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经济科技>>科技服务
第八届侨界贡献奖人物风采录(九十三)
罗蓉:条条大“路”通荆楚
2021年05月18日14:04  

罗蓉,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首批青年QR计划入选者,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现任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馆长,并任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ASCE)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副主编、美国交通运输研究委员会技术委员会委员、QR计划工程与材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学术职务。

留学美国的优秀学者

罗蓉在美国学习和工作多年,是美国道路工程界的优秀学者。留美之初,她获得全额奖学金在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土木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长期供职于美国公路交通界最具声望、研究实力最强的德克萨斯农机大学,先后担任博士后研究员、讲师、副研究员,并成为德克萨斯州注册工程师。

在美期间,罗蓉主要从事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质、土工合成材料、轮胎与路面三维接触压力、膨胀土路基处置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主持和参与了由美国联邦公路局、美国公路合作研究计划、美国德克萨斯州交通厅、美国西南地区大学交通中心等资助的10多项科研项目,在国际道路工程界一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20多篇英文论文,均被SCI、EI收录,参加国际学术大会并做学术报告50多次。她曾带领研究团队参加与美国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的竞争,最终成为美国公路合作研究计划最年轻的科研项目负责人。她撰写的项目申请书被德克萨斯州交通研究院作为范本,在关于申请美国国家级项目的研讨会上进行示范讲解。

在长期的沥青混合料试验中,罗蓉发现了道路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分子侵入集料内部的规律及其对集料力学性质的影响。她创造性地分别在自然光和紫外光下拍摄出沥青分子侵入集料内部后集料断面呈年轮状的影像,采用激光离子分光技术等先进试验手段测定了集料断面中心与边缘处沥青分子的不均匀分布的规律。该成果对研究沥青与集料的匹配性及两者界面的粘附开裂具有重要价值,在美国交通运输研究委员会年会上得到高度评价。

另外,罗蓉通过室内三轴试验研究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后的柔性基层的各向异性性质,成功模拟了膨胀土路基上的路面结构中裂缝产生及发展过程,提出运用土工材料及石灰处理路基等方法有效控制裂缝扩展、延长道路寿命,这些方法被美国德克萨斯州交通部门采用并因此节省了大量道路维护资源。相关研究成果的多篇科研论文在国际一流期刊上发表,并多次在国际大会上报告,其中一篇论文获得“美国交通运输研究委员会土力学分布最佳论文奖”。

罗蓉还建立了沥青混合料自洽微观力学模型,根据沥青混合料中各组分的复数模量、泊松比等力学性质预测在一定配合比下混合料的整体力学性质,为发展新一代的基于路用性能的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提供科学基础。该研究成果在国际大会上作报告之后,受到国际道路界一流期刊ASCE 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副主编的邀请,将成果在该期刊发表。

由于在科研上的优异表现和突出贡献,罗蓉获得了“国际道路联合会学者奖”“美国德克萨斯州交通研究院科研贡献奖”等荣誉。

心系祖国的实干青年

事业上的成功并未缓解罗蓉对祖国和家人的思念。2011年,罗蓉回国工作,在武汉理工大学积极组建科研创新团队,成功申报了“湖北省公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利用国家和学校的科研启动经费购置多台国际一流的精密仪器用于测试分析沥青、集料及沥青混合料的微观和宏观性质,建立了先进的道路实验室。

依托良好的试验条件和团队实力,罗蓉主持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交通运输部建设科技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湖北省科技支撑项目、湖北省交通运输科技项目等多项研究任务,针对我国沥青混合料设计及沥青路面设计与建设的现状和特点,围绕沥青与集料的匹配性、沥青混合料损伤机理及其环境适应性等关键科学问题,积极开展适应于我国国情的道路沥青与集料粘附性能、沥青混合料损伤机理等研究。建立了道路材料表面能测试的新理论和方法,揭示了水气运动造成沥青混合料水损害的新机制,为建立我国新一代基于路用性能、服役环境的沥青混合料数字化设计方法提供科学基础,为从材料设计角度实现沥青路面长寿命提供技术保障。已发表SCI论文61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项,获批工程工法3项。

罗蓉根据其提出的道路材料表面能测试的新理论与新方法,研发了基于表面能理论的沥青路面材料高效利用技术,创建了国内首个道路原材料表面能数据库。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我国多条高速公路、“四好”农村路、广东虎门二桥等钢桥面铺装层,以及埃塞俄比亚、乌干达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快速路、市政道路等,成果应用的道路里程超过760公里。通过应用该成果,各工程项目成功实现了就地、就近取材,显著提升了当地石料的利用效率,大幅节约了原材料购置、运输、加工等成本,已创造经济效益约2.14亿元;并有效减少了山体开采,保护了绿水青山,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促进了公路交通绿色发展的新生态。

在学术研究之余,罗蓉积极开展和参加学术交流及社会服务工作。参与了科技部、交通运输部“十三五”科技规划,参加了由中央统战部组织的“一带一路”留学人员新疆服务团、党外院士与留学人员青海服务团,与其他院士、专家、企业等一起,深入西部乡村、油田、高校、工厂,开展技术、项目、学术交流等社会服务,了解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国情,学习屯垦戍边的兵团精神,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助力人才的良师益友

罗蓉一直以培养交通行业优秀人才为己任,认真履行教师的职责。她重视本科教学,坚守在讲台一线,教授多门本科生课程,担任本科生的班主任,为本科生创造实习、就业、出国深造等机会。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她坚持以国际一流大学的标准严格要求硕士、博士研究生,指导研究生进行国际前沿的科学研究,鼓励研究生自主创新,培养其独立思考、严谨认真的科学素养,锻炼其协同创新、攻坚克难的专业能力。

罗蓉特别注重研究生的国际化能力。一方面,她帮助研究生成功申请到国际道路联合会的奖学金、赴美国参加国际路联培训,积极促成研究生赴美留学及短期学术访问。另一方面,她组织国外著名学者定期来校授课、讲学,开设多门研究生国际化课程,推进学科国际化进程,提升学科国际化水平。

罗蓉尤其重视研究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她牵头建设了“道路工程研究生公共实验教学平台”,整理、优化学科现有实验教学资源,购置了各种研究生实验教学设备,改善了研究生的实验条件和环境,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及研究生实验课程安排。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在试验中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着重训练学生的试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及合作精神,树立全局工程观念和严谨科学作风。

在科研团队里,罗蓉鼓励头脑风暴、思想碰撞,给予年轻成员充分的学术自由和发挥空间。积极促进力学、材料、表面化学、道路工程等多个学术领域和研究方向的交叉和融合,利用全体青年研究成员思维活跃、勇于创新、善于沟通等特点,引导团队突破定势思维,开辟新思路,创造新方法,实现理论上的突破和试验上的创新,帮助年轻成员取得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罗蓉非常支持组织部门的人才工作,参与了各类人才引进及选拔工作,从科技创新能力、学科建设需要、关键技术突破、高新技术发展等多个方面客观评价、认真推荐,为国家和湖北省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及培养工作当好参谋。

(责编:王燕华、刘婷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