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侨胞在祖国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未缺席。在传播马列主义建党求索途中,在烽火硝烟抗日救国战场上,在热情支持新中国建设道路时,在春风吹动改革开放浪潮里,在新时代逐梦伟大征程中,都能看到“侨”的身影。
广州作为著名侨乡都市,广大侨胞在百年征程中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增进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贡献了巨大力量,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爱国之歌。
为进一步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广州市侨联现推出“百年侨力量”百期系列报道,呈现华侨华人与广州发展的密切联系以及华侨华人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共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南征北战 戎马半生——庄田。
庄田(1906-1992),原名庄振风,广东万宁人(今海南万宁),1923年赴南洋谋生,早年接触共产主义思想,1926年在新加坡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海员工人运动,1929年赴苏联军校学习。1931年学成归国,转战中央苏区,参加过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在琼崖参与组织领导抗战,历经琼岛烽烟,震威敌胆,逐鹿西南疆陲,战功卓著。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云南军区副司令员,海南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广东省副省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庄田原名庄振风,1906年出生在广东万宁(今海南万宁市)的一个贫农家庭。由于家境贫苦,庄田17岁时便和当地其他人一样,背井离乡,远下南洋谋生。
庄田最初在新加坡一家橡胶厂打杂。不仅工厂条件差,而且工人劳动强度大,屡屡发生工伤死亡事故。后来,庄田因为帮助被工头无端责骂的工友而被橡胶厂开除。此后,庄田又辗转来到荷兰资本家经营的“生什”号货轮上当锅炉工。正是在这艘货轮上,庄田确立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人生目标。
当时,在茫茫大海上,庄田每天要在闷热的锅炉房里高强度工作10多个小时,好几次都因中暑昏倒在锅炉房里。不仅工作辛苦,庄田获得的工资也十分微薄,经常吃不饱穿不暖,而且还经常遭到各种辱骂。
“(这种环境中)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变成了一场噩梦。”庄田后来在回忆文章中写道,在他十分苦闷时,同船的同乡、老工人主动宽慰他,向庄田讲述了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以及苏俄工人、农民当家作主人的情况。
在老乡的引导下,庄田阅读了《列宁论十月革命》等红色书籍,他越看越着迷,认为书中句句都说到他的心坎上,一颗求解放、争自由的心也跳动得更加猛烈。1926年3月的一天晚上,在经过对庄田近一年时间的考察教育后,中共“生什”号轮地下支部在岸上一个秘密地点召开会议,正式接纳庄田为中共党员。
庄田(中)
不久,庄田被党组织派到和丰轮船公司“丰平”号轮工作,并任“丰平”轮船党支部书记。1928年和1929年“五一”期间,和丰轮船公司海员两次举行反对帝国主义和资本家压迫剥削的罢工斗争,庄田担任罢工的总指挥。罢工斗争取得胜利后,在新加坡的中共组织负责人转达中共广东省委的通知,让庄田立即回国接受新的任务。庄田的革命生涯从此翻开崭新一页。
1929年6月,庄田回到了香港,同年底他接到了去莫斯科进行军事学习的命令。在去莫斯科途中,庄田在上海再一次亲眼目睹中国人在帝国主义势力压迫下的悲惨生活。庄田在回忆文章中表示,“我切望能学成回国以后,和全国人民一起,用枪杆子打出一个新中国。”
1929年12月,庄田在莫斯科步兵学校开始了军人的科班生活。在莫斯科步兵学校里,庄田要学习步兵操典、野外执勤、射击教范、兵器学、地形学、战术学、筑城学等10多门课程,还要开展各种军事训练。为了学好课程,庄田向在莫斯科步兵学校留校工作的同志请教,苦练俄语,不到半年时间便初步掌握了俄语。
由于庄田好学不倦,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大大开阔了视野,成为全连外国留学生中的尖子之一。1930年底,他以各科全优的成绩,提前毕业回国参加红军。庄田回国后,被安排到中国工农红军军政学校担任教官。他想方设法授好课,还根据红军的作战特点和实际需要,帮助学员掌握进攻、防御、侦察、警戒等各种战术手段。
1933年春,中共中央成立了一个模范团,庄田被任命为该团政治部主任。在模范团训练期间,中共中央命令由叶剑英指挥独立师和模范团,在福建省清流地区组织一次进攻战斗,配合主力红军进行第四次反“围剿”作战。
在这次战斗中,叶剑英命令庄田率一个营进攻被分割在一片水田里的国民党军。庄田将部队分成两路,一路绕到侧翼,在旱地佯攻;另一路在水田主攻。通过旱地的佯攻吸引敌人注意力后,庄田命令主攻部队从水田发起冲击,敌人很快被打垮,纷纷举枪投降。这次战斗获胜后,庄田会打仗的事传开了:“想不到政治干部也会打仗!”
1937年,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在延安接见杨成武(后排左一)、庄田(后排左二)、陈赓(后排左四)等。
1934年8月,庄田调任红五军团第十三师三十九团政委、红九军团三师七团政委等职。10月,红一方面军在中共中央直接指挥下,撤离中央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艰苦的长征路上,庄田率部风餐露宿,忍饥挨饿,顽强地与敌人和恶劣的环境进行斗争。1937年3月,庄田辗转回到延安。中共中央组织部抽调一批有军校工作经验的干部到抗日军政大学工作,庄田被调到抗大任第三分校第五大队大队长,不久升任分校教育长。
1940年9月初,中共中央派遣庄田秘密渡过琼州海峡,来到中共琼崖特委驻地美合根据地,与冯白驹等领导人并肩作战。
在庄田赴琼之前,中共中央代表、南方局书记周恩来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与他促膝长谈。这时候庄田的名字还叫庄振风。周恩来对他说:“你是长征干部,会引起敌人注意,这次派你回家乡,中央要求你把名字改一下”。
庄振风略一思索,决定改名为“田庄”。
周恩来想了想:“你把姓和名都改了,不考虑家人说你干革命就忘了祖宗吗?”他随后建议:“我看叫庄田,不也很好吗?”
庄田率部战斗途中。
在海南琼崖美合根据地,庄田被任命为中共琼崖特委委员、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副总队长。他在琼崖工作的5年多的时间里,始终牢记周恩来“党中央和毛主席对琼崖的革命斗争寄予极大的期望。这次把你们派到那里工作,你们一定要把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带去。冯白驹是琼崖人民的一面旗帜,你们要支持他的工作,尊重他的领导,在琼崖特委的集体领导下,共同把革命工作搞好”的指示,处处尊重琼崖党、政、军领导人冯白驹,指导加强部队建设,指挥部队作战,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他把红军和八路军政治工作的经验带到了琼崖,在部队中建立了党委、党支部,并实行了政治委员的工作制度,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提高了战斗力。同时,指导开办了军政学校,培养了大批的军事和政治干部。
1946年赴香港谈判的庄田。
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中共广东区委和琼崖特委的决定,庄田以全权代表身份赴香港,准备到广州参加国共双方举行的广东游击队北撤山东烟台地区的谈判,后因国民党拒不承认人民抗日武装的合法地位,谈判未能按计划举行。1947年6月,庄田赴南京向周恩来汇报海南革命斗争情况,此后他又奉命转战西南地区,并屡立功勋。
1951年1月,庄田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学习,任高级系副主任,承担学校的部分教学指导工作。1953年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教育长兼训练部部长。
1955年9月,庄田被授予中将军衔,同时授予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0年5月,庄田被任命为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分工负责抓部队训练和学校工作。1964年6月,调任广东省副省长。
庄田将军戎马一生,是一位有着浓厚传奇色彩的将军。1941年,庄田和文昌籍归侨女子祝平结成革命伴侣。他把革命事业放在首位,直到解放后才相继有了子女。中年得子,他的爱是不言而喻的,但他的爱不是溺爱,而是爱中有严。他常常叮嘱道:“高干子女,绝不允许与同学、朋友攀比谁的父亲官大,要比就比谁的学习成绩好,思想品行第一”。“如果有人问你们爸爸是干什么的,你们就说爸爸是一个老兵。”
20世纪80年代初,琼崖纵队老战友相聚在广州。(前排左二庄田)
他对待家乡的亲戚朋友,也是既严又爱。不少亲戚从海南找上门来求工作,他都一一拒绝,耐心做工作:“我现在的职位高,这是革命工作的需要,不能为自己的亲戚朋友谋私利,走后门,也不准你们用我的名义向组织伸手要工作、要官做。”当亲戚们想通了,他又用自己的工资买好船票送他们回去。
但庄田对革命老区的群众、老战友、老部下,凡有困难找到他,他总是热情帮助,送钱送物,写信给当地政府,帮助群众、下属解决工作和生活问题。逢年过节都给家乡有生活困难的乡亲寄钱寄物,他说:“他们支持红军和抗日游击队,不能忘记他们!”
1977年,庄田在广州白云机场迎接前来视察工作的叶剑英元帅。
庄田晚年,为了给后人留下一段宝贵的历史经验,走南闯北,多方收集材料,查寻有关档案,通过对历史认真回忆、思索、总结相继写了反映抗日武装斗争的《琼岛烽烟》和反映解放战争大区域武装斗争的《逐鹿南疆》两本回忆录,深受欢迎。
1992年4月,庄田在广州逝世,终年86岁。从1926年参加革命到1985年光荣离休,半个多世纪的戎马生涯,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历程,庄田光辉的战绩,坦荡的胸怀,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对共产主义信仰的执著追求以及高尚的人格,在人民心中竖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