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侨刊乡讯>>《海内与海外》
小汪清的英雄气
2021年05月11日15:14  来源:中国侨联

作者简介

张庆和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学创作一级。出版散文集、诗集《漂泊的心灵》《记忆不敢褪色》《哄哄自己》《灵笛》《娃娃成长歌谣》等十余部。

7cde42527afa4a8cbc784939d4efa964.jpg

小汪清位于吉林省汪清县境内。它不是一村一寨一屯一户的具体名字,而是一处抗日游击区根据地。由于当时东满特委机关与中共汪清县委在这里合署办公,且离县城较远,所以,人们都习惯的称其为“小汪清”。

走进小汪清,踏访这片被抗联将士的鲜血浸染过的土地,一种震撼、感慨、崇敬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同时,那种荡漾在这里的一股英雄气,也不停地拂动瞻仰者的心灵。是的,逝者已去,但他们不屈不挠英勇抗敌的大无畏精神却永存世间。

当年的大梨树沟现在的红日村村口,生长着一棵老榆树。这棵树岁过百年,依然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有如一位岁月老人,见证着发生在这里的“曾经”。

金相和,中共汪清县第二任县委书记,牺牲时只有31岁。第一任县委书记牺牲后,他便担起了县委书记的重任。这书记可不是名誉地位和享受的代名词,而是那种坚持抗日、出生入死的拼杀和担当。由于小汪清一带抗敌坚决,游击队活跃,引起日伪的恐慌,一天,600多名日伪讨伐队前来围剿,金相和不幸被捕,同时被捕的还有80多名青壮年。敌人严酷审讯金相和,灌辣椒水,用竹签子钉他的指甲,用铁丝拴住他的两个拇指吊起来毒打,问他是不是共产党员,要他说出游击队的藏身之地,武器弹药藏在哪里。而金相和始终一言不发。敌人见问不出什么,就把他和另一名被捕的村干部韩永浩关了起来。他们两人商量,为防止一旦受不住酷刑泄露了党的机密,决定一起自杀。他们取出藏在鞋底的刮脸刀片,韩永浩首先割破自己的颈动脉,就在金相和正行自杀之时,被讨伐队看守发现,未能如愿。但这时的金相和已血流不止,口不能言。于是,他用手势让敌人拿来纸笔,写下如此文字:“我和韩永浩是共产党员,其余的人都是无辜百姓,你们应该放了他们。”

敌人知道在金相和身上不会得到什么了,于是,就用一口铡刀铡下了他的头,然后,又用铁丝把他们两人的头颅穿起来挂在老榆树的一枝斜叉上,一直挂了3天……

正如一位诗人的话: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只当了15天县委书记的金相和壮烈牺牲后,人们隆重地安葬了他,并且,把他的英雄事迹编写成歌曲,至今还在被小汪清的人们传唱。

密营,是当年抗联将士战斗和生活的地方,也是小汪清的珍贵遗存。在通往踏访密营的山路上,“遇见”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抗日英烈,他们或被塑成雕像供瞻仰,或把事迹刻成碑文以铭记。当看到一位被抗联战士喜称为“小百灵”名叫金锦女的女孩,惨遭日寇杀害年仅12岁时,拜谒者的心着实地被狠狠扎了一刀。

金锦女的家距小汪清百里之外。一天,日寇来扫荡,见人就杀,父亲急忙把她藏进了猪圈。就在父亲转身要去救护哥哥、弟弟的时候,鬼子闯进了他们家。11岁的金锦女吓得气都不敢大喘,庆幸躲过了一难,而她却亲眼目睹了父母亲和哥哥、弟弟一家6口被日伪军杀害的过程。金锦女在学校是儿童团员,早就听说过小汪清是抗日根据地,于是,她就一个人一直向着人们传说的小汪清方向走:她要加入抗日队伍,她要为全家人报仇。整整走了3天,走得双脚都是血泡,她终于找到了位于小汪清的县政府和游击队,便哭诉了自家发生的不幸,游击队立即收留了她。在游击区,金锦女参加了儿童团,并且当上了儿童团长。金锦女是位朝鲜族女孩,喜好歌舞,还把自家的遭遇编成文艺节目在游击区演出。金锦女歌声甜美,很受大家喜爱,还送了个“小百灵”的绰号给她。

1934年初的一天,县委需要向敌占区传达一份密件,经慎重考虑之后,决定派12岁的金锦女去完成这一任务,这样不易引起敌人的警觉。金锦女愉快地接受了任务。当她完成任务返回游击区时,不幸与日寇遭遇。鬼子兵盘问她,还用糖果哄她,要她带路去找游击队。家仇国恨,立刻引燃了金锦女仇恨的烈火,她不顾一切地向鬼子扑去,用手抓鬼子的脸,用嘴咬鬼子的手……凶狠的鬼子兵就用木棍打她,用石头砸她……两天后,当游击队找到金锦女时,发现她全身都是硬伤,头颅已经被石头砸烂了……时年金锦女只有12岁。

可怜的孩子,可恶的鬼子!残酷的杀戮,引燃的只能是游击队员们抗击日寇的怒火更旺,斗争的决心更大!

681553953d686d869f11009df71417dd.jpg

仲秋的阳光是彩色的,不经意间,已把无数斑斓涂抹上山林,偶尔,还会有染红的枫叶,十分耀眼地佇立山坡,仿若一簇簇鲜红的花束,敬献在抗联烈士墓前。

在踏访密营的崎岖山路上,有一尊塑像和一段碑文倏地映入了人们的眼帘:

“亲爱的中国游击队同志们:我看到你们分散在山沟里的传单了,知道你们是共产党的游击队。你们是爱国主义者,也是国际主义者。我很想和你们会面,去打倒共同的敌人,但我被法西斯野兽们包围着,走投无路。我决心自杀了。我把运来的十万发子弹赠送贵军,它藏在北面的松林里,请你们瞄准日本法西斯射击。我身虽死,但革命精神永存。祝神圣的共产主义事业早日成功!

日本关东军间岛辎重队、日本共产党员 伊田助男

1933年3月30日

原来,那是在小汪清的一次伏击战后,战士们抬回了一具日本兵遗体。人们不解,那可是我们的敌人呀!可当看到这位叫伊田助男留下的遗言后,战士们顿生敬意,十分隆重地安葬了他。后来,游击队又把伊田助男的事迹逐级上报,1935年莫斯科的《救国时报》还刊登了他的义举;新中国成立后,《红旗飘飘》等书刊也收录了他的事迹。

提起伊田助男的弃暗投明,就不能不说到东满特委书记、小汪清游击队和游击区根据地的创建者童长荣。

童长荣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年轻的革命活动家,还是上世纪30年代“左联”发起人;他先后担任中共上海沪中区委书记、河南省委书记,组织过多次白区的对敌斗争。“九一八”事变后,他从大连市委书记调任东满特委书记,把最后一滴血洒在了小汪清这片土地上。童长荣早年曾被官派到日本留学,并且在那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因为参与并发起革命活动,被官方断资,且遭日本政府逮捕,后被驱出日境。

童长荣是一位有知识、有文化、有信仰、懂军事的坚定革命者。在抗击日寇的斗争中,他谋大局,讲策略,还对敌展开攻心战。伊田助男所见的传单正是由童长荣创意并亲自书写,尔后散发到敌占区或日军“讨伐”游击区必经的道路上,用以瓦解敌人的。

童长荣是南方人,不适应东北气候。1932年初,因劳累过度,肺病复发。他咳嗽剧烈,不时咳出鲜血,身体日渐消瘦,加上缺医少药、食品短缺,营养严重不良,致使一米七几的身躯,瘦得只剩下70多斤。

1933年11月17日,日寇再次纠集大批兵力进犯小汪清抗日根据地,在长达50多天的“讨伐”中,小汪清根据地遭到重创,使原有1500多人的根据地,最后只剩下400多人。

1934年3月21日,敌人拉网搜山,童长荣和部队被包围了,情况十分危急。童长荣由于身体极度虚弱,面色苍白,头上汗珠直流。身边的战士和群众见他几乎要昏倒,都要背他一起突围。童长荣怕连累大家,掏出手枪,严令所有人立刻突围,不许管他。这时,敌人已经靠得很近,他勾响枪机,连续打倒几个敌人。更加疯狂的敌人便集中向他射击,一颗子弹射中了他的腹部。抗联英雄童长荣倒下了,倒在了抗日的最前线。那鲜红的血就像一面鲜艳的红旗,飘扬在白山黑水之间……

童长荣,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英勇地牺牲在汪清大地上。他虽然在世只有27个春秋,却是光辉战斗的一生。2014年9月1日,童长荣烈士被国家民政部确认为第一批300名抗日英烈,他的名字位列第八。

据有关部门调查考证,在汪清县这片土地上,先后有603名抗联战士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而牺牲在小汪清有名有姓的就达300多人。他们的鲜血润红了一方土地,他们的忠骨支撑强健了革命。在踏访抗联密营的路上,面对沿途的一尊尊烈士塑像和墓碑上刻骨铭心的记载,人们都禁不住地沉痛默哀,鞠躬致敬!

(责编:王燕华、刘婷婷)
X