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建党百年专题>>百年侨心
倪朝龙:健行不息的融城学子
2021年05月24日13:59  来源:中国侨联
 

 

南京雨花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最集中的殉难地之一,这其中也有一群侨界共产党员。他们中有的是世界一流名校的学界翘楚,有的在莫斯科经受洗礼锻造成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有的流亡海外不懈探寻救国良方和救民道路,有的怀揣爱国情怀远渡重洋寻找理想的真谛。

倪朝龙(1906-1931),别号啸云,福建福清人。早年就读于福建政法学院附中。1925年参加国民革命军东路北伐军,任第1军1师政治部宣传员,1926年12月随北伐军返闽。1927年夏考入上海江湾劳动大学劳工学院师范科,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任中共江湾区区委委员。1930年任中共上海江湾劳动大学地下支部书记。1930年12月,在上海参加会议时被捕,解来南京,1931年病逝于中央军人监狱。

健行不息的融城学子

2012年12月2日,福建省福清市东张镇张灯结彩,鼓乐齐鸣,来自海内外的倪氏宗亲们齐聚一堂,参加倪朝龙烈士公园落成庆典活动。在族亲后人心目中,倪朝龙是整个家族世世代代的荣光。在福清,每当人们谈起倪朝龙,崇敬之情同样是油然而生。如果说爱国爱乡、造福桑梓,是福清这座全国著名侨乡最深层的精神底蕴,在倪朝龙的身上,这种精神血脉,不仅得到了传承,更得到了永恒的光大。

1906年,倪朝龙出生于东张镇的炭牙底。家里兄弟姐妹共五人,父亲倪家德经商,三个哥哥先后旅居印尼,家境殷实。倪家在东张镇建的房子,“可以摆下100桌的酒席”。

倪朝龙童年体弱多病,父母对他呵护有加。8岁时,父亲找来一位名为魏文坚的私塾先生,先生带着魏则庄等三个孩子来到倪家教书。魏则庄后来回忆:“朝龙个性坚强,耿直,勤奋苦读,每日功课必诵至纯熟否则不肯罢休,甚得先父钟爱。”

1916年,倪朝龙转入东张小学就读,1920年小学毕业,考入福建政法学院附中。福建政法学院,是一所培养高等政法人才的专门学校。1924年毕业后,倪朝龙被分配去当律师,但他痛恨反动政府的黑暗,宁愿放弃这个薪资优渥、稳定体面的工作。他选择回到老家东张做了一名教员。这时,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正式和中国共产党合作,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训练革命军官。倪朝龙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刻前去报考,结果由于身体单薄等原因,未被录取。不过这并没有阻挡他做国民革命急先锋的热情。1925年,黄埔军校成立教导团,招兵东征,倪朝龙应征入伍,担任宣传员。随后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广东军队统一改称国民革命军,教导团编入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为何应钦,下辖两个师,倪朝龙编在一师政治部任宣传员。

1926年7月,广东国民政府发布《北伐宣言》,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雄壮歌声,国民革命军大举北伐,倪朝龙随国民革命军第1军行动,沿途开展宣传动员工作。10月,北伐军东路军讨伐福建军阀周荫人,11月进入泉州,12月攻克福州,推翻了北洋军阀在福建的统治。在福州时,倪朝龙经常利用闲暇时间,来到白水井法政学校,向学生们分析国内外形势、宜讲反帝反封建以及扶助农工的革命道理。

1927年初,倪朝龙与魏云波一起复员回到家乡福清,在东张镇与已是东张小学校长的魏则庄、教员谢育骝等革命青年一起开展大革命的宣传工作,发动群众支持北伐,并领导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废除“鸦片捐”和“团捐”运动。

北洋军阀统治福建期间,曾强迫农民种植鸦片,农民即使不种也要照额交纳烟苗捐,这一捐税被百姓们称为“鸦片捐”。福清农民饱受“鸦片捐”的盘剥。北洋军阀跨台后,北伐军在福州成立了福建临时政治会议和国民党福建省党部,实际权力则操纵在国民党右派手中。原在福清的北洋海军陆战队,北伐胜利后被编为国民革命军,维续驻守福清,就连福清县政府也是原班人马。县政府与驻军继续沆瀣一气,强迫农民种植鸦片,强征“鸦片捐”。

除了“鸦片捐”,东张农民还要负担“团捐”。东张的一名倪姓地主,包收“鸦片捐”,他借口防匪组织民团,按户向农民摊派“团捐”,两捐合在一起,每户每月要交两元。绝大多数农民无力交纳,倪姓地主便令团丁挨户抢收,强征暴敛。东张地区被闹得鸡犬不宁,人心惶惶。农民对此非常愤慨,却因势单力薄,常常敢怒不敢言。

倪朝龙看到家乡百姓置于水火的生活困境,决心改变这种情况。他与魏则庄、谢育骝等一起,以东张小学老师为骨干,挑选数十名高年级学生,组成宣传队,深入乡野田间,痛陈两捐之害,发动农民开展抗捐斗争。

1927年2月17日,倪朝龙、魏则庄等人在东张小学操场上,召开反对征收“鸦片捐”、“团捐”大会,各乡农民都派代表参加,与会人员达两三千人。大会推选倪朝龙、魏则庄、魏云波等人带队前往县城向政府请愿,要求废除“鸦片捐”和“团捐”。在倪朝龙的带领,几经不屈的抗争,请愿队伍进入县城,抵达县衙。面对请愿代表,县长口头答应立即具文上报省府,让代表们回去静候处理。几天后,不仅废除两捐的事没有下文,带队请愿的周维桢反而遭到逮捕。倪朝龙等人极为愤怒,连夜带领各乡代表前往福州与省府交涉,重申废除两捐要求。后来在福清籍人士、国民党元老郑忾辰及各界开明人士的声援支持下,省府迫于压力,批准取消福清的“鸦片捐”和“团捐”。

东张农民掀起的这场抗捐斗争,有力地打击了土豪劣绅,在福建地区引起很大震动。东张的土豪劣绅对倪朝龙等人既怕又恨,暗地里伺机报复。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大肆捕杀共产党人,镇压革命群众。倪姓土豪立即反扑,向国民党福建省党部告状,说福清的抗捐斗争是共产党煽动的,倪朝龙等人是危险的“共党分子”。国民党省党部当即饬令福清县政府,缉捕倪朝龙,魏则庄、谢育骝等人。

倪朝龙不得不离开福清,避走上海求学,以国家民族人民为念,开始新的革命奋斗道路的探索。

1927年夏,倪朝龙考入上海江湾劳动大学劳工学院师范科。上海江湾劳动大学是知名人士邵力子、蔡元培等人创办的,鲁迅、丰子恺等人都曾在该校担任教授,被称为“无政府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大本营”。在学校图书馆里可以借阅到《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书籍。倪朝龙入学后,成了图书馆的常客,利用这里的便利条件,阅读了大量无产阶级革命学说和辩证唯物主义著作,从“知”到“信”,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坐落在东张镇倪氏祠堂内的倪朝龙烈士铜像

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对这位勤奋好学的青年也很是欣赏,将他介绍给社会发展史教授翁棠信。在翁棠信教授的培养和介绍下,1927年底,倪朝龙加入中国共产党。

第二年,由于在工人运动宣传组织方面表现突出,倪朝龙被选为中共江湾区委委员。

1929年,倪朝龙从师范科毕业,转入劳工学院社会经济系攻读社会经济学。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倪朝龙的革命信念更加坚定。尽管当时革命正处于低潮,他坚信这是暂时的,无论革命道路多么曲折,终有必胜的那一天,始终保持着高昂的革命斗志。

1929年冬,倪朝龙寒假期间回到家乡福清,当他看到家乡依然如故,地下党团组织还没有建立,劳苦大众受到反动政府的压榨和地主恶霸的欺压,生活十分困苦,便找来留省学生、地下党员谢廷清和共青团员何希銮,三人商量如何将从各城市放假回家的同学集中组织起来,开展反帝反封建宣传,将革命火种播撒在家乡的土地上。

这年春节前几天的一个晚上,倪朝龙与10多个青年冒着严寒,在福清城内秘密张贴、散发传单,涂写标语。第二天早上,福清城到处可见红红绿绿的标语和墨迹未干的柏油字,利桥天主教堂前“反对帝国主义侵略”8个大字尤其醒目。整个融城沸腾起来,国民党县政府、县党部则陷入恐慌,如临大敌,派出大批军警,荷枪实弹地巡逻,一面责令派人撕毁所有的标语、传单,宣布临时戒严,检查行人。

反动势力的镇压扑不灭革命的火焰。倪朝龙等人发动的宣传活动点燃了福清知识青年的革命热情,加速了福清民众的觉醒,为中共福清地下党团组织的建立打下了思想基础。半年后,福清共产主义青年团小组、福清党团混合支部先后诞生,出现了农民运动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1930年,倪朝龙担任上海劳动大学地下党支部书记,培养了一批共产党员,壮大了党的力量。同年12月,倪朝龙参加中共上海江湾区委在江湾立达学园附近的民宅内召开的“纪念广州起义三周年”筹备会。会议被淞沪警备司令部特务侦悉,倪朝龙不幸被捕,旋及被押往南京,先囚禁在小营陆军监狱,后转押国民党中央军人监狱。在狱中,他受尽酷刑,仍坚持革命气节,严守组织机密。1931年4月,倪朝龙被国民党军事法庭判处9年徒刑,囚禁于南京国民党中央军人监狱。同年8月,因刑致疾,倪朝龙病逝狱中,时年25岁。

(责编:王燕华、刘婷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