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建党百年专题>>百年侨心
巴黎归来抗日寇——记海归共产党员何志宏
2021年05月27日10:50  来源:青田侨联十二楼
 

学百年党史,担复兴大任。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进一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即日起,青田县侨联推出“侨心向党”专栏,讲述早期青田华侨参与革命斗争的历程,带领广大侨界朋友学习百年党史,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巴黎归来抗日寇——海归共产党员何志宏

何志宏(1912一1998),又名白洪斋,青田油竹叶山人。

叶山村是一个非常偏僻的穷山村,人多地少,村民生活贫苦。何志宏父亲白锡奎是贫穷的农民,祖辈无人识字,全家12口人过着“火笼当棉袄、番薯丝吃不饱”的生活。何志宏9岁时即帮家里下地干农活、放牛、砍柴。1928年,母亲病故,父亲决定让他随堂姐夫出国谋生。1929年10月,他带着父亲东借西凑的100银元到上海,通过“牙郎”,买通外轮水手长,冒充水手上船“藏仓”出国。在海上漂泊近3个月,于1930年1月到法国巴黎。借住在巴黎附近一家水泥厂做工的表兄家里。后来用其妹夫从德国寄来一本护照,办了居留证,拿着表兄给的300法郎作本钱去做小买卖。由于不懂语言,不会经商,不到两个月,蚀光本金。1930年6月,经一位山东籍侨胞介绍,借钱交了200法郎介绍费,与100名侨胞一起到法德边境一家汽车制造厂当磨光工,仅7个月,因法国面临经济危机,工厂裁减工人,何志宏被解雇。1931年1月,又回到巴黎表兄处。其妹夫从德国赶到巴黎,通过私人关系,为他到巴黎附近阿荣德扬(音)人造丝厂找工作。何志宏在厂门口连续等候4个多月,花钱请人买通关系,到6月份终于等到一份工作,一直干到1938年1月。

文化大革命期间,何志宏主持齐齐哈尔革委会工作,在会议上作报告

在人造丝厂做工6年多时间,何志宏接受了进步思想。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举国上下,群情激愤,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外国人瞧不起中国,骂中国人是亡国奴。华侨在国外地位低下,这使热血青年何志宏陷入痛苦和迷茫之中。他为国家的命运担忧,思考着如何报效祖国,在黑暗中求索,寻找出路。他主动靠近抗日革命团体,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活动,成为旅法华工中抗日活动骨干分子。1932年,参加法共外围组织赤色救济会和法共的各种群众活动。1933年又参加巴黎华侨抗日救国会。1934年,与同乡金映光、金直夫、林德光、王正典等一起参加全欧华侨抗日救国会和民族解放先锋队。同年4月,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救国报》在巴黎印刷发行,何志宏负责发行工作,并投身1933年冬和1934年春法国工人举行的全国大罢工运动。

1934年是何志宏大转变的一年,为适应革命工作需要,开始自学文化,每天学10个生字,把《救国报》当成教科书,学习革命道理,提高革命理论水平和政治觉悟。1935年参加法国工会,同年11月5日,由旅欧支部中共党员何绍绪、林德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经常听旅欧中共支部领导人吴玉章、吴克坚等的党课,聆听党的教诲,进一步懂得革命道理,树立坚定为中国革命事业奋斗到底的信念和决心。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大举侵略中国,何志宏与在《救国时报》(1935年底《救国报》改为《救国时报》)工作的金直夫、林德光、金映光、黄里、朱世纶、曹若铭等中共党员一起回国参加抗战。1938年1月20日,经党组织安排,从巴黎动身回国。4月初辗转到达汉口八路军办事处,吴玉章、吴克坚等在办事处接待他们。在八路军办事处训练班学习培训后,于当年6月份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学习期间,何志宏任党支部宣传干事。1939年2月,进延安职工学校学习,并任分队长。同年9月,考入延安马列主义学院(1941年6月与中央党校合并),任总支委员兼第5支部干事和保卫委员。在1940一1941大生产运动中,两次被评为劳动模范。1943年9月,在中央党校毕业后,任陕甘宁边区政府财政厅人事股长。1943年7月调任边区政府财政厅第一鞋厂党支部书记、厂长。1944年春第一鞋厂与交通纺织厂合并后,任党支部书记、副厂长。后两厂又分开,继续任鞋厂党支部书记、厂长。并被评为陕甘宁边区模范工作者。

1945年7月,中共中央组织干部团300多人,在陈毅领导下,准备到华中新四军开展工作。8月15日,因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奉命转赴东北,支援东北解放区做好接管工作。11月初到沈阳,先后在沈阳市公安局、辽北军区政治部工作,后调辽西军区后勤部被服总厂任厂长。1946年2月调康平棉业公司任经理。同年4月,解放军撤出康平,何志宏奉命转移到白城市筹建纺织厂并任厂长。同年5月,嫩南和辽西两纺织厂合并,何志宏任副厂长。1947年6月,调到克山东北毛织厂任厂长。同年12月,调到黑龙江省建设厅工矿科任科长、总支委员,并兼任毛织厂长、省总工会委员。

1949年4月,奉调到黑龙江省总工会任常委、组织部长,并兼任总支委员、部门党支部书记。1952年10月,进东北局党校学习。11月转东北人民大学文化班学习,任文化班党总支书记兼班党支部书记、班长,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参加长春市党代会。1954年7月毕业后,任齐齐哈尔市劳动局局长。1956年7月任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常委、副市长,主管工业、交通和城建工作。1967年文革初,任该市革委会生产指挥部副部长,主管生产建设工作。

文化大革命期间,何志宏(中)带领工作人员到内蒙阿荣旗选择战备基地

1969年12月,被下放到内蒙古阿荣旗101农场劳动。1971年重新回政府工作,先后任齐齐哈尔市生产指挥部副主任、市委常委、视察室副主任、市革委会常委、副主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长期担任齐齐哈尔侨联名誉主席。改革开放后,积极动员国外亲戚回国观光、投资。他非常关心祖国统一大业,做了许多工作。1983年离休,享受正厅级待遇。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何志宏任齐齐哈尔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何志宏23岁在法国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60余年。在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出生入死,不怕牺牲。在为军队的装备和后勤工作中,敢挑重担、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勇克难关,为抗日胜利和新中国诞生做出突出贡献。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全力抓好“一五”“二五”“三五”计划在齐齐哈尔的大项工程,致力于齐齐哈尔军工生产和地方工业配套发展,初步建立了齐齐哈尔的军地两条线的重轻工业体系。为齐齐哈尔的工业、交通和城市建设,发挥重大作用,建立不可磨灭的功绩。

1998年4月14日,何志宏逝世,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在追悼何志宏的悼词中写道:何志宏一生心系祖国、报效祖国,时刻想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他对东北这块土地有深厚感情,他的故乡青田,县城所在地名为鹤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别称也叫鹤城,组织上考虑他是南方人,水土不服,两次给予调往南方或北京工作,他两次让出机会给其他同志。他作风深入、工作扎实、爱护干部、培养干部,关心群众疾苦,赢得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何志宏从穷山僻壤来,闯到资本主义繁华世界,忍辱负重谋生计,奋起抗争投革命。1938年回国后,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从西北转战华中和东北,把自己全部青春年华献给祖国的独立和解放事业,献给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把毕生精力默默奉献给令他痴爱和难以割舍的那片黑土地。

(责编:王燕华、刘婷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