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侨胞在祖国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未缺席。在传播马列主义建党求索途中,在烽火硝烟抗日救国战场上,在热情支持新中国建设道路时,在春风吹动改革开放浪潮里,在新时代逐梦伟大征程中,都能看到“侨”的身影。
广州作为著名侨乡都市,广大侨胞在百年征程中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增进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贡献了巨大力量,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爱国之歌。
为进一步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广州市侨联现推出“百年侨力量”百期系列报道,呈现华侨华人与广州发展的密切联系以及华侨华人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共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本期推介:践行“三个第一”——袁玉宇的创新创业路。
袁玉宇,1980年出生于广州,从华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后,2003年赴美深造,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创业逐梦,2008年在家乡广州创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应用生物3D打印技术开发植入医疗器械的高新技术企业,现已申请国内外专利逾300项,产品进入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近30万例。身为中国侨联特聘专家、中国侨联常委、广州市侨联委员、广州新侨联谊会常务副会长,80后“双创博士”袁玉宇有一颗火热侨心,不仅带头助力祖国科技腾飞,还积极为海归人才发展建设搭建平台,被评为中国侨联“第四届侨界贡献奖—创新团队(带头人)”,首届世界广府人“十大杰出青年”;201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袁玉宇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共青团广东省委兼职副书记、广东省“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勇毅担当,深入基层,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荣获“中国专利银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 “广东青年五四奖章”等。
袁玉宇出生的20世纪80年代初,波澜壮阔、影响深远的中国改革开放刚刚拉开巨幕。袁玉宇的父亲是广州花都狮岭镇的种田能手,他率先承包了一家村办纺织厂,成为珠三角第一代“洗脚上田”的农民企业家。父亲敢闯敢干的改革精神和创业基因传承到了袁玉宇身上。
2003年,从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工程专业本科毕业后,袁玉宇选择出国深造,获得美国Clemson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留美期间,袁玉宇与师兄徐弢跟随导师进行再生医学领域生物3D打印、器官打印技术的前沿研究,该技术被誉为“21世纪改变世界的六大技术之一”,引来美国本土媒体的近百次跟踪报道。学成毕业后袁玉宇在美国可以有很好的职业选择,他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回国创业。
在美留学时的袁玉宇(右)
面对当时国内还是起步期的再生医学产业,袁玉宇很着急。“90%以上的产品仍依赖进口,造成病人巨大的经济负担。我当时就想,如果能够带回先进技术实现国产化,将为大众节约大量的医疗费用支出。”
在这种想法的驱动下,袁玉宇2008年9月在广州科学城创办了迈普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主攻以生物3D打印技术为基础的先进制造技术技术平台,希望将该技术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医疗产品,应用到病人身上,造福全球患者。
迈普医学创业愿景
创业不免要遭遇市场和现实的残酷“拷打”,创业早期我国再生医学产业几乎空白, 90%以上的产品仍依赖进口,闯出一条国产品牌之路非常不容易。和大多数创业者一样,袁玉宇最开始也苦于没钱,后来拿到了天使投资,才好不容易撑过了企业萌芽期最艰难的两年。当时,他的收入只相当于在美国工作时收入的1/10,所以即使加班到深夜,五六个同事去周边的小饭馆吃饭,每顿饭的花销也不超过100元。
有限的资金都用在产品开发和打磨上,袁玉宇和他的团队咬牙坚持熬过创业早期最艰难的时光。幸好,广州开发区向迈普提供了办公场地并免去三年的租金。同时政府资助也帮助创业团队闯过难关,2009年袁玉宇获评广州市首批“海外高层次人才”而获得资助,后续的政策资助及补贴陆续给企业“输血”。
自身努力加上外界助力,迈普医学加速开发的步伐。2011年,公司首个再生型植入类医疗器械产品“睿膜”获得CE证——外表轻薄的一张膜,贴在大脑脑膜的受损处,就可以令细胞自动生长形成新生组织。这张神奇的薄膜,成功打入欧洲、美洲高端市场,也是增材制造技术首次在全球软组织修复领域实现产业化的产品。
海归创业终于闯出一条路。该技术的实现,让袁玉宇在2011年11月获得广州新侨创业杰出贡献奖荣誉,2012年8月获得中国侨联“第四届侨界贡献奖—创新团队(带头人)”。2013年11月,首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开幕,袁玉宇获评世界广府人“十大杰出青年”。
荣誉与嘉奖为袁玉宇创新创业增添强劲动力。公司加大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上市步骤。如今,袁玉宇团队在国内神经外科领域唯一同时拥有人工硬脑(脊)膜补片、颅颌面修补产品、可吸收止血纱等植入医疗器械产品,迈普医学已成为国内少数具有规模化出口海外高端医疗市场能力的高性能植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之一,申请国内外专利逾300项,产品进入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近30万例,搭建起全球化营销体系,代表民族品牌竞逐国际市场。
袁玉宇代表接受采访
2018年,袁玉宇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3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的审议,袁玉宇这名80后“广州仔”作了《推进产业创新和人才发展》的发言。
在发言中袁玉宇融入了个人归国创业的感性经历,又有行业发展的普遍痛点、难点归纳,还提出了可操作性率先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这份建议发言令人印象深刻。
“我感觉,习总书记对留学生回国创业非常重视。总书记说,现在国家强大起来,向心力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首先选择回国,这是非常好的事情,我们要继续营造这种氛围。”袁玉宇感言道。习总书记在和袁玉宇代表对话时提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三个第一”的重要论断很快引起热烈反响。
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对袁玉宇是托付也是重任。以前,作为科技企业负责人只要踏实把企业经营好,而成为代表之后必须代表着科技创新群体,代表海归创业群体,代表着行业,从推动国家创新和科技进步,从科技创新行业和产业角度去履行代表职责。为切实履行代表责任,袁玉宇积极发挥自己力量,发扬自己所长,重点关注科技自主和产业创新中遇到的掣肘性、共性问题,围绕着推动科技创新机制体制建设、产业创新生态建设和人才工作提出代表建议。
作为中国侨联特聘专家、中国侨联常委、广州市侨联委员、广州新侨联谊会常务副会长,袁玉宇热心担任海归人才热线电话的“接线员”。“我希望把更多的经验分享给这些年轻人,帮他们解疑释惑。我是一名海归,也是一名人大代表,这是我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在同海归人才交流的过程中,袁玉宇发现,高新技术产业化如何实现、国内配套设施如何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存在的障碍如何破解等,都是他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袁玉宇经常会跟他们推心置腹地交流,并形成意见建议,积极奔走于企业和主管部门之间,调研创新性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反映高科技人才的实际需求等。
百年风云,时局变化,科学和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们生活福祉。面向未来,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非常关键。
2020年10月16日,广东省“十四五”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成立,袁玉宇受聘为专家委员之一,广东省省长马兴瑞现场为其颁发聘书。
“80后”青年袁玉宇,一身新时代青年人的朝气蓬勃,胸怀一腔热血;海归“广州仔”袁玉宇,拥有海内海外的广阔视野,肩负推动区域发展建设使命;“双创人才”袁玉宇博士,学历背景“硬核一流”,来自科技企业,更感受到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所要承担的时代责任。
袁玉宇积极参与人大、一府两院举办的多项调研座谈,强调“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化缘要不来、花钱买不来、市场换不来”,将振兴科技、人才驱动的实际建议传递给地方执政者及立法、政策部门,为推动科技创新、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更大作用。“我会把中小企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期待反映出来,促进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让更多高新技术生根开花,让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来源:广州市侨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