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侨刊乡讯>>《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美国华人研究】疫情冲击下美国的种族歧视与华人的应对
2022年03月22日14:04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英国脱欧、金融危机等对西方自由主义秩序造成重大冲击,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则给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造成重大影响。近年来,特朗普政府更是将中国视为最大战略竞争对手,在科技、贸易、人文交流等诸多领域施行遏制政策,致使中美关系面临建交40年来最严峻的考验。美国华人作为最早移民美国的亚裔族群,其生存境况受中美关系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在全球持续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美国的种族主义反弹,种族歧视愈演愈烈。在此背景下,美国华人的现实处境及未来走向,无疑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国内外学术界以美国华人为研究对象的成果不胜枚举,但聚焦当代美国华人面临歧视及其如何应对的文献却为数不多。李漪莲在其新作《亚裔美国的创生——一部历史》中细数了亚裔美国人的发展历程,并认为主流社会关于当代亚裔美国人崛起的言论建立在分裂的种族主义话语之上,这种将亚裔与其他少数族裔(如非裔)进行比较的行为被视为新的种族主义,且具有较强的破坏性和分裂性;姬虹在《美国新移民研究(1965年至今)》一书中阐述了美国媒体中的华裔形象,认为美国主流媒体对华裔的认识仍存在较大程度的偏颇,“种族形象定性”(racial profiling)是华裔遭受歧视与偏见的重要原因之一,主流社会对华裔根深蒂固的偏见对华人在美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不利影响。有学者或将焦点集中在对华人维权个案的阐述,如李爱慧在《“陈果仁案”与亚美民权运动》一文中对陈果仁案中华人和亚裔群体努力争取司法公正的行动及其影响进行了深入阐述和探讨;还有学者从亚美民权运动的角度进行探讨,如朱振兴以王灵智和麦礼谦这两位华人民权运动人士为例,阐释20世纪60年代美国华人社区如何开展维权运动。陈奕平将美国华人的发展与70年来中美关系的跌宕发展相结合,展现了国家间关系对华人生存境况的重大影响;邓玉柱、潮龙起两人分析了近年美国“华人间谍威胁论”的内容、成因和影响,指出由于美国主流社会的刻板印象,美国华人在高科技行业被歧视并遭受无端指控的现状。本文通过对美国官方报告及皮尤研究中心、各大族裔联合组织调查的最新数据分析,试图探讨疫情冲击下美国华人所面临的种族歧视困境及其应对,希望有助于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一、美国种族歧视反弹的背景分析

作为一个多族群的移民国家,种族歧视与文化冲突从美国建国之日起就与美国的命运紧密相连。关于美国的国家构建和族群整合,学者们提出了熔炉论、同化论、多元文化论等族群关系理论。从美国历史来看,美国族群关系的走向并没有像熔炉论预计的那样,各民族抛弃自身的风俗习惯,全然接受一种新的统一的美国方式;也没有如多元文化论所期待的那样,各族群间保持并发扬自身的文化特性,不同文化之间和平共存、百花齐放。反而在经济全球化衰落的背景下走上了白人至上主义回归的道路,特别是疫情冲击下族群分裂、种族歧视现象更加严重,国内分裂状态加剧。

(一)从同化论到多元文化主义的兴起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多种族社会,这种异质性的人口与种族构成,决定了美国族群构成的多元性。早期定居者催生出以英语、基督教、宗教义务、英式法治理念等为主要内容的“美国信条”。正是这一文化符号使得美国人有了区别于他国人民的民族特性,也让捍卫盎格鲁—新教文化成为一种政治正确。技术革新、西进运动的兴起导致美国对劳动力需求大增,而在同一时期,由于欧洲农业秩序的衰败以及工厂制度的出现而导致社会动荡不安,这样一推一拉的作用共同推动了19世纪中期非英裔群体开始进入美国,形成了第一次移民潮。与19世纪早期进入美国的西北欧移民不同,此次移民潮的移民在语言、宗教信仰、文化背景等方面都与美国信条有较大差异,他们的到来改变了美国的种族特性,美国社会的族群等级结构开始出现:盎格鲁—撒克逊人是族群中的支配群体,白人天主教徒、犹太裔和部分亚裔组成族群等级的第二阶梯,美洲印第安人与黑人奴隶,则由于生理和文化上的差异,被置于族群分层的最底端。由于盎格鲁核心群体控制了经济和政治领域的主要资源,奠定了美国社会的文化基调,后来的群体就必须适应盎格鲁新教文化。这种要求移民放弃自己祖先文化并接受美国盎格鲁—撒克逊核心群体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美国移民社会适应的指导思想。同化论由此产生并对美国族群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罗伯特·帕克和伯吉斯较早提出了“同化”这一概念:同化是一个相互渗透和融合的过程,单个的个体获得了其他个体或群体的记忆、情感以及态度,并与他们一起被整合进了一种共同的文化生活。为了回答外来移民究竟能否同化于美国主流社会这个问题,帕克开创性地提出了“种族关系循环论”,将族群互动的过程分为接触、竞争、适应和同化四个阶段,并认为这是一个缓慢、逐渐且不可避免的线性过程。帕克的“种族关系循环论”开创了族群理论研究的新方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引领了美国移民理论的发展,但该理论也因缺少对同化所需时限进行具体分析且缺乏对同化过程细节的阐释而受到诟病。在帕克提出同化理论半个世纪后,著名社会学家米尔顿·戈登提出了七个测量同化的维度,从浅到深分别为:文化或行为同化、结构同化、婚姻同化、认同意识同化、态度接受同化、行为接受同化以及公民同化。戈登提出的七个变量可以作为量化单位用以考察不同目标系统中同化的进程,直观地对少数族裔的同化过程进行分析和归纳。但随着美国多族群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同化政策并没有使移民融入一个没有种族歧视和分裂的美国社会,反而让不同族裔的移民拥有了强烈的族群意识,形成一种各族裔共存的新的社会形式。

20世纪60年代的移民潮对美国族群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并直接导致族群理论的变革。1965年美国国会通过的《1965年移民和国籍法修正案》,废除了以种族为标准的配额制,而以国籍限额制取而代之。因此,大量非裔、拉美裔、亚裔等非欧裔移民进入美国,美国族群成分进一步复杂化,盎格鲁—新教文化的统治地位受到威胁。几乎与此同时,民权运动的兴起对美国的种族主义制度产生巨大冲击,部分少数族裔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身份,并对之前奉若神明的同化论产生质疑,对是否要为了实现“美国化”这一目标而抛弃自身族裔特征提出疑问。到20世纪70年代,一些学者对多元种族的现实认识更为深入,涌现出一批对同化论进行反思的著作。多元文化主义的概念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在多元文化主义模式中,融合的过程被视为双向的,涉及的范围包括群体和个人。与归同盎格鲁论及同化论不同,多元文化主义允许具有异质性的移民保持其文化特性,并寻求与之相容且以平等概念为基础的社会统一的形式。正如格雷泽在《熔炉之外》中所强调的:“美国社会中的种族群体不是大规模移民时代的一种生存形式,而是一种新的社会形式。”这种新社会形式的提出既是对同化论的有力回击,也首次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放在了平等的位置进行考量,完成了对多元文化主义这一价值观的表述。

同化论旨在维护美国白人的统治地位,而多元文化主义则强调各民族间平等共处的关系,它似乎更能给日渐分裂的美国寻求一条各族裔和谐共处的道路。但多元文化主义也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弊端,它强调族群间的共存与连接,但并未找到其间的关联性。因此,与其说多元文化主义是一种现实,倒不如说是一种理想,在美国强大的同化论思潮之外保持一种局部的纷繁与残留,以借此体现美国文化的多元性。

(二)白人至上主义的回潮

白人至上主义主张白人优于其他有色人种。作为一种政治意识形态,它加强并维持了白人对社会、历史或制度的统治。美国社会白人至上主义的信念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至欧洲移民踏足北美之时,并在对印第安原住民的掠杀及对黑奴的统治和剥削中得到进一步发展,逐渐成为一种不言自明的特权概念,对美国族群关系造成深刻影响。随着20 世纪60 年代平权运动的兴起,白人至上主义遭到了重创,公开叫嚣种族差异成为“政治错误”,族裔间差异不断缩小,非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社会地位逐步提高。

但表面的和谐掩盖不住暗流涌动的族际冲突。伴随特朗普政府的上台,白人至上主义在美国沉渣泛起。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美国人口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据美国人口调查局2020年公布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2020 年,美国历史上首次出现了白人人口减少的现象,美国白人占比由2000年的69.1%降至2020年的60.1%;拉美裔和亚裔的人口出现大幅增长,拉美裔占比由2000年的12.6%上升至2020年的18.5%,亚裔则从3.8% 增长至5.9%,全国总人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化状态。根据美国人口调查局2020年2月修订的《美国:2020—2060 年人口预测》报告,到2060 年,美国少数族裔人口将持续激增:两个或两个以上种族的人数将增长200%左右,亚裔的数量将翻一番,西班牙裔人口数量接近翻番,唯一会减少的群体是非西班牙裔白人人口,从1.98亿下降到1.79 亿,预计将减少约1900万人。“多数的少数族裔”时代即将来临,少数族裔人口规模的扩大、政治及经济地位的逐渐攀升,将直接导致美国国内资源的重新分配。与此同时,新移民在种族、肤色、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方面与白人的巨大差异,将严重威胁盎格鲁—新教文化的统治地位,并深刻动摇美国公民的国家认同。

二是,底层白人社会经济地位进一步下降。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下,美国制造业的空心化导致大量工作机会流失海外,收入锐减、前景无望的底层白人对未来的焦虑和担忧通过反对少数族裔和外来移民的形式表现出来。正是凭借高举白人至上主义的大旗,将反对“政治正确”及非法移民作为其竞选的核心主张,2016年特朗普击败希拉里登上总统之位,而他的当选也让白人极端分子找到理想的政治代理人,使民粹主义对建制派精英的反叛达到高潮。正如亨廷顿所说,美国国民特性遭受到国民身份重要性下降、多元文化主义盛行以及非欧裔移民的大量入境等多重挑战,在此背景下,美国国民特性可能会出现的发展前景之一,就是在面对各种势力向美国核心文化的挑战时,美国白人将重新捡起业已放弃的人种和民族属性理念,用以排斥、驱逐或压制其他人种、民族和文化。以2017年发生的夏洛茨维尔骚乱为代表的一系列白人种族主义运动,及近年来美国不断增长的种族犯罪行为,都印证了这一点。

三是,过度政治正确导致族裔间的隔阂进一步加深。白人认为,政府颁布的具有种族意识的政策以及表面上种族中立的政策,主要目的是帮助少数族裔,从而在客观上损害了白人的利益。罗伯特·伍德·约翰逊基金会和哈佛大学陈正熙公共卫生学院于2017年发布的一项名为《美国的歧视:美国白人的经历和观点》的民意测验结果显示,55%的受访者(白人)表示,他们认为当今美国社会存在对白人的歧视现象,具体体现在求职、教育及获得平等报酬等方面。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特朗普治下的美国全面扩大了对传统主义者及白人基督教徒的保护,传达出强烈的白人保护主义愿景,进一步加深了白人及少数族裔之间本已存在的隔阂。

白人至上主义的回潮和多元文化主义的受挫,究其实质是种族主义思想在美国的复苏,是对盎格鲁—撒克逊主义式微的应激反应。特朗普政府凭借对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的煽动,为自己增加政治筹码,获取选民支持,但也进一步加剧了美国社会种族和阶层的分裂,背离了美国民主、平等等传统价值观,极大地破坏了美利坚信条,使得许多美国既有的价值观接连遭遇挑战。

美国是一个建国仅两百余年的移民国家,民众之间缺乏共同的文化、历史、生活习惯等民族纽带,因此,每当国内发生危机时,总是需要一个外部的“敌人”,使美国人民“团结一致”。无论是20世纪中后期的美苏冷战、21世纪初的反恐战争,抑或是现阶段的对华遏制,都是美国政府寻找新的打击目标以维系“美国人民团结”的表现。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给全球政治经济秩序带来重大冲击。面对疫情和选情的叠加,共和党和民主党都选择了对华强硬态度,以期赢得民众的支持。特别是特朗普政府在疫情防控不力的背景下为了转嫁矛盾,将公众的注意力转向中国。美国一些政客和媒体将疫情政治化,对中国污名化,极大地煽动了美国民众的恐惧心理和排外情绪,美国从官方到民间的反华舆论空前强大,对华裔、亚裔的舆论暴力、人身攻击案件频发,在美华人的生存环境面临巨大挑战。

二、美国社会种族歧视的表现

纵观美国历史,一旦出现经济危机、社会动乱,移民特别是华人,往往成为美国政客转移国内矛盾的替罪羊,无论是为了吸引劳工选票而引发的19 世纪排华运动,还是特朗普依靠底层白人的支持赢得2016 年的总统选举,抑或是当下美国政府为推卸防疫不力的责任而煽动种族主义情绪,都从本质上反映了这一规律。

疫情冲击下,另一种针对华人歧视的精神病毒也悄然而至,并通过社交平台、新闻媒体迅速传播,波及全美,助长了美国民众的仇外心理,针对亚裔美国人的种族主义事件及暴力犯罪明显增加。美国联邦调查局发布报告称,“由于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美范围内针对亚裔的仇恨犯罪事件可能会激增…… 威胁到亚裔社区。”“停止对亚裔仇恨组织”(Stop AAPI Hate)发布的《2020—2021国家安全报告》,统计了2020年3月—2021年6月收到的9081件针对亚裔美国人的歧视和骚扰事件。由于调查采取的是网上自行申报的方式,记录的歧视和骚扰事件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恶劣行径并没有进入公众视野。根据该报告,歧视的形式包括口头骚扰、身体攻击、线上攻击等,其中口头骚扰占比最高,64%的申报人表示受到了诸如“滚回中国”、“病毒中国人”等具有侮辱性的言辞对待;超过13%的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身体攻击,如当街被扔玻璃瓶、在公共场合受到恶意撞击等(见图1)。一时间,亚裔美国人变得人人自危。

正如华裔历史学家李漪莲在国会听证会上发言时所提到的,“当今亚裔美国人面临的种族歧视及暴行,是系统性的国家悲剧,它反映了美国针对亚裔系统性的种族歧视。”深嵌于美国建国理念中的民粹主义和白人至上主义,是目前导致美国华裔面临歧视与迫害的根本原因。

通过对《2020—2021国家安全报告》中报告案例者族裔身份进行分析可知,受歧视的人群中,华人占比43.5%,为受害最严重的族裔群体,韩裔、菲律宾裔、日裔和越南裔共占比达42.7%。接近90% 的报告者认为,他们的华人或亚裔身份是导致其被攻击的首要原因。尽管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出生于美国,或者来美多年,在语言、生活习惯方面已完全“美国化”,但黄皮肤和黑眼睛却让他们成为“永远的外国人”,亦成为被攻击时最显而易见的标志(见图2)。

除了可能面临的歧视和辱骂,疫情冲击下美国华人面对的种族犯罪数量也直线上升。美国国会亚太裔委员会2021年2月发布警告称,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美国国内针对亚裔群体的暴力事件激增,已使亚裔美国人面临“无法令人忽视的危机”。从曼哈顿、华盛顿、西雅图到洛杉矶,受攻击的亚裔遍布全美各大城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有大量报道称亚裔美国人遭受歧视和暴力,32%的亚裔成年人表示,他们担心有人可能威胁他们的人身安全,80% 的亚裔美国人认为,针对亚裔的暴力事件在增加。加州州立大学圣贝纳迪诺分校仇恨与极端主义研究中心于2021年6月发布的仇恨犯罪研究数据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反亚裔仇恨犯罪相比2020年同期增长了189%,仇恨犯罪增长率最高的三个城市分别为纽约、洛杉矶和芝加哥,其中纽约报告的仇恨犯罪事件从2020年第一季度的13件飙升至2021年的47件,增长率高达262%。有学者认为,尽管拜登上台后没有继续对中国污名化,但多数美国民众对华裔及亚裔的刻板印象已根深蒂固,这种负面形象使美国华裔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2021 年3月16日,发生在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地区的大规模连环枪击事件更是震惊寰宇,21岁的白人男性先后在三个温泉浴场举枪肆虐,造成8人死亡,其中6人为亚裔。该事件已经引起亚裔美国人的高度关注,从华盛顿、纽约、旧金山到芝加哥、波特兰、洛杉矶,全美多地不断举行示威集会,抗议针对亚裔美国人的暴行。新冠疫情、经济危机与仇外情绪交织在一起,本次枪击案让美国亚裔更加恐慌。

三、美国华人对种族歧视的应对

作为全球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需要大量的人口输入以维持其经济增长,但移民也同时带来多元的语言、文化和生活方式,这对视盎格鲁—撒克逊文化为主流价值观的美国而言构成了巨大的冲击。在需求与冲击之间便决定了美国移民政策的摇摆,美国华人则多次成为这种摇摆的受害者。在历史的车轮行驶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面对卷土重来的种族歧视,华人如何应对?应对的方式与以往相比呈现出哪些新特点?下面进行梳理分析。

(一)投身抗疫,回馈当地

深受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响,华人在美国勤奋上进,踏实肯干,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但同时低调行事,明哲保身,不愿意过多参与公共事务,采取相对封闭的生活方式将自己局限在华人圈子中。在一定程度上,正是由于这样的民族特性,使得华人在过去的百余年间备受排挤,在曾经滔天的反华浪潮中几无容身之所。

历史的经验说明,在歧视面前封闭和退缩是无效的,华人应关心和融入居住地的生活。新冠疫情在全美暴发后,许多美国华人及其团体迅速投入到抗击病毒的斗争中,他们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其他机构捐款,给医院和看护者购买和捐赠个人防护设备。与大型机构在危机事件响应时需要付出的冗长流程不同,此次疫情中,美国华人充分利用其更具有灵活性和机动性的特点,以及与祖籍国的资源互通优势,在微信上建立起庞大的信息和资源网络,为美国医院、社区采购急需的医疗物资。在当地社区防护用品紧缺的情况下,明尼苏达华人医师协会引导华人社区志愿者通过媒体动员、个人资源等方式,在两周的时间内就筹集到了8万余美元、1.2万件个人防护用品。为收集到尽可能多的口罩,当地华人社区甚至发动其在中国国内的关系网络,请求在中国的家人和朋友寄来口罩,帮助当地疫区渡过难关。华盛顿华人社区联盟于疫情期间发起了集资和捐赠PPE的社区行动,65个社区组织参与了联合行动,共集资14万美元,全部用于为大西雅图地区的医院、医护中心、养老院、第一反应救援机构和学区等机构的抗疫物资采购。2021年4月,华人社区联盟因在疫情期间的杰出表现而获得2021“常青捐赠精神奖”。

除筹款捐物外,美国华人还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宣传疫情防护知识,与当地社区分享其积累的抗疫知识和经验,力争最大限度地在这场抗疫斗争中发挥作用。很多华人团体从2020 年1月起,就通过他们前期对中国疫情的观察、研判,开始对公众进行防疫宣传及救援努力。3月11日,新泽西学院与美国华人联合会共同举办了面向美国大学和社区公众的网上防疫宣传,分享了中国抗疫经验。困难和挫折恰是成长的催化剂。面对汹涌的疫情,美国华人没有怯懦、退缩,而是积极投身抗疫行动,让美国主流社会看到了华人的责任和担当,扭转了华人的刻板印象。

(二)勇于发声,表达诉求

面对新冠疫情下的种族歧视,许多华裔政要、侨领及侨胞们纷纷行动起来,打破传统“哑裔”印象,在歧视和暴力面前勇敢发声,向种族主义说不。南加州华人社团联合会荣誉主席张素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某些政客对中国的污名化让民众把不满情绪发泄到亚裔身上,这使美国社会本就脆弱的种族问题更加凸显。亚裔需身体力行地传播正能量,对于遭受歧视的同胞,应立刻报警,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全美中华青年联合会、美国华人公共外交促进会等17家美国亚裔社团联合署名,对美国公众发表公开信,并指出亚裔美国人在抗疫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呼吁美国各族裔团结抗疫,拒绝炒作种族分裂和隔离的政治伎俩。美国亚裔社团联合总会与多个亚裔社团代表、民选官员、侨领等在纽约布碌仑召开新闻发布会,谴责纽约州众议员办公室人员在其网络社交媒体上转发排斥华人言论的文章,认为华人社区出现的歧视和偏见行为令人担忧,华人应团结起来,共同应对。

2021 年4 月,面对新冠疫情下不断新增的仇恨犯罪案件,美国华裔众议院议员孟昭文连同日裔参议员广野庆子联合提出《反新冠仇恨犯罪法案》(Covid-19 Hate Crimes Act),要求美国司法部门加速审理与疫情相关的仇恨犯罪案。2021年5月,在国会两院的压倒性支持下,拜登总统签署了这一法案。《反新冠仇恨犯罪法案》将帮助美国司法部加速审查已经备案的新冠肺炎相关仇恨犯罪,并帮助建立更完善的在线报案系统和求助系统,允许美国司法部和卫生与人力资源部出台相关指导方案,以规范新冠疫情相关用语,遏制种族歧视倾向。该法案的通过标志着亚裔争取族裔权利平等的进步,在亚裔维权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三)运用法律,维护权益

美国是典型的判例法国家,诉讼结果具有与法律等同的效力,因此诉讼成为少数族裔维权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参与诉讼案件通常需要投入巨大的时间成本与金钱成本。纵观美国华人史,通过诉讼方式维权成功的案例并不多见,而“美国微信用户联合会诉特朗普政府案”的绝对性胜利,为美国华人的法律维权留下了经典的成功案例。

2020年8月6日,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布微信禁令。消息一出震动了美国华人社会,部分华人立刻行动,投身到维权斗争中来。2020年8月8日,朱可亮等五位华人律师在新泽西州发起了美国微信用户联合会(U.S. WeChat Users Alliance,简称“美微联会”),该组织指控特朗普当局剥夺了他们的选择自由并于8月21日正式将特朗普政府起诉到加州北区联邦法院。随后,美微联会紧锣密鼓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案件准备工作,包括聘用顶级律师团队、发布《关于发起维护美国微信用户权益行动的捐款倡议书》、确定5 位个人原告和2 个实体原告、确定了5位用于初始禁止令申请动议的专家证人等。9 月20 日,地区法院批准了美微联会的初始禁止令动议,宣布暂停有关微信的禁令。审理该案的法官劳雷尔·比勒(Laurel Beeler)认为,此总统令可能损害《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第一条所保障的言论自由,且将对使用该应用作为主要通信手段的少数族裔社区带来困难。2021年6月9 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总统令,撤回由2020年8月6日前总统特朗普签署的封杀微信的命令,这意味着由美微联会所领导的微信禁令阻击战大获全胜。

美国微信用户联合会能在极为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筹集款项、聘请顶尖律师团队等举措,并最终取得完胜,这一行动将在美国华人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代表美华人首次抱团通过司法途径挑战总统令并获得成功,开创了草根华人组织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的先例,影响并鼓舞了一大批华人及少数族裔人群,为他们在维权道路上的前行注入了动力。

(四)出版报告,展示贡献

面对系统性种族歧视及固有的刻板印象,美国华人社团积极发声,通过与权威机构联合发布学术研究成果,以加深华人对美国的认同感,增强华人在美的话语权,改变以往华人在不公面前沉默不语并默默承受的状态。如2021年2月8日,美国百人会发布了一份名为《从基础到前沿:华人对美国的贡献》的综合性研究报告,报告共分八个部分,较为全面地梳理了华人对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艺术、基础建设等方面的贡献。以商业部分为例,美国有超过16万家华裔美国人拥有的企业,占所有支付就业和工资的企业的近3%,在2017 年创造了2380亿美元的收入,支持了130万个工作岗位。科技方面,截至2018年,15%的华裔美国人在生活、物理和社会科学、计算和数学、建筑和工程等领域工作,几乎是在这些领域工作的美国人的比例的三倍。在美国华人面临种族主义再次抬头、仇恨犯罪直线上升的当下,这份报告的出台充分展现了美国华人在过去的170年中对美国社会的贡献,也是对反华分子、排华分子作出的有力回击。这份报告充分说明,美国华人是美国经济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不像一些排华分子所说的,华人是“永远的外国人”,仅仅为中国发展发挥某种作用。

(五)联合其他族群,携手抗争

美国华人作为占美国总人口1.5% 的少数族裔,其力量是十分弱小的,必须依靠与其他族裔结盟,才能争得一定的话语权。首先是积极争取亚裔的支持。韩裔、日裔等亚裔是华人天然的盟友,历史上每当华人遭受排斥,亚裔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此次疫情冲击下接连掀起的对华人以及亚裔的歧视浪潮,已经造成人人自危的局面。在此背景下,由亚太美国国会研究所、亚太社区卫生组织协会、美国华人联合会等共计37个亚太裔组织组成的亚太裔美国人全国委员会于2020年3月起草了一封签署信,致众议院佩洛西议长和参议院领导人麦卡锡,敦促其呼吁团结,谴责冠状病毒带来的种族主义回潮。2020年3月19日,亚太政策与规划委员会、华人权益促进会以及旧金山州立大学亚裔研究系联合组成全国性联盟“停止对亚裔仇恨组织”,该组织收集并追踪大量美国境内针对亚裔美国人的仇恨和歧视事件,为亚裔美国人搜集歧视证据、应对种族主义攻击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二类盟友是有色人种。美国有色人种具有非常丰富的种族斗争经验,向其学习抗争的经验,并团结他们一同发声,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疫情发生以来,针对亚裔特别是华人的歧视性行为激增,美国华人团体与其他少数族裔团体联合起来,共同抵制和抗议种族歧视。针对特朗普公然将新冠病毒称为“中国病毒”,并在多种场合反复使用这一污名的行为,国会亚太裔核心小组主席朱迪·朱、国会黑人核心小组主席巴斯、国会印第安人核心小组联合主席德布·哈兰德等发表联合声明,强烈谴责特朗普政府和共和党议员将新冠病毒种族化、政治化,而助长仇外心理,并呼吁共和党人搁置争议,将遏制新冠病毒作为目前的首要目标。美国华侨华人联合总会发布告全美华人倡议书,呼吁全美各地华人理解非裔美国人的处境,消除种族歧视,帮助弱势群体,携手团结其他族裔居民,共克时艰。

2020年2月25日,美国各地的70多个犹太人组织签署并发布了《对华裔美国人和华人社区的支持信》,信件充分表达了对美国华人的亲切慰问和坚定支持,并鼓励犹太社区成员积极参与华人商业活动。为了回报犹太社区的声援,美国华人团体向华盛顿、波士顿和纽约地区的犹太社会服务机构捐赠了数以千计的防护用品,这样的举动无疑让两大族群的联系更为紧密。犹太公共事务委员会(JCPA)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大卫·伯恩斯坦与美国华人联合会负责人薛海培于2月28日进行了线上会面及专访直播,就美国华人社区当下面临的挑战交换了意见,进一步加强了犹太组织和华裔组织的相互了解与合作。

2021年3月16日发生的亚特兰大枪击案在亚裔群体中引发了强烈抗议。3月20日,美国华人联合会携手全美一百余个华人及亚裔组织,发起了全美烛光悼念晚会,覆盖华盛顿、波士顿、纽约、西雅图等共计30余个城市,参与者达10万人之众。此次全美亚裔抗议运动,是继1982年华裔青年陈果仁遇害所引发的全国性抗议运动以来,亚裔社区又一次大规模的跨族裔抗议运动。新冠疫情肆虐的背景下,美国对亚裔仇恨犯罪激增,亚特兰大枪击案成为压垮亚裔的最后一根稻草,激发了亚裔维权的信念,加强了亚裔同舟共济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四、结语

作为多种族的移民社会,美国曾尝试用多种理论来解释并进而消弭各族群间的矛盾:或希望各族群在美国这个民族大熔炉中形成新的共同文化;或以多元文化论来促使各族群和谐共存,但这些期待均以失败告终。纵观历史,美国华人的发展与中美关系的走向紧密相关,当前美国国内种族主义势力再度抬头,仇恨犯罪频发,美国华人的生存状态再次遭遇困境。

美国华人的移民史既是一部奋斗史也是一部屈辱史。1943年排华法案废除至今已过去了70 年,美国华人早已不是过去蜷缩在唐人街任人压榨的“劣等民族”,各领域的中上层都能看到华人的身影,他们为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疫情侵袭下,美国华人更是展现了新形象:他们投身抗疫工作,积极回馈社区;勇于发声,打破“哑裔”的刻板印象;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出版成果集,展示华裔贡献;联合其他族裔,携手抗争歧视与偏见。应该说,在权益抗争方面,美国华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今后,华人仍需继续努力抗争,通过法律、舆论等各种渠道,破除美国社会对华人的刻板印象。但同时,也要认识到,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是系统性的、根深蒂固的,华人抗击种族歧视注定任重道远。

(摘自:陈惠扬、潮龙起:《疫情冲击下美国的种族歧视与华人的应对》,《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21年第4期。注释从略,如有需要请参见原文。)

(责编:吴雨谣、黄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