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海外侨讯
东方“天籁”奏响日本(侨界关注)
杨  宁  陈婕洺
2022年02月14日09:0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日前,日本横滨中华艺术学校主办了一场“挥春送福”活动。图为活动现场。
  受访者供图

1月30日,由日本横滨中华艺术学校主办的第三届“挥春送福”活动圆满结束,许多旅日华侨华人与当地友人挥笔写下寓意美好生活的“福”字,现场还有古筝等中华传统民乐表演,气氛热烈、年味浓郁。

除了借新春佳节推广中华传统音乐,该校还曾多次举办各类中华民乐演出活动。

 

中国民乐魅力四射

24年前,横滨中华艺术学校创办人、中国古筝演奏家谢雪梅,只身一人到日本留学,毕业后便从事古筝演奏工作。她说,“创办学校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学习中国民族乐器的环境,由于我长期在这个领域里工作,接触到许多专业资源,后来就开办了中华艺术学校。”

谈及学校的课程,谢雪梅介绍:“在中国传统民乐的教学科目里,学校提供古琴、古筝、扬琴、琵琶、马头琴、二胡、葫芦丝等教学课程。在师资的选择上,我也以最专业、严谨的考核标准招收团队。”

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艺的舞台,几年前,谢雪梅开始积极筹办各类文艺晚会。“文艺表演是凝心聚力的精神纽带,除了能抚慰旅日侨胞的思乡之情,我也希望能借此促进中日文化交流,让当地友人感受到中国民乐的魅力。”谢雪梅表示。

铿锵有力的二胡、低回婉转的马头琴、清耳悦心的古筝……当极富感染力的器乐响起时,台下喝彩声不断,人们纷纷举起手机或相机,拍下一个又一个精彩瞬间。谢雪梅感慨,“我们办了3届文艺晚会,每一场都很成功,从观众席传来的赞叹与掌声,让我知道,这些年的辛苦与坚持都是值得的。”

一场成功演出的背后是很多人心血的付出。“为呈现一场高品质、高水准的艺术盛宴,我们经常花上好几个月的时间进行筹备,不仅要保证演出节目的质量,还要确保灯光、音响、道具、化妆、摄影、摄像等幕后工作顺利运行。”谢雪梅表示。

谢雪梅也亲自登台独奏。“去年那场文艺晚会,我独奏了一曲《战台风》。此外,我还与两个学生一起演奏了古筝三重奏——《采薇》,她们的精彩表现将现场气氛推向最高潮,我感到很欣慰。”谢雪梅说。

谢雪梅表示:“新的一年,学校将继续提升中国民乐的教学质量以及筹办更多文艺表演,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为丰富海外侨胞的精神文化生活作出更多贡献。”

马头琴声超越国界

除了古筝、二胡等广为人知的中华乐器表演,现场还有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声音”——马头琴。据悉,一些日本观众因为这台演出,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身穿蓝色蒙古袍,手持马头状弓弦乐器的蒙古族马头琴演奏家腾朝,在文艺晚会上演奏了一曲《圣山》,独特的音色错落交替、婉转悠扬,让人仿佛置身内蒙古大草原,近距离感受“圣山”的自然魅力。

马头琴蕴含了独特的审美文化、人文思想和民族精神,与蒙古族的生活环境密不可分。“小时候家里一旦有访客到访,酒足饭饱后,我们都会聚在一起唱歌、演奏乐器,耳濡目染,我自小便对马头琴情有独钟,它的声音与二胡、古筝不同,有点像摇篮曲,听着特别舒服,每当我思念家乡时,就会拿出琴拉上几段旋律,让自己有一种‘回家’的感觉。”腾朝说。

2003年,马头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上千年的发展,马头琴已成为蒙古高原游牧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同时也在许多国家广为流传,深受海内外民众的喜爱。

“我在日本教马头琴已有6年,学生大多都是日本人,有些岁数挺大了,但还是特别热衷于学习马头琴。”腾朝表示,“有个学生对我说,他曾经在外国偶然听到马头琴的声音,却不知道这个美妙的音色出自哪个乐器,后来在网上多方查询、打探得知,那个让他心心念念的音色来自马头琴。互联网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中国传统民乐的推广途径。”

为了让更多人体验到马头琴的独特魅力,腾朝表示:“未来,我会继续与国内外的马头琴爱好者一起努力,共同做好中国民乐文化在海外的推广与传承。”

以乐为媒交流互鉴

除了古筝和马头琴,中国的二胡、琵琶也是许多日本友人喜爱的中国传统民族乐器。

“刚开始,我以为不会有太多日本人认识二胡,想要学习二胡的可能会更少,但后来我发现许多日本人都对二胡很感兴趣。2001年,中国音乐乐团‘女子十二乐坊’正式创立,随后这个民乐乐团在日本备受瞩目,为推广中国民乐作出了重要贡献,很多学生都是被这个乐团所吸引,想要学习二胡。”旅日5年的中国二胡青年演奏家刘晋阳对本报表示。

在刘晋阳看来,要想以乐为媒,培养日本民众学习中国民乐的兴趣,须与流行音乐做结合。她说:“我经常受邀参加各类大型演出活动,在这些公开场合表演时,我会针对性地选择当地民众更为熟知的曲目。在为年长观众演奏时,我会选用邓丽君的曲目;在面对年轻观众时,则会选用《千本樱》这类二次元音乐。在我看来,有针对性地推广能加深当地民众对中华民乐的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也有学生是在看了‘女子十二乐坊’的表演后,才对中国民乐产生兴趣。我相信实现文化落地的方式十分多元,不管是哪种形式,只要能加深当地民众对中国民乐、文化的理解,就是成功的。”旅日19年的中国琵琶演奏家鲍捷表示。

“在体验课上,我会先着重介绍中国的民乐文化,然后再对比讲解中国与日本琵琶的区别,像在制作琵琶弦时,日本习惯使用丝线,中国则习惯用钢丝;在表演形式上,日本琵琶主要是边唱边弹的伴奏形式,但中国琵琶的演奏形式则两者皆可。”鲍捷说,“我喜欢通过细致的介绍与对比,加深学生对中国民乐文化的理解与热爱,这样的教学方式效果显著。”

虽然长期在海外发展,但中国始终是鲍捷心里的寄托。她表示:“能以琵琶为媒,让中华文化为更多日本友人所认识、所欣赏,我感到十分荣幸。未来我会继续在民乐推广这条路上砥砺前行,促进文化交流互鉴。”

(责编:王燕华、刘婷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