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建党百年专题>>百年侨心
“全国侨界十杰”卢永根:我是炎黄子孙,要为祖国复兴效力
2021年08月13日10:40  来源:中国侨联

2019年8月12日

“全国侨界十杰”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

卢永根89年的

生命历程永远定格

但他的精神“未完待续”

……

Vol.1

一个选择

卢永根常把法国科学家巴斯德

的名言挂在嘴边

“科学无国界,

科学家有祖国。”

卢永根1930年出生于香港

他从小目睹日军占领香港后的暴行

爱国心和民族自尊心早早地

在他心中扎了根

改革开放后

卢永根以公派访问学者身份赴美留学

他前往探望在美居住病重的母亲

美国的亲人竭力说服他留下来

被他坚决地拒绝了

众人询问他为什么不选择

国外优越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

卢永根坚定地说

“因为我是中国人,

祖国需要我!”

他曾在给华南农业大学学生作报告时说道

“我为什么摒弃比较安逸的生活

放弃个人的名利回来内地?

主要是日本侵华战争的现实教育了我

使我觉醒到当亡国奴的悲惨

我是炎黄子孙

要为自己的祖国复兴效力

……

我打心底里热爱自己的祖国。”

2018年,卢永根荣获“全国侨界十杰”称号

Vol.2

一笔捐款

2017年3月

87岁高龄的卢永根老人

以夫妻的名义将毕生积蓄

880万9446元

捐赠给华南农业大学

设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

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

忠诚于教科研的青年优秀教师

和支持开展学术交流

这是当时华农建校以来

最大的一笔个人捐款

而他与华农的“缘分”

要从上个世纪说起

1952年

作为华南农学院的首批学生

卢永根在这里遇到了

我国著名稻作科学家丁颖院士

此后的日子

他跟随老师跑遍了全国的稻区

1963年8月,卢永根(左四)随丁颖(左三)考察水稻

卢永根在作物遗传学

特别是水稻遗传学

和稻种种质资源研究

取得了很多重要的进展

尤其是“特异亲和基因”的新概念

对水稻育种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1993年

卢永根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直至晚年

卢永根对水稻的

研究热情也依旧不减

老照片上

他一手拄拐,一手扶树

在野生稻旁笑得格外开心

Vol.3

一件毛衣

仔细浏览卢永根的照片

会发现他在不同年份

不同时期的照片里

都穿着同一件绿色毛衣

通过这件毛衣

我们知道了

在慷慨捐赠的背后

是卢永根坚守一生的节约

他家里几乎没有值钱的电器

还在用老式收音机、台灯

过去常常在学校食堂

与学生们一起排队打饭

……

 

在他办公桌上的

一个笔记本扉页上

写着用来自勉的

四个“一点”:

多干一点、少拿一点

腰板硬一点、说话响一点

这四个“一点”

是一名共产党员

大公无私的写照

也为他人提供了一种参照

Vol.4

一张卡片

卢永根遗体捐献卡

卢永根院士的夫人

徐雪宾老师接受采访时曾说

“这是几个月前卢永根

要求为他办理的”

弥留之际

卢永根将捐献遗体看作是

作为院士“最后的科普工作”

作为一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最后的坚守和信仰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最后贡献

图片

赤脚耕耘大地

卢永根不在乎名、不在意利

但求这一生过得有意义

扎根田里乡间

卢永根不顾得累、不害怕苦

只求育得青禾、苍生饱暖

“布衣院士”卢永根走了

走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他不留财产

不留遗体、不留墓碑

但是

他留下了很多很多

(责编:王路凯、王燕华)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