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华侨博物馆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征文比赛系列征文之二
2021年06月17日17:23  

毕生献身于祖国体育事业的归侨杨烈

林丽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潮安庵埠外文里村芳龄二十三岁的杨淑华毅然从日本辍学回国。她从1935年赴日本东京体操学校女子部攻读研究生,从学儿童游戏到主修舞蹈到专攻体操,体质和技能都得到提高。如果不是日寇入侵中国,从小就喜爱体育运动的杨淑华断不会放弃学业。她从上海两江女子体育专科学校远赴日本进修,为的就是她的体育梦。当时,她在学校擅长田径,又是篮球队队员,在校长陆礼华“强种强国”的思想影响下,立下“强国强民立足世界”的志向。

然而,战火燃烧到国门,抗日救国在那时比学业有成更为重要。她一回到上海,就接近中共地下组织,与侨生朋友参加篮球队义赛,为抗日救亡募资。为了能多筹资金,她不辞辛苦,辗转到越南请父亲资助组织以侨生为主体的“霹雳”篮球队,并自任教练。她经常通过义赛宣传抗日救国,又将所得义款如数交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她的父亲杨秀伦是侨居越南的富商,还是越南河内侨商会会长。他考虑到女儿的安全问题,多次做女儿的工作,希望女儿继续完成学业;还许诺分给她一半家产,让她远赴欧美等国家学习、深造。父亲的良苦用心,女儿如何不知道;但国难当头,她不愿为一已安危而离开祖国。她不断说服父亲支持革命,再三表明自已一心向往延安。

1939年的秋天,已改名杨烈的她毅然辞去昆明女子师范体育教师一职,经许涤新介绍,从重庆八路军办事处赴延安参加革命。

初到延安,年轻的杨烈真正感受到革命根据地如火如荼的生活。她在延安女子大学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参加俱乐部体育活动的组织工作,联合同学一起在延河滩上建操场、篮球场、排球场;一方面培训各种技能的体育骨干,组织一场场竞赛,活跃了根据地的文化生活,发扬了革命党人的乐观主义精神。1940年8月,她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延安体育委员会第三届体委主任,参与朱德倡导的“九· 一”运动会的发起和组织工作。日本投降后,她的父亲思念故乡,回潮安庵埠外文里乡养老,越年不幸去世。杨烈回家料理完丧事后,把家中几十亩田变卖,款项也一一交中共地下党人方方转去支援革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她被秘密派到香港开展地下工作。为夺取革命最后胜利,她机智勇敢与特务较量,出色完成上级交给的一项项任务。直至1949年的春天才回到北京,担任妇女工作。过了一年,中国第一次组织赴苏访问团,她是团里的惟一女性,备受国内外的关注和赞誉。

1952年初,杨烈调入全国体总秘书组。同年6月,体总领导给她下达任务,让她执笔致书毛泽东主席,恳请毛主席为体总题词。她接到这个光荣任务之后,兴奋得彻夜难眠。这一封信要如何措词遣句才得体?毛主席日理万机能去关注这一封信吗?还有,毛泽东主席要多久才能看到她的信?毛主席会亲自为体总题词吗?这一连串的问题,搅得她白天茶饭不思,夜里思虑难眠。她万万没有想到,这一封信经过国家领导人廖承志亲自交给毛泽东主席,更没有料到请求题词的事不久就得到毛主席的回音。原来毛主席收到信件后非常高兴,对发展体育运动的措施十分肯定和赞赏。于是,在毛主席读到杨烈的信件后,欣然提笔题写“发展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几十年弹指一挥间,毛主席的题词仍然指引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积极投身到体育运动中,提高各项体育技能,增强全国人民的体质。

以后的日子里,杨烈积极投入到体育事业,倡议并主持了《第一套全国广播体操》的编制、出版及推广工作;参加《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制订和试点工作;主编了《劳卫操》;建立第一批体育学院……

那段时间,杨烈马不停蹄地奔走于上海、沈阳、西安等各地的体育院校,参与启动策划、校舍筹建、教材编辑、教学制订、方案研究、制度建立;她还积极参加组织第一次全国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比赛;参与陈文彬、年维泗、姜永宁等优秀体育健将的选拔;参与组建中国第一批运动员集训队;主持中国第一批体育留学生和研究生的选拔和输送;参与制订全国体育科研十二年规划及体院十五年培训计划……总之,新中国的体育事业发展处处都有她风尘仆仆的身影。

1957年调离北京后,杨烈被委派在广州体院任学院党委委员、教务处和科研处处长。她还是广东省第四、五届政协委员,因工作需要至1983年才离休。一代体育名宿杨烈(1914-1991)1991年11月8日永远离开了她奉献一生的事业。

纵观潮安人杨烈同志的一生,没有一刻不与“体育”结缘,没有一处离开“体育”二字。当时已94岁高龄的恩师原上海两江女子体育专科学校陆礼华校长为她写的悼词,正是对她一生的高度评价“毕生献身于体育事业,革命的一生,进取的一生。”

(作者系广东省小小说协会会员、潮州市潮安区第十届政协委员,致公党潮安支部委员)

(责编:皮博、刘婷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