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经济科技>>科技服务
第八届侨界贡献奖人物风采录(一百一十二)
段忆翔:耐得住寂寞 守得住本心
2021年05月31日14:20  来源:中国侨联

段忆翔,四川大学分析仪器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获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创新成果奖、第十七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暨展览会金奖、第十八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暨展览会金奖。先后承担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市级科研项目10余项,并成功研制了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系列仪器、气溶胶专用探测仪、粮食土壤重金属检测仪等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分析检测仪器,发表高水平SCI论文200余篇,申请国内专利100余项。

博观约取 厚积薄发

段忆翔教授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二系放射化学专业。毕业后曾在白求恩医科大学担任讲师,工作三年后选择到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黄本立院士门下攻读硕士学位。硕士毕业后,在吉林大学金钦汉教授和印第安纳大学Hieftje教授联合培养下获得了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在美国顶尖研究机构长期从事分析化学和分析仪器的研究工作,曾多次入围科学界“奥斯卡”之称的世界著名R&D 100奖。2010年2月,段忆翔教授看到这些年来国内的快速发展,决心带着多年积累的科研经验回国,为我国分析化学和分析仪器行业的发展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回国后,段忆翔教授进入四川大学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工作,先后入选四川省高端人才计划、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成都市“蓉漂计划”特聘专家。牵头创建了四川大学分析仪器研究中心,组建了一支多学科交叉的科研团队。团队成员来自于化学、生物、仪器工程等不同研究领域,专业背景多元互补,能够更好地进行协同创新。团队自组建以来,以科技发展和国家需求为重要研究目标,立足四川,致力于开展分析仪器科学前沿领域的基础与应用研究,重点研究分析化学及生命分析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仪器;以承担的一批科研项目为依托,稳步推进人才培养与实验室建设,不断壮大科研队伍,拥有一批跨学科、专业基础扎实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博士后及教师科研队伍,已培养博士后10人、毕业博士生20人、毕业硕士41人,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高端人才。目前团队中包括教师8人、博士11人、硕士23人,主要研究领域包括:1.激光光谱分析仪器及分析方法;2.新型质谱离子源、质谱仪器与生物质谱技术;3.等离子体光谱仪器、技术与方法;4.非侵入式医学诊断技术;5.新型生物传感器与生物成像技术。

作为团队带头人,段忆翔教授带领团队先后承担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平台,以及红塔集团、中石油等多个科研项目。在段教授带领下的团队科研硕果累累,成功研发了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系列仪器、气溶胶专用探测仪、粮食土壤重金属检测仪、便携式离子迁移谱仪、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仪等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分析检测仪器,相关技术已申请专利100余项,其中50余项已获授权,发表SCI论文200余篇,著有专著《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分析技术及其应用》一书,多次受邀参与各种英文百科全书相关章节的撰写(Encyclopedia of Sensor、Encyclopedia of Mass Spectrometry和Encyclopedia of Plasma Technology),相关研究成果曾被《中国科学报》《今日中国(英文版)》等国内外数十家具有影响力的报刊、杂志、媒体和网站关注报道,并获得同行的高度评价。

此外,段忆翔教授还积极参加与科研相关的社会活动,担任Nature出版集团所属期刊编委与多个中文杂志编委、主编及各种专委会委员,科技部重大科学仪器专项专家组成员和监理组组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原子光谱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学会质谱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质谱学会副理事长,《分析化学》《分析仪器》杂志编委会委员,《仪器与设备》杂志主编,中国教育部、四川省科技厅等多个部门的特约项目评审人,四川省彭州市科技产业顾问,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战略发展顾问,成都市武侯区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团长等职务,为多个单位的科技项目评审、科技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研发不能一蹴而就 应用做支撑才会有市场

“仪器的最终目的是使用。”秉持着这一理念,段忆翔教授牵头成立了成都艾立本科技有限公司和成都西奇仪器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旨在将科研成果进行产业化转化,与市场接轨,服务国计民生,为用户解决实际问题。

随着中国的崛起,国产分析仪器的需求与日俱增,而欧美发达国家设置的技术壁垒也使得其研发之路任重道远。段忆翔教授带领着团队在分析仪器的科研之路上已经取得了累累硕果,如今他虽已迈入耳顺之年,但是作为一位极具责任感与使命感的科学家和企业家,段教授选择继续奋斗在科研第一线上,左手创新、右手创业,带领着团队继续砥砺前行,为推动我国分析仪器的创新研发和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转化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责编:王燕华、刘婷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