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建党百年专题>>百年侨心
春风化雨 传艺育德——走近江苏侨界“大先生”
2021年09月13日10:30  来源:江苏省侨联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回信,对他们寄予殷切期望,并向全国广大教师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祝福。

今年9月10日,是第37个教师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带您走近三位江苏侨界“大先生”的人生瞬间,他们中有彪炳史册的大教育家,也有毅然回国科技报国的“侨界十杰”人物,还有立足讲台平凡的侨界教师。“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所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正是千千万万个他们的缩影汇聚起教育强国的时代之光!

张謇:求国之强,当先教育

清末状元、著名实业家张謇(1853—1926)在中国教育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兴办实业、发展教育的故事在江苏侨界举办的“亲情中华·张謇故事”专场演出中流传开来。

张謇一生创办了370所学校。为南通教育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为近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父教育,母实业”,张謇把实业与教育两者的关系形象地比喻为一个家庭的父母双亲,相辅相成,至亲至密,缺一不可。“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张謇一生创办了二十多个企业,可谓坐拥通城,富甲一方,然而,财富的追求并不是目的,他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兴办学校上。

求国之强,当先教育。张謇的许多教育主张,都是在认真考察和学习外国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他和罗振玉、沙元炳商定私立师范学校的各项校规章程,对招集生徒、教习考核、校务管理等项,都拟定了详细条文。随后又约同有关挚友,勘察地址,最后择定了南门外的千佛寺。1902年,全国第一所民办师范“通州师范学校”在南通城区东南一隅废圮的千佛古寺旧址上亮相,接纳新生入学。张謇亲任校长,发表“师范学校开校演说”,阐明“建学宗旨”,反复强调“坚苦自立,忠实不欺”之校训。他还特聘了当时的学界名流、思想家王国维为国学教员,又聘日籍教师西谷虎二、木村忠治郎等担任伦理学、西洋史、教育学及教授法等课的教师。先招了本科(三年)、讲习科(一年)各一个班。民立通州师范学校的建成,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独立师范学校的起点。该校除本省本县外,全国21个省中有13个省的青年来这里学习。很快京、津、冀、湘、闽等地都出现师范学校。有男师和女师;普通师范、专科师范和特殊师范;有幼师、中师、高师。

张謇办学讲究次序,他认为小学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因此主张“立学须从小学始”。他在创设师范学校的同时,广设小学,计划在农村每十六平方里设一所初小。据统计,截至1922年为止,张謇在如今的南通地区,就创建高小60余所,初小250所。张謇曾说:"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不与草木同朽"。1910年的初春,张謇从崇明岛的工厂坐船到启东,上岸后,坐马车前往自己的垦牧公司。连日阴雨,道路泥泞,颠簸难行。车上的张謇心想,如果小学生在这样的天气上学,必定比自己艰难百倍,自己先前设定的25平方里建一所学校的计划,对于学生而言,是多有不便的。于是,他回来后,再次调整教育规划,拟16平方里建一所小学,后来又进一步调整,拟9平方里建一所小学。

“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是张謇办学的原则。设学是为了有用于实业的建设,适合于当地需要,在此思想指导下,他兴办了各类专门型的学校,把教育同地方建设和发展实业融为一体。为确定南通市政规模和管理范围,他在通州师范附设测绘科,随之建立了测绘局、清丈局和清丈传习所。南通地处长江入海口,水利建设是地方头等大事,张謇在通州师范附设土木工科。他任全国水利总裁后,在南京创办了河海工程学校,培养水利工程人才。南通盛产棉花,为改良棉种、改进种植,农校应时而立。同时建立气象台,为学生提供实习园地。建纱厂需要纺织专门人才,同时也为了改变在国际上“延欧人以司其命”的状况,设立纺校。随着医院的建立,急需新式医生,又设医校。随着商业的发展,商业管理人才短缺,又设商业学校、工商补习学校,在吴淞设商船学校。他还注意发展特殊教育,办起盲哑学校……他在中国教育史上,创造了七个“第一”。

张謇的孙子张绪武先生回忆其祖父在通州师范学校办学时,讲了这样一段故事:临近开学了,老人总会亲自掌着油灯,去查看每一间教室的门牌,并亲手将其钉牢。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位手执油灯的老人,努力地以晕黄之光给周围以光明。殊不知,在当时,对于一个诺大的昏暗的旧中国而言,这样的光明弥足珍贵,彪炳千秋!

王志功:教学科研是一辈子的事情

在我们国家发展历程中,有很多人一生择一事,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为国家默默奉献。对于67岁的东南大学无线电系教授王志功来说,做研究,培养学生仍是他的日常。作为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他一直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以身作则,辛勤耕耘。

“我身居异境,难忘祖国,难忘党和人民对我的培养、对我的期望。从出国的那天起,就想着我们是要回来的,这一点妻子与我从来没有过分歧。”谈起自己回国时的经历,王志功这样说道。1997年9月,面对祖国的召唤、母校的期盼,他毅然放弃国外高薪工作和一切优越条件,举家回国定居。

为了实现自己对国家的承诺,为了实现报国育人的志愿,王志功立志要打造国家创新所需的高新学科。“科学技术的竞争首先是人才的竞争。我的愿望是要在国内建立起一个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所,培养一大批高技术人才,为中国和世界的科学和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王志功表示,回国后的第二年,他亲手组建了我国首家以射频与超高速光电集成电路设计为主攻方向的“东南大学射频与光电集成电路研究所”。创业伊始,研究所是从一间不到80平方的空房子开始的。“回国以后想做的事情太多,我要做到分秒必争。”王志功说,在研究所初创的多年时间里,他根本没有节假日,每天研究所的灯光都一直亮到深夜。四五公斤重的笔记本电脑,从步行到骑自行车上下班,从国内到国外,他几乎从不离身。“王老师都不知道疲倦的,对于我们写的论文每一篇都会亲自把关修改,每一页都布满标注。”他身边的学生这样说。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常常发现,王志功为他们修改的论文是夜里12点以后发出的。

王志功指导研究生

正是以这样创新探路勇气和忘我的拼搏精神,王志功带领全研究所师生从零起步,经过一年多的奋战,到1999年8月,以境外先进的集成电路工艺线数据库为基础设计的第一批超高速集成电路送境外流片研制成功,迈出了我国无生产线集成电路设计的第一步,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从1997年国庆节回国到2017年,王志功创立的研究所就形成了一支国内外有影响的多类高端通信集成电路设计团队,培养出一百多名博士和上千名硕士,其中有40多名博士和博士后成为集成电路设计方面的教授和副教授,上百名成为国内包括华为、中兴通讯等一批知名企业中集成电路设计的领军人物和骨干,还为国内众多企业培训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人员3000多人。

归国24年来,他先后撰写了4本集成电路设计相关的著作,编译了6本集成电路设计相关的著作和教科书,并主编了10多本集成电路设计的教科书,发表集成电路设计高水平论文500多篇。他主编的《集成电路设计》为全国一百多所大学选用为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材。为了培养电子信息领域的国际顶尖人才,他自2008年起在教学科研、研究生人才培养和国内外学术交流的繁忙当中,担任了东南大学顶尖人才培养计划“高等理工实验班”电子信息最基础的《电路》和《电子线路》两门课程的主讲老师。十多年当中,他呕心沥血,编著了将两门课程贯通讲述的两本130万字的全新教材,并不断更新,出了5个版本,在全国推广应用。2013年,他获得了国内教师界的崇高大奖“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十多年来,王志功还担任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设计大赛专家委员会、全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和全国研究生“创芯”大赛的指导工作,不断地为全国的集成电路设计人才培养做贡献。2020年,在“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闭幕式上,他获得了大赛组委会颁发的唯一 “最佳创新奖”。

忽晖:无悔的青春,不懈的追求

追求无处不在。盐城市射阳县人民路小学的教导副主任、县政协委员、侨联委员、侨眷忽晖一直在践行着自己的教师理想,她在演讲中深情地说道:

因为我哥哥是澳大利亚华侨,我就与侨界结下了二十多个春秋的不解之缘。仰望星空,地球是宇宙给人类的礼物;低头凝望,一花一叶,是大自然给世界的礼物;回忆是时间的礼物。成长——是侨界给我的礼物。

二十七年前,当稚嫩的我,选择了教育事业,于是,做一名合格教师,做一名优秀委员,让青春无悔——是我的追求。

我教小学美术,用美术引领孩子在这个多彩的世界畅游,辅导了七百多名学生美术作品获奖。我被邀参与了江苏省农民画乡射阳县农民画的创作,创作的《敬老院里笑声多》在省第四届“东方工艺美术之都博览会”上展出;《一路欢歌》《廉政清风扬,国富民安康》《奋飞鹤乡》等农民画分别在国家、省、市级画展中获奖,三幅农民画被射阳县委选为城市文明建设宣传画。能用自己的画笔描绘祖国的飞速发展、家乡的崭新面貌,诉说共和国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我深感骄傲。

我是学校教导副主任,指导了许多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展评、基本功比赛中获奖。我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爱留守儿童和贫困生,被县局特邀对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开设讲座介绍工作经验。积极组建家长委员会,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得到有效整合。我负责学校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进行了市县教育教学课题的研究和推广。我将研究的成果加以整理,撰写多篇论文,获奖或发表。我收获了“射阳县小学美术学科带头人”“盐城市教坛新秀”“巾帼建功标兵”“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能用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帮助年轻的教师进步,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做力所能及的事,我倍感满足。

侨,简单一个字,却与家始终血肉相连。青春,是那么美好,在这二十七年不可复制的旅途中,无论它是迷茫的、孤独的、不安的,还是欢腾的、炽热的、理想的,它对于我来说都是最闪亮的!雨果曾经说,谁虚度了年华,青春就将褪色。是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挥霍的。只有这样,当有一天我们回首来时路,和那个站在最绚烂的骄阳下曾经青春的自己告别的时候,我们才有底气说,青春在不懈的追求中无悔,青春在平凡的奉献中闪光。

(责编:王燕华、刘婷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