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华侨博物馆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征文比赛系列征文之十九
2021年07月22日15:22  

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的“延安八日”

张燕

陈嘉庚(1874年10月21日—1961年8月12日), 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集美社(今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人,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陈嘉庚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为中国人民革命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无论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始终跟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进,把一生都献给爱国兴学、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大业,成为华侨的一代领袖和楷模,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尊敬。毛泽东同志赞誉他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全体合影

1940年3月,为帮助海外华侨了解国内抗战情况,了解筹赈工作的实际效果,鼓励华侨继续积极参加抗日救亡筹赈活动,陈嘉庚发起组织 “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 (简称“慰劳团”),设3个分团,共51人。陈嘉庚率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回国慰劳抗战军民,奔走呼号,呼吁团结抗战,一致对外,历时10个月,足迹踏遍西北、西南各省,于1940年12月31日返回新加坡。

这次慰劳视察期间,陈嘉庚克服各种困难,冲破重重阻挠,赴延安会见毛泽东,慰劳延安抗战军民。延安的短短八日,成为陈嘉庚的人生拐点,使其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新的认识,对中国抗战有了新的希望,也深刻地影响了海外成千上万的爱国侨胞。陈嘉庚回南洋路过缅甸仰光时,在当地举行的华侨欢迎会上大声疾呼:“中国希望在延安!”。

延安各界热烈欢迎陈嘉庚先生

1940年5月31日傍晚,陈嘉庚一行在李铁民、侯西反的陪同下抵达延安。延安各界群众5000 余人,齐集延安南门外的小广场上热情迎接。陈嘉庚走下汽车,不时向欢迎群众鞠躬、挥手致意。陈嘉庚发表了“中国抗战一定要坚持下去……这样才能使中国抗战走向胜利”的讲话。晚间入住在边区政府交际处准备的窑洞客房内。

陈嘉庚在延安各界欢迎会上致辞

6月1日下午,陈嘉庚在朱德陪同下前往杨家岭会见毛泽东,远远就望见毛泽东在所住的窑洞前迎接他。陈嘉庚在《南侨回忆录》中写道:“下午四点钟,余与侯君乘车赴毛主席之约,到时毛君已在门外迎接。其住居与办事所亦是山洞,大小与余寓略同。屋内十余只木椅,大小高下不一,写字木桌比学生桌较大,系旧式乡村民用家私,盖甚简单也。毛君形相容貌,与日报所载无殊,唯头发颇长,据言多病,已两月未剪去,或系住洞内寒冷所致。余言:‘何不令建住屋,敌机如来可进洞内。 ’答:‘亦有此打算。’又言他办公事多在夜时,鸡鸣后始睡,故日间须下午乃起床。余云:‘何不改日间工作,身体或可健康 。’答:‘十多年如是,已成习惯 。’余致慰劳毕。南洋女学生来,无敬礼便坐,并参加谈话,绝无拘束。又一男学生来亦然。少顷集美学生陈必达来亦如是。余乃知平等无阶级制度。近晚朱德陈绍禹夫妇亦到,诸人安然坐谈,未有起立行礼等项。诸男女学生相辞回去,唯陈必达留作伴。筵仅一席设于门外露天,取一旧圆桌面置方桌上,已陈旧不光洁,乃用四张白纸遮盖以代桌巾,适风来被吹去即弃不用。同席十余人,毛夫人亦参加。”

在与毛泽东的会谈中,陈嘉庚表示对国共之间的摩擦斗争不理解,认为在国共两党关系问题上,共产党应多作让步,要以团结求团结。对此,毛泽东向他作了耐心、坦诚的解释:“因为国民党中央的顽固派企图限制、消灭我们,总想扫除共产党这个障碍,以便毫无顾忌地投降日本……所以,我们的政策是以斗争求团结。若以团结求团结,不但团结搞不成,进步势力还会受到打击和摧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必将破裂,全国内战亦将再起,抗战前途定被葬送。”陈嘉庚被毛泽东的诚恳和坦率所打动,同时也直接了解到了中共中央关于团结抗战的立场和态度。

随后的几天,毛泽东又多次到陈嘉庚下榻的窑洞拜访,或同午饭或共晚餐。谈话间,陈嘉庚再提两党摩擦事,向毛泽东诚恳表达“以民族国家为前提,降心迁就……待抗战胜利后解决,此乃内部兄弟自生意见,稍迟无妨”的期望。毛泽东当即应承,并拜托陈嘉庚在谒见蒋介石时代为转达中共一致对外、团结抗日的态度。同时希望陈嘉庚能将在延安的所见所闻向海内外侨胞报告,陈嘉庚慨然应允。

欢迎会主席台上的朱德总司令(左一)

在延安的几天中,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夫人康克清等同志陪同陈嘉庚参观了延安女子大学、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等地,平易近人的朱德也给陈嘉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朱德陪同陈嘉庚应邀参加欢迎会,会前参加篮球赛的学生们邀请朱总司令下场参赛,朱德欣然同意,下场跟学生们在场上拼抢奔跑,非常平易近人。在总司令部,官长与士兵的伙食一样,也没有固定座位,“朱德迟到,也会自己装了饭杂在勤务兵中,狼吞虎咽吃了个饱”。朱德除陪同陈嘉庚参观了一些地方,向他介绍八路军的抗敌功绩外,还向陈嘉庚陈述了国民党对八路军的种种歧视,如经费、弹药不能如期按约发放,违背诺言、不公开宣布承认已实行三民主义的陕甘宁边区政府等事实。

接待陈嘉庚先生的华侨女战士廖冰

陈嘉庚是个很细心的人,为了了解延安的真实情况,他亲自走上街头,深入市场,了解延安中共及边区政府政策。在延安的几天里,他特意单独一人与许多在延安学习的南洋华侨学生,以及从厦门大学、集美学校投奔延安来的学生多次畅开交谈,就心中所疑详细询问,以证实所见所闻。这些侨生面对陈嘉庚,也是倍感亲切,能够敞开思想,无拘无束地向他反映延安的真实情况。

陈嘉庚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和观察发现延安与重庆之间大为不同:一是没有苛捐杂税,不像国统区那样捐税多如牛毛; 二是领导人廉洁,他们的工资标准和一般干部、士兵相差很小,这同国民党达官贵人的贪污腐败形成鲜明的对照; 三是没有乞丐、没有妓女、没有失业的人,人民生活过得去,不像国民党统治区那样民不聊生; 四是领导人与人民群众平等相处,不像国民党统治区那样等级森严; 五是社会治安好; 六是男女关系严肃; 七是朴素成风; 八是民主风气好,县长是民选的。陈嘉庚由此感到延安政治的清明。

1940年6月7日,延安各界代表在延安大礼堂举行欢送晚会,毛泽东、朱德、王明等领导人出席。王明致辞后,陈嘉庚登台讲话,除感谢延安对他的热情招待外,他再次强调了国共两党的合作,当如“蔺相如之推让,一致对外,乃国民全体之愿望。 至于团结两字,甚为重要。”

通过对延安的访问,陈嘉庚了解了国共两党摩擦的真相,对比自己在延安与重庆的亲身经历,他对国民党当局的专制统治、贪污腐化、消极抗战极为愤慨不满、深恶痛绝。他看清了国民党当局假合作、真反共的险恶用心,同时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建立独立、民主、和平的新中国的决心。在延安八日的所见所闻,对陈嘉庚的影响巨大,是其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他访问延安后,发现了“当时黑暗的中国有一片光明,目睹延安军民奋起抗日,开始确信救中国者非中共莫属,对抗战前途,表示乐观,他在重庆等国统区参观访问时所产生的悲观失望情绪一扫而光”,从“拥蒋派”变成了坚决的“拥共派”。

1940年7月末,陈嘉庚接受重庆“国民外交协会”邀请,发表了《西北的观感》的演讲。演讲中,陈嘉庚将他对此次西北之行的印象特别是对延安的印象和盘托出,有力地驳斥了国民党当局对延安的歪曲宣传。 第二天,重庆多家报馆登载了演讲的部分内容。时隔一日,《新华日报》全文刊登了陈嘉庚的演讲内容,引起国民党当局的极度不满,国民党官员纷纷指责陈嘉庚以华侨领袖的地位发表这样内容的演讲,“未免为共产党涂脂抹粉,火上添油”。但陈嘉庚坦承:“我所说的都是事实……是凭良心与人格说话的,我决不能昧着良心,指鹿为马。”1940年12月15日,陈嘉庚结束回国慰劳视察返回南洋,路过缅甸仰光,在当地华侨欢迎会上大声疾呼 :“中国希望在延安!”

1941年1月5日新加坡南侨总会招开万人大会,热烈欢迎陈嘉庚率领的“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归来。图为陈嘉庚在欢迎会上向与会者介绍在祖国各地视察,尤其是在延安的见闻,获得听众欢迎。

《南侨回忆录》

1942 年,陈嘉庚出版了《南侨回忆录》。这本书在南洋深受欢迎。由于陈嘉庚在华侨当中的影响力,这本书出版之后,在帮助海外华侨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认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共领导人,对了解延安和民主根据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作者系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展出服务部馆员)

(责编:王燕华、刘婷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