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建党百年专题>>百年侨心
赤子情 羽球魂——傅汉洵
广州市侨联
2021年06月18日13:38  来源:广东省侨联宣传文化中心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侨胞在祖国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未缺席。在传播马列主义建党求索途中,在烽火硝烟抗日救国战场上,在热情支持新中国建设道路时,在春风吹动改革开放浪潮里,在新时代逐梦伟大征程中,都能看到“侨”的身影。

广州作为著名侨乡都市,广大侨胞在百年征程中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增进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贡献了巨大力量,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爱国之歌。

为进一步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广州市侨联现推出“百年侨力量”百期系列报道,呈现华侨华人与广州发展的密切联系以及华侨华人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共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赤子情 羽球魂——傅汉洵。

傅汉洵,1941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亚,祖籍广东潮阳。1960年回国后,加入广东省羽毛球队,曾两次获得全国羽毛球双打冠军。1971年进入教练员生涯,自此耕耘于广州羽坛,培养出了吴迪西、关渭贞、劳玉晶、林燕芬、张洁雯、谢杏芳等6位羽毛球世界冠军,对填补六七十年代我国羽毛球事业的空白和培养八九十年代优秀的羽毛球后备人才做出了突出贡献。曾任广州市羽毛球队总教练、广州市侨联副主席、广州市政协副主席等职,是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获得广东省、广州市劳动模范称号,国际羽毛球联合会授予其“对羽毛球运动作出突出贡献”奖。

上世纪50年代,傅汉洵的父亲傅高宾是印尼苏北省先达市的华人侨领,也是当地的羽协副主席。1958年,印尼羽毛球男队夺得汤姆斯杯冠军后非常风光,在当时掀起一股羽毛球热潮。时任印尼羽毛球协会主席的苏迪曼先生未雨绸缪,大范围内举行青少年羽毛球比赛,开始寻找新鲜血液。

那次苏北省的比赛,17岁的傅汉洵夺得了男子单打亚军,引起了苏迪曼的注意。他很直接地找到傅汉洵的父亲,表示希望召其入选印尼队。然而,傅高宾却有不同想法:如果我的儿子真有打球的天赋,也应该是为祖国去争荣誉。1960年1月,傅高宾毅然决定送傅汉洵回国。傅汉洵怀揣满腔热情,在海上漂泊了十几天之后,终于在罗湖口岸登陆。

傅汉洵抱着梦想留在广州,被安排到石牌华侨补习学校,当时国内正处困难时期,许多体育项目已经被削减,生活条件也较差,傅汉洵凭着一腔爱国热情,在华侨补校坚持了下来。直到1960年5月,傅汉洵才正式加入了省羽毛球队。

虽然体育队伍的待遇要比普通老百姓好,可作为专业运动员,傅汉洵和队友们也经常过“饿肚子”的日子。可即便是这样,傅汉洵和队友们也从来没有放弃过梦想——就是站在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上。

傅汉洵(右一)运动员时期照片

1961年,当时的国家体委主任贺龙元帅提出三年实现羽毛球达到世界水平。然而,在当时而言,出国的机会几乎是不可能的,更加不用说出国参加比赛了。傅汉洵和队友们勤学苦练,却始终没有一个能够站上国际羽坛的机会。一直到1963年,这个机会终于来了。国家将当时的羽毛球强国印尼、丹麦队请来中国打友谊赛。傅汉洵所在的中国队不仅把世界冠军印尼队打得一塌糊涂,还让丹麦队也“俯首称臣”。

1970年,傅汉洵意外发现自己的腰椎有问题,医生表示,由于腰椎压迫神经,他不能再继续当羽毛球运动员了。这一纸诊断就像个晴天霹雳,把他的生活劈成了两半。“很多人不停地过来给我做工作,我的妻子也总是劝慰我。”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调适,他才最终想明白,自己当不了运动员,可以当教练,“让我的弟子为国争光。”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广州市羽毛球队正式成立。傅汉洵携夫人曾秀英开启了30多年耕耘广州羽毛球队的教练生涯,跟随羽毛球运动的发展见证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改革开放后,我国大力恢复发展羽毛球事业。1978年,受国家体委委派,傅汉洵赴澳大利亚开展教学交流活动,作为专家指导澳大利亚的羽毛球训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羽毛球运动的国际交流也日渐频繁。1983年,国家体委委派傅汉洵作为羽毛球专家到新加坡指导。当时,新加坡队的前几任教练都是欧洲人和印尼人,但比赛成绩一直不理想。为了备战第十二届东南亚运动会,新加坡羽协几经争论,决定从中国邀请专家。

傅汉洵任教时照片

到达新加坡后,傅汉洵一方面加强与新加坡羽协官员、运动员的沟通谈心,帮助他们树立了信心和奋斗目标;另一方面,通过加强体能训练、增加训练强度、提高移动速度等,对新加坡队的传统训练方式进行改革,使他们的竞技状态有了大幅度提升。在第十二届东南亚运动会上,新加坡队运动员黄循杰成功击败了印尼名将洪宗宗,一举夺得东南亚运动会羽毛球男单冠军。在任期结束即将回国之际,新加坡羽协曾给出优厚的条件,希望傅汉洵能留任新加坡队,但被傅汉洵婉言谢绝了。

回国后,傅汉洵全身心投入羽球教育,在广州中心体校羽毛球班,一手培养出了5位羽毛球世界冠军,吴迪西、关渭贞、劳玉晶、林燕芬、张洁雯,一度刷写了新中国当时近乎空白的羽毛球历史。2005年,谢杏芳在美国世锦赛上夺冠后,经他培养出来的广东籍羽毛球世界冠军已达到了空前的6个。

1985年,傅汉洵夫妇与爱徒吴迪西、关渭贞、劳玉晶获得尤伯杯后的合影

“我没有实现的梦,学生帮我实现了。”傅汉洵说。

从运动员到教练员,从为国争光到桃李满天下,傅指导的奋斗史可谓是广东羽坛历史发展的缩影。六十年的坚守羽坛,六十年的奉献羽坛,六十年的峥嵘岁月,六位世界冠军弟子,傅汉洵用青春奉献书写自己的赤子情、羽球魂。

(责编:王燕华、刘婷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