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侨联要闻
中央和国家机关侨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侨这一百年:爱国报国之路”故事分享活动侧记
2021年06月30日14:03  来源:中国侨联

近日,中央和国家机关侨联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侨这一百年:爱国报国之路”故事分享活动的“压轴大戏”故事分享会。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副书记李勇,中国侨联副主席隋军,中国侨联副主席、中央和国家机关侨联主席邵旭军出席。中央和国家机关侨联班子成员、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机关党委负责统战和侨务工作的同志及部分归侨侨眷,近200人参会。

忆往昔:风景这边独好

在中央和国家机关,有这样一个群体,早年他们告别故土,历尽艰辛在异国他乡立脚安家,但他们心中始终有一个信念:我们是中国人,总有一天要回到自己的家乡。归国后,他们在各条战线上发光发热,为推动机关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力量。中央和国家机关还有许多海外侨胞的亲属,他们承受离别之苦,在各自领域辛勤耕耘。为深入发掘、宣传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归侨侨眷中英雄人物、先进模范的事迹,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共话中国梦,激励广大归侨侨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中央和国家机关侨联举办了“侨这100年:爱国报国之路”故事分享活动。

万里山河星拱北,百年人事水归东。活动中,水利部老归侨、水文局原处长李曼卿激动地说:“旧中国我们华侨是海外孤儿,受人欺凌、歧视,新中国成立后华侨有强大的祖国做靠山而扬眉吐气。”

印尼老归侨、原中央纪委驻信息产业部纪检组组长李雪莹回忆了个人一生的成长历程。她谈到自己的少年时代是在印尼度过的,早年的海外生活,让她深深明白一个道理:有国才有家,只有国家强大,才能有个人安稳的生活和光明的前途;个人的命运,特别是华侨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密不可分!15岁那年,她毅然决然回到了中国,在党的关怀培养下,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并逐步成长为一名共和国的副部级领导干部。李雪莹同志深情地说:“是党和国家给了归侨更多的照顾、机会和平台,让我们能够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科技部新归侨、二级调研员滕洪胜,1979年出生在朝鲜海滨城市海州,18岁回到祖国怀抱。他回忆说:“我这一代朝鲜华侨,挨过饿、受过冻、干过农活,经历了时代变迁传导给华侨的冷暖与沧桑,深深感受到强大祖国给予的关爱和力量。归国后,在科技部工作,我得到了很多重要和宝贵的锻炼机会,组织的信任让我感受到党的温暖,同志之间亲如家人,大家为共同的理想和信念而奋斗,这样的氛围非常美好!”

与会同志纷纷表示,中央和国家机关归侨侨眷爱国报国的故事,生动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听了之后,进一步增强了对党的情感认同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认同、理论认同、制度认同,进一步夯实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

话今朝:一片丹心图报国

本次故事分享活动,共收到中央和国家机关报送的近50篇文稿,涉及政治、经济、外交、科教、文化、卫生等领域。作者年龄跨度五六十年,有耄耋之年的老侨,也有风华正茂的新侨。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讲述着归侨侨眷一心为国的赤子深情,严谨认真的求实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令大家深受感动教育。

中国科学院归侨、博士生导师、二级研究员顾行发,讲述了他孜孜以求的航空遥感梦。他一直致力于解决中国遥感空间信息领域的“卡脖子”技术。青年时,他曾创造了法国卫星定标技术奇迹。到了中年,他放弃国外优越的待遇回国,在祖国大地耕耘中国遥感梦。他说:“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虽然回国时国内条件还比较艰苦,但一想到是给自己的国家做事,为自己的国家圆梦,我的心中总是感到无比的快乐!”回国后,他不辞辛劳、忘我工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6项、二等奖3项,以及中国侨界杰出人物提名奖荣誉称号、中国侨界(创新人才)贡献奖。面对荣誉,他谦逊地说:“我是一个平凡的人,遇上了一个不平凡的时代。正是这个伟大时代,给了一名归侨科技工作者施展本领的空间和舞台。”

中国医学科学院归侨、博士生导师、教授乔友林,曾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癌症研究所癌预防研究部工作,享受优厚待遇,拥有美国永久居留权。但当祖国需要时,他毫不犹豫放弃了这一切。归国后,他从事肿瘤流行病人群防控研究,主持参与国家癌症攻关与科技支撑计划研究、原国家卫计委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特别是在宫颈癌的预防和消除上作出了突出贡献,填补我国该领域研究的空白,为祖国人民健康带来了福音。这些年,他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杰出贡献奖、全球癌症研究人道主义科学家奖、中国流行病学杰出贡献奖、中国侨界贡献奖等荣誉。但他说,自己获得的所有奖项,都不及“健康中国年度十大人物”这一项。因为,他此生之所愿,是“不为良将,便为良医”。

中国气象科学院归侨、博士生导师、二级研究员张效信,是美国奥本大学空间物理学博士,归国前全家在美定居。但在他的心里,“回国”的声音始终清晰洪亮。到中国气象局工作后,他历任神州七号、天宫一号、嫦娥四号、天问一号等重大项目的空间天气探测与保障工作负责人,引领中国空间天气事业发展和壮大、助推中国空间天气研究走向国际舞台,并荣膺中国气象局气象领军人才、世界气象组织空间天气贡献奖、中国侨界贡献奖。荣誉面前他没有标榜自我,而是感恩党和国家,让他得以在中国跨越式发展的征途上实现人生梦想和价值。

一位位归侨侨眷,立足岗位、埋头苦干,不计得失、无私奉献,在各自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深深感染、感动着在场的听众。大家纷纷表示,要学习他们艰苦奋斗、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优秀品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爱岗敬业、勇于创新、争创一流的工作作风,勤奋工作、锐意进取,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作出不平凡的业绩。

看未来:以侨为桥促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中央和国家机关广大归侨侨眷既熟悉中国文化,也对原住在国文化比较了解,在讲好中国故事、树好中国形象、传播中国文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是促进中外友好交流的重要纽带。

中央广电总台侨眷、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深度国际》栏目制片人吕涛,长期活跃于世界各国华侨华人群体。作为一名侨眷、知名媒体人,他将新闻敏感性和侨的工作紧密相连,关注重大新闻背景下的华侨华人命运,传播好中国声音。他以侨为桥、为侨服务,与100多个国家的近千个海外华人社团侨领和国际友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向广大海外侨胞传递祖国的牵挂与关怀。2006年7月,在他的积极倡议推动组织下,全球华语联盟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400多个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参加了会议,搭建起一座沟通海外与祖国的桥梁。多年的为侨工作,他深有感悟:归侨侨眷,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凝聚民族根脉、塑造中国形象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归侨、高级经理吕智,年纪轻轻却已足迹遍及欧、亚、非、北美等洲,亲历了中东、北非地区富饶与贫穷的分化及社会动荡给民众带来的深重苦难,目睹了北美地区的富庶与繁华,亲身体悟了人情冷暖、丈量出了血脉远近。作为一个“世界观察者”和“国别比较者”,他广交海外朋友,聆听不同声音,倾情尽心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展现中华大爱,为中外民众交流沟通打开了一扇窗户。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中央和国家机关广大归侨侨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界讲述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诠释中国特色、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主张,叙说中国人民建设家园、追求梦想、期盼和平的生动实践,努力为祖国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舆论环境。归侨侨眷在对外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央和国家机关侨务工作者要进一步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引导广大归侨侨眷发挥积极作用,促进中外民众相互了解和理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作出贡献。

(责编:王燕华、黄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