统及环境问题出发,结合研究团队关于低碳理念、低碳文化、低碳技术、低碳制度等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成果,在理论与应用层面聚焦“环境和学是碳中和的理论基础”命题,为全球大流行的网红话题——碳中和,力图奠定部分理论基础,也为“客居乡贤”行动的技术下乡提供低碳产业项目支撑。

退休以后,做事助人为乐,读书自我品乐,养生共享快乐。养生是退休人的一种责任,健康可谓对家人、对社会、对地球的最大贡献。健康的前提是快乐,快乐的基础是做事。看着“客居乡贤”行动在蓬勃发展,看着拙著的草稿文字在不断积累,作为策划人和创作者,真是乐在其中、其乐无穷。

(作者:上海中国留学生博物馆馆长,“客居乡贤”行动召集人,工学博士,日本归侨,日本东京理科大学客座教授。曾任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低碳城市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上海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上海市第十届、第十一届政协常委)

(责编:王燕华、黄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