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建党百年专题>>百年侨心
那年,他们正年轻 
2022年05月06日14:12  

100年前的5月5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

从1922到2022,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已走过百年历程。

许多先辈的故事耳熟能详,他们干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

这其中有一批侨界青年,他们中有第一位女中央委员,有华侨抗日女英雄,有在莫斯科经受洗礼锻造成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有的怀揣爱国情怀远渡重洋寻找理想的真谛……

那时,他们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为了共产主义事业献出宝贵生命。

来看看他们的故事:

 

陈延年:去时少年身,归来英雄魂

(1927年牺牲,年仅29岁)

陈延年(1898-1927)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1922年入党,1924年从苏联回国后先后任中共广东区委书记、中共江浙区委书记、中共江苏省委书记、中共五届中央委员、政治局候补委员等职,1927年牺牲时,年仅29岁。他短暂的一生为党的建设和大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称他“的确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陈延年1898年出生于安徽安庆,是陈独秀的长子。在其父的影响下,陈延年从小就自食其力,立志“自创前途”。1919年12月,陈延年与一批热血青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4年夏,党中央决定抽调留学的同志回国工作。同年10月,陈延年回国后被党中央派赴广州,任命为中共广东区委书记。1927年4月,陈延年赴武汉参加党的五大时,中央任命他接任中共江浙区委书记,他当即转赴上海,途中上海发生四一二反革命政变。6月26日,陈延年遭国民党军警逮捕。敌人得知他身份后,用尽酷刑将他折磨得体无完肤,逼迫他供出上海的党组织。但陈延年始终以钢铁般的意志,严守党的机密,宁死不屈。7月4日晚,陈延年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

陈延年:去时少年身,归来英雄魂

赵世炎:从今天起,我不再属于我

(1927年牺牲,年仅26岁)

赵世炎(1901-1927),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宣传家、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赵世炎去世时年仅二十六岁,中国共产党机关报发表悼词写道:“赵世炎同志和陈延年同志的牺牲,是中国革命最大的损失之一。” 他的功绩为后世所缅怀。

1915年,赵世炎考入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中读书。在校学习期间,常关注时事,他一边关注社会评论,一边写些针砭时事的文章发表在报上。1920年,赵世炎在师大附中毕业,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探索中国革命的出路,他决定到欧洲这个马克思主义的故乡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中心去。1924年,赵世炎响应党的号召,回国进行革命。1927年5月,赵世炎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上海总工会委员长,7月2日,赵世炎住址暴露,随后被敌人带走。敌人意识到赵世炎对共产党工作的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于是下令迅速杀害他。

赵世炎:从今天起,我不再属于我

张太雷:愿化作震碎旧世界的惊雷

(1927年牺牲,年仅29岁)

张太雷(1898-1927),出生在常州一个诗书之家。长大后的张太雷考入北洋大学法政科,在北洋大学读书期间,张太雷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加入了由李大钊成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0年下半年,张太雷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在此期间,他将天津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改建为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组。1921年初,共产国际代表和陈独秀、李大钊商定,派张太雷前往苏俄的伊尔库茨克,任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中国科书记,成为中国共产党派往共产国际的第一位使者。1925年1月,他在上海主持召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为团中央总书记。根据张太雷的倡议,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张太雷被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27年12月11日,在张太雷等人的领导下,广州起义爆发了,广州苏维埃政府成立了。12日中午,张太雷返回总指挥部的途中,突然出现一群埋伏好的国民党反动武装人员,他们举枪扫射,张太雷身中三弹,壮烈牺牲。

张太雷:愿化作震碎旧世界的惊雷

 

陈铁军:“刑场上的婚礼”的女主人公

(1928年牺牲,年仅24岁)

陈铁军(1904-1928),原名陈燮君,是广东一个归侨富商的女儿。为了反对封建婚姻,她毅然外出求学。在此期间,她结识了中共妇女运动领导人蔡畅、邓颖超。1926年,她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正式改名为铁军。

由于革命斗争的需要,组织上决定陈铁军与周文雍扮作夫妻,开展地下斗争。1928年1月,由于叛徒出卖,陈铁军和周文雍不幸被捕。在监狱里,他们经受住了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名利诱惑,始终顽强不屈。在地下斗争中,陈铁军和周文雍的感情日益加深,但由于地下斗争的残酷,两人都没有明确表达。在得知敌人无计可施要判处他们死刑后,两人决定将爱情公布于众。当法官照例询问他们在死前还有什么要求时,周文雍提出要和妻子拍一张合影。摄影师就在监狱的铁窗前为他们拍下了著名的狱中结婚照。

在被押往红花岗刑场的路上,陈铁军、周文雍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从容就义。刑场成为他们结婚的礼堂,枪声成为他们结婚的礼炮。

陈铁军:“刑场上的婚礼”的女主人公

 
向警予:中国无产阶级永远的爱人

(1928年牺牲,年仅33岁)

向警予(1895-1928)出生于湘西溆水河畔的一栋老式四合院里。20岁时,正在周南女校读书的向警予带领同学印传单、写标语,慷慨演讲,激起了广大民众的爱国热情。1919年,向警予加入新民学会,成为最早的女会员,经常与毛泽东、蔡和森一起讨论救国救民之路。1920年2月,向警予抵达法国,在离巴黎不远的小城蒙达尼,一边做工,一边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向警予与同在法国留学的蔡和森因共同的革命信仰走到了一起。1921年年底,蔡和森因领导学生运动而被法国当局遣送回国,不久,向警予也告别法国回到上海。1923年6月,向警予当选为中央委员,并连续担任中央妇女部部长。1925年,向警予增补为中共中央局委员。“向蔡同盟”成为中共历史上第一对中央委员夫妻。

1928年3月20日,由于叛徒出卖,向警予被捕。面对敌人的严讯逼供,向警予始终正气凛然,坚贞不屈。1928年5月1日,向警予被杀害于余记里空坪刑场。就义前她曾留下这样的遗言:“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然而到了不能珍惜的时候,只有勇敢地牺牲生命。人迟早是要死的,但要死得明明白白,慷慷慨慨。”

向警予:中国无产阶级永远的爱人

 
陈乔年: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

(1928年牺牲,年仅26岁)

陈乔年(1902-1928)生于安徽怀宁,父亲是“新文化运动”领袖陈独秀。童年和少年时光,陈乔年与胞兄陈延年一起度过。1914年到1919年期间,两人先后到北京、上海求学。在上海读书期间,他们过着“食则夸饼,饮则自来水,冬仍衣袷,夏不张盖,与工人同做工”的日子。1919年底,陈乔年与哥哥一起赴法勤工俭学并于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春,陈乔年奉中共中央指示回国工作,在北京区委担任重要职务,协助李大钊领导北方革命运动,与赵世炎等人一起工作。

1928年6月6日,陈乔年在上海枫林桥畔被枪杀,年仅26岁。临刑前狱中战友为他即将被害十分难过,他却乐观地说:“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换来的幸福吧!

陈乔年: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
 
黄励:铮铮红骨映昆仑

1933年牺牲,年仅28岁)

黄励(1905-1933),又名黄鹂,湖南益阳人。1924年考入武昌中华大学,在校期间,她热切地向往革命,五卅运动爆发,黄励在党的领导下,走向街头游行示威、宣传革命。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成为中山大学第一批学生。1928年随瞿秋白到德国柏林出席世界反帝大同盟会议。1929年随邓中夏到海参崴参加第二届泛太平洋劳动大会,会后留在会议书记处工作,负责编辑《太平洋工人》月刊中文版。

1931年秋回国,任中华全国济难互济总会主任兼中共党团书记,主要负责营救被捕同志,救济遇难烈士和被捕同志的亲属。1932年调任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部长。1933年4月因叛徒告密在上海被捕,同年7月在南京雨花台就义。

黄励:铮铮红骨映昆仑
 
许包野:从哲学博士到机智“保尔”

1935年牺牲,年仅35岁)

许包野(1900-1935),又名许鸿藻,广东澄海人,出生于暹罗(今泰国)华富里一位侨商家里。父亲许锡昌,自小离家赴暹谋生,是一个思想开朗、热爱祖国、热爱故乡的华侨。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许包野辞别故乡,前往法国里昂中法大学攻读哲学和法律,先后赴法国、德国、奥地利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23年由朱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中共旅欧支部。1926年下半年,许包野抵达向往已久的十月革命圣地——苏联,来到急需东方教师的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任教,向中共派往苏联学习革命之道的留学生传授马列主义理论。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回国,1932年5月任中共厦门中心市委巡视员,10月任中共厦门中心市委书记。1934年7月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同年10月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1935年2月在河南被捕,随即被押解到南京国民党中央军人监狱。在各种刑具的折磨下,许包野始终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严守党的机密,保持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不久,他在雨花台被敌人酷刑至死,时年35岁。

许包野:从哲学博士到机智“保尔”
 
瞿秋白:昂首直立,面带微笑赴刑场

(1935年牺牲,年仅36岁)

瞿秋白(1899-1935),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奠基人之一。1899年1月出生在江苏常州。1917年考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1921年5月,经张太雷介绍,瞿秋白在莫斯科加入联共(布)党组织,1922年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3年1月,瞿秋白回国后担任《新青年》等刊物主编,发表大量政论文章。从1925年1月,瞿秋白在党的四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后来,在党的五大、六大,他均当选为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1927年8月,在大革命失败的历史关头,瞿秋白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为挽救党和革命做出重要贡献。会后,他担任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委员、常委、主席,主持党中央工作。

1931年1月,瞿秋白遭受王明“左”倾错误路线迫害,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但他并没有因困难而退缩,到了白色恐怖笼罩的上海,和鲁迅并肩战斗,一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

1934年2月,瞿秋白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中央红军长征后,他留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任中共苏区中央分局宣传部部长。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被国民党军逮捕。敌人得知他的身份后,采取各种手段对他利诱劝降,但都被他严词拒绝。6月18日,他坦然走向刑场,饮弹洒血,从容就义,时年36岁。

瞿秋白:昂首直立,面带微笑赴刑场
 
李林:华侨抗日女英雄,将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

(1940年牺牲,年仅25岁)

李林(1915-1940),又名李翠英、李秀若,幼年随养母侨居印尼。1929年冬,14岁的李林随养父母回到祖国,后来加入“抗日救国会义勇队”。1935年,李林来到北平民国大学读书,1936年11月,李林参加北平学联组织的示威游行,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响应中共北平市委号召投笔从戎,苦练军事技能,展现了非同一般的勇敢和胆识,练就了双枪射击等本领,成为名震晋绥边区的“双枪女游击队长”,带领游击队成功多次粉碎了敌人的“扫荡”。

1940年4月,日军发动大“围剿”,在掩护队伍成功突围后,她只身一人,弹尽援绝,当日军层层围拢上来时,她将最后一颗子弹射向自己的喉咙,壮烈牺牲,年仅25岁。

李林:华侨抗日女英雄,将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

来源: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综合自共青团中央、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学习时报、CCTV国家记忆、北京日报等

(责编:王燕华、黄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