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月21日
伍连德病逝
今天 国家记忆与您致敬
鼠疫斗士伍连德
伍连德
中国第一位被提名的诺贝尔奖候选人;
曾设计出中国的第一枚口罩;
亲手实施了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例疫区现场人体解剖。
伍连德1879年出生
祖籍广东台山
从小就天资聪颖的他
凭借着优异的成绩
顺利地进入了英国剑桥大学的大门
24岁时
他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成为第一个获得
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的华人
1907年
伍连德就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帮办
并运用其在西方的所学
为中国培养医学人才
1910年冬
中俄边境小城满洲里的一家客栈里
从俄国回来的两位皮毛商人
突然口吐血沫而死
怪异的是
他们死后全身的皮肤都呈紫红色
而短短的几天之后
越来越多的人同样感染上了这种疾病
一场恐怖的瘟疫
向着枢纽站哈尔滨
甚至整个东三省蔓延
1910年12月24日傍晚
伍连德和助手林家瑞
抵达哈尔滨火车站
他们连夜展开调查
初步判断这些患者感染的是鼠疫
它还有另外一个更加恐怖的名字
黑死病
几乎所有的国家
都把它列为第一号传染病
12月27日
一位日本籍的女性患者死亡
伍连德得到消息后
带着助手连夜赶去
征求过家属的同意后
在一间普通的客栈里
中国近代医学史上的
第一次疫区现场人体解剖
秘密地进行着
伍连德将这次鼠疫称为“肺鼠疫”
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染的鼠疫
距离鼠疫病人最近的医护人员
稍有不慎
就可能感染上鼠疫
为了做好医护人员的自身防护
伍连德想出了一个办法——戴口罩
伍连德发明的这种口罩
被称为伍氏口罩
事实证明
它有效阻断了人与人之间的鼠疫传播
但令伍连德感到困惑的是
哈尔滨本地的疫情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直到他来到傅家甸北部的一个坟场时
看见坟场内的棺木和尸体被随意堆弃在地面上
终于得知了问题所在
1911年1月31日
伍连德在多方的配合下
将堆积在傅家甸坟场里的2200多具尸体
进行了火化
这是中国历史上
第一次集中火化疫毙者尸体
1911年
东三省鼠疫大流行宣告结束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依靠科学手段
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
成功控制传染病的行动
伍连德用了不到4个月的时间
伍连德和防鼠疫人员合影 图片来源:伍连德纪念馆
1911年4月
万国鼠疫研究会召开
32岁的伍连德担任此次会议的主席
本次会议
对于提高中国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事业
在世界的地位、发展
自然是不言而喻
此后伍连德开始
专注于中国防疫体系的建设
在全国创建了20多所医学卫生机构
并先后扑灭了
1920年、1926年、1932年
在上海、东北等地的鼠疫
1935年
伍连德获得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提名
成为第一个获此提名的华人
人们不曾忘记一百多年前
伍连德留下的逆行者身影
一位真正的“鼠疫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