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华侨博物馆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征文比赛系列征文之十六
2021年07月22日15:02  

抗日运输线上的民族英雄

崔彤欣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疯狂侵略中国,中华大地炮火连天,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当时的中国由于工业生产能力比较薄弱,所以武器装备落后,尤其是重型装备如飞机、坦克、卡车等,很大程度上要从国外购买或者依靠国外援助运回国内。然而,在日军的疯狂进攻下,我国部分沿海城市相继失守,作为抗日物资主要运输通道的东南沿海要道和港口则被日军切断。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日子里,如果抗日物资和武器装备出现短缺,那么对于正在与敌搏斗的前方战场将是致命的问题。

1938年,针对交通要道被封锁和切断的困境,国民政府为抢运国际援助和国外购买的抗日物资,避免出现抗日物资短缺的危机,于是紧急修建抗日运输线,经过九个月的艰苦奋斗,1938年8月底,一条从昆明至缅甸的公路被抢修出来。该公路与缅甸的中央铁路连通,直通缅甸的仰光港,这就是滇缅公路。

滇缅公路修筑成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极大鼓舞,大量在战争中作为必需品的汽车、卡车、药品等物资得以顺利运回国内。但有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在地势险峻的公路运输环境下,需要大量技术娴熟的司机和汽车修理工,然而当时在国内掌握驾驶和修理技术的人本就不多,在这样的紧急关头更显得尤为短缺。于是,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毅然发出“南侨总会第六号公告”,为祖国的抗战运输向海外招募机工,号召在海外具有驾驶技术和修理技术的华侨华人回国援助。旅居海外的华侨心系祖国,尽管他们不少人在海外拥有优越的生活条件,甚至妻儿老小都在海外,但仍纷纷响应号召,报名参加机工队伍,只为报效祖国,为抗战出一份力。这些志愿回国的爱国华侨机工被称为“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一共3192人,分为九批回到国内参战。

面对严峻的抗日形势,南侨机工在回国后经过培训,迅速投入到运输工作中。滇缅公路地处西南崇山峻岭之中,横穿激流险滩,环境恶劣,要忍受西南地区时常出没的蚂蟥、蚊虫、毒蛇侵扰。滇缅公路有不少路段是土路,平时车辆还能正常行驶过坑坑洼洼的路面,但是遇上暴雨、冰雪等极端天气,遭遇塌方、泥石流的可能性增大,车辆如果抛锚,运输则难上加难。除了恶劣的自然条件,敌机轰炸也是致命因素,因此为躲避敌机侦察,南侨机工们大多选择夜间关灯行驶。尽管夜间关灯行驶增加了未知的危险,但这已经是在敌机频繁轰炸情况下为数不多的办法。然而南侨机工在行车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并没有让他们退缩,反而在困境中越战越勇。

据统计,1939年到1942年,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和国内的6000多名司机,通过抗日运输线输送约50万吨军需物资、1.5万余辆汽车,抢修上千辆车,还有很多根本统计不过来的抗日物资都是通过他们输送到国内的。

这些爱国的南侨机工,不仅心系祖国,而且有着崇高的信仰,有不少人在回国后多次与中国共产党接触和相处,由于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对华侨的关切和对国家深沉的爱,于是纷纷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些南侨机工崇尚民主,坚持正义,也许一开始并不一定信仰共产主义,但在目睹了祖国的艰难困苦后,不少人最终选择跟随中国共产党,尽个人所能救祖国于危难之中,追求富民强国。

程龙庆,祖籍福建泉州,1920年于新加坡出生。1939年5月,当时18岁的程龙庆听闻南侨机工招募的号令,和众多热血青年一样,踊跃报名参加,积极报效祖国,跟随第五批“南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回国,被分配到重庆十八军团办事处。在他驾驶汽车为战场运输抗日物资的途中,时常遭到日军轰炸,危险伴随着全程。有一次,周恩来听说他受伤了,专门派另一位华侨机工来照料,在他痊愈后两人偶遇,周恩来甚至还记得他,问他:“小鬼,伤好了吗?”程龙庆回忆说:“两年多时间里,我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体会到了共产党人对归国华侨的热情关怀和对参加抗战的归侨青年的热情鼓励,特别是周恩来同志的作风和为人,更在我的脑子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在抗战胜利后,他选择在重庆当一名普通的公交驾驶员,工作尽职尽责,多次被评为标兵,并在60岁那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蒋印生,祖籍广东,1927年出生在印度加尔各答。13岁那年,仍是少年的他,在得知祖国陷入危难,急需技工人才之际,义无反顾地报名了“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甘愿为祖国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他是第九批回到祖国的机工之一。在他的回忆里,成为机工的那段日子里,日军密集的炮火时常如冰雹一般落在车顶和周围,为了保住整车的军需物资,让国家有更多的装备去战斗,他需要时刻保持冷静,心无旁骛地在枪林弹雨中驾驶。1979年7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王云峰,1916年出生,祖籍海南琼海。1936年,20岁的王云峰赴新加坡谋生。当得知海南岛沦陷后,他义愤填膺,怀揣着驱逐敌寇的心愿报名南侨机工,跟随第九批回国的机工奔赴滇缅公路。一次次出生入死,更让他坚定了为祖国赴汤蹈火的志向。然而,在日本投降后,他被编入国民党军队,王云峰内心百般抗拒,因为他深知自己不会把枪口对准可爱可敬的人民解放军。于是,他毅然离开国民党部队,投奔解放军,并成为了解放军的一名教官。在解放浙江沿海的一次战斗中,王云峰火线入党,光荣地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刘承光,1915年出生于新加坡。1938年,拥有驾驶和修理技术的他响应号召启程回国,成为第七批机工队员。在战争取得胜利后,1950年6月,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新疆军区某运输处当汽车修理工。他不止一次谢绝了新加坡亲人和好友的呼唤,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多次受到上级组织的表扬和奖励。1960年,刘承光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宣誓那天,他高兴地哭了。

这些南侨机工,有近三分之一的人为了祖国而牺牲,长眠于滇缅公路,有三分之一的人继续去海外闯荡,还有三分之一选择留在了祖国。新中国成立后,他们继续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奋斗。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很多南侨机工回国参战的历史、对祖国的热爱、对党的信任得到了公正的评价和肯定。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推进祖国各项事业建设。通过他们的海外经历和联系,中国共产党得以团结更广大的国内外各界群众,使革命和建设事业得到更多理解和支持。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延续几千年而屹立不倒,正是因为在民族危亡之际总有一个个普通人为祖国奉献出他们的青春,甚至是生命。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很多侨胞始终坚信党和国家,对解放军和祖国有着深厚的感情,南侨机工亦是如此,他们的精神和贡献正如在“南侨机工抗日纪念碑”底座上所写的四个字——赤子功勋。

(作者系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展出服务部助理馆员)

参考文献:

[1]木鸣. 南侨机工民族情怀 代代相传[N]. 人民日报,2019-08-18(006).

[2]吴娟. 滇缅公路上的巾帼英雄[N]. 人民政协报,2020-09-24(009).

[3]苏荣禄,牛爱科.一生滇缅情 一片赤子心——一位“南侨机工”的抗战记忆[J].文史月刊,2015(11):19-21.

[4]闫郡庭.李月美 滇缅运输线上的侨界“木兰”[J].中华儿女,2015(16):28-30.

[5]三千南洋华侨机工血肉筑起抗战生死运输线.http://www.dehong.gov.cn/dehong/ls/content-31-84-1.html

(责编:王燕华、刘婷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