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品牌活动>>亲情中华>>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亲情中华·云上基地”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
2022年06月17日14:39  

上个世纪60年代前期,国际形势出现新的动荡,我国周边形势日趋紧张,备战问题摆到党的重要议程上。中央高层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战略布局考虑,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据此,中央作出开展三线建设、加强备战的重大战略部署。一场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由此拉开序幕。

六盘水,就是这样一个在“三线”建设中诞生的城市。

“好人好马上三线”。数十万知识分子、技术人员响应号召奔赴前线,在偏远落后的山村修铁路、开煤矿、架电线、办工厂,拓荒创业,奉献青春。

建设初期条件艰苦,“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三块石头架口锅,帐篷搭在山窝窝”,都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但这些难不倒豪情满怀的“三线”大军,他们不怕吃苦,排除万难,穿着雨靴破袄,吃着包谷洋芋,历经数十年,一个以煤、电、钢铁为支柱的工业新城跃然而出。

国家实施“三线”建设战略以来,六盘水为国家累计贡献煤13.6亿吨、电5600亿度、钢材6600万吨,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这些创业先辈在为国家创造巨额财富的同时,还留下了“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

2018年10月,“三线”精神被中宣部列为新时代大力弘扬的“民族精神”、“国家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纪念前辈,传承精神,2013年六盘水市修建了国内首个以“三线”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

博物馆由主楼展览馆、还原馆、市情馆、三线广场、工业雕塑广场、思源广场六部分组成。共展出图片1128张,实物1380件,档案资料200余份,文献资料12000余件。室外展区主要展出大型实物,在这里可以看到蒸汽机车、原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东风牌卡车、龙门刨床、钢水包……

这些珍贵展品再现了半个世纪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体现出创业先辈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精神,诉说着新中国革命和建设史上一幅恢宏隽永、壮美辉煌的史诗。

2017年,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被中国侨联确认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本文视频在央视频、新浪微博、今日头条、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bilibili等多个平台同步上线。

来源:文化交流部

(责编:王燕华、黄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