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国内侨界
无锡市侨联:一线多奉献 抗疫有担当
2022年05月07日16:43  

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无锡市归国华侨联合会的成员们逆行而上、勇于担当,奋战社区一线,为防疫抗疫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让我上:党员就该挑最重的担子

“机关党工委号召党员干部赴社区做抗疫志愿者,第一批3人,在疫情管控区,时间一个月,请大家报名……”看到群里的通知,无锡市侨联机关干部李志宏刚结束火车站志愿者的工作,就马上回复:“我经验足,让我上!”

“我比较年轻,让我上。”

“最近手头工作不多,让我上 ……”

“请一定让我上,虽然不是党员,也要请组织优先考虑我。”民建干部许竹敏也不甘示弱。和前几次在去火车站抗疫执勤一样,大家你争我抢,在微信群里炸开了锅。经过通盘考虑,市侨联机关第一批志愿者李志宏、姬艳军、许竹敏三人奔赴管控区,经过短暂培训,穿上防护装备,投入战斗。

“考虑到专业性,社区把我们三人放到信息采集员的岗位。第一天气温比较凉爽,也因为新鲜和好奇,采集工作一天下来,还不觉得累。第二天下午,气温28度,室外体感温度就一下子到了35度。防护衣、N95口罩、橡胶手套,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在简易帐篷下,没一会衣服就被汗水浸湿。防护服活脱脱变成一个“蒸箱”,橡胶手套汗渍渍粘在手上,感到口干舌燥,不适感一阵阵袭来。我们只能在采集管封箱时刻,站起来活动活动腿脚。”许竹敏在她的抗疫日记里写道。

虽然浑身酸疼,满脸勒痕,辛苦疲惫,但他们还是坚持下来了。一轮又一轮核酸采集,每次至少工作6个小时,为近2千人次采样。

必须上:哪里需要哪里就是我们的战场

接到第二批下沉社区的通知,侨联机关除了个别人员留守单位开展日常必要工作,其他人员无一例外地奔赴社区一线。

“疫情就是命令,防疫就是责任。作为党员没什么条件可讲,虽然年初工作多,但单位工作可以晚上回去干。社区缺人手,抗疫的关键时期,一刻也不能等。”侨联秘书长王芳说。

第二批志愿者不在管控区,风险虽然相对低一些,但防护措施一样严格,防护服、橡胶手套、N95口罩……都是全副武装。

现在快一个月了,这么多天下来,大家着实感觉有点累。节奏最快的是第一轮核酸检测,情况紧急,区里通知连夜进行,忙到夜里12点多。结束后,社区还召集工作人员开会,部署下一阶段工作,直到凌晨2点才回家休息。一天忙下来,上厕所喝水的时间都没有。后来,经常从早晨6点多赶到社区忙到中午,吃饭稍作休整,再接着干到晚上10点。

大家与社区工作人员战斗在一起,维持检测队伍秩序、录入居民个人信息、拿着喇叭在各楼栋宣传动员……腿疼嗓子哑,这些机关上班人员还真有些不习惯,但他们没有一个打退堂鼓。

“社区人手短缺,物资领发、信息登记、入户宣传都要人手。除了参与核酸采样,哪里有活,我们就去哪里。社区的同志开始还有顾虑,怕累着我们。我就说,党员到一线就是来干活的,不怕吃苦。”侨联志愿者说。

一起上:侨界企业和群众也是好样的

“广大侨界群众和侨企要服从抗疫大局,确保无锡良好的形势……”市侨联党组书记李涛通过短信、微信、视频等形式,向侨界社团组织、归侨、侨眷以及留学生群体发出号召。

“刚听到疫情的消息我就坐不住了。看到侨联的信息,作为侨青会会长,我想一定要做些什么。”唐冠玉在部分区域实施管控的当晚,连夜准备了防疫物资送到惠山区基层村(社区),并以个人名义捐款十万元。第二天清晨,他又马不停蹄来到匡园双语学校,指导校园防疫,努力让孩子们“停课不停学”,保证学习进度。在管控的一周里,唐冠玉不停地往返于校园、村(社区),号召公司员工、亲朋好友参与志愿服务,“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成了他最朴素的想法。

无锡侨商联合会副会长、江苏科嘉有限公司总经理蒋洁誉第一时间为梁溪区清名桥街道塘泾桥社区,送去鸡蛋、饼干、口罩等保障物资,慰问一线抗疫的社区工作者。他说:“这次疫情防控中,看到了社区工作者及志愿者们每天都在不辞辛苦地为防疫而战;看到了许多志愿者不辞劳苦、热心奉献、投身一线防疫工作;看到了大家用自己的方式默默付出,让我们感受到疫情无情,人间有爱。作为企业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与大家肩并肩、手拉手,共同战斗,用实际行动为抗疫贡献绵薄之力,传递抗疫力量。”

无锡惠山侨企无锡泛生子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积极响应侨联号召,主动请缨,投身街道数据核查专员岗位,快速建立数据核查专员小组,助力疫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惠山侨企捐赠物资20万,20多位侨界人士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江阴侨企捐赠40万,40多位侨界人士参加志愿服务……” 在抗疫小结会上,听着各板块汇总的数据,李涛说:“我们侨界群众和企业顾大局、有担当。大家有一份力便出一份力,有一分钱便出一分钱,彰显了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来源:江苏省无锡市侨联

(责编:王路凯、黄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